国内LCD面板业加速发展引发台企担忧

2009-09-09 10:06:14 来源:日经BP社

“一定有公司要倒,因为产能利用率做不满”,这是日前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供应商台湾奇美电子总经理王志超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对国内地区LCD面板产业建设极具加速的现象表现出的担忧。 高世代面板线三年后产能恐过剩 

据统计,截止九月我国国内地区在建的高世代线液晶面板生产线就有龙腾光电昆山7.5代线、京东方合肥6代线、京东方北京8代线,以及南京熊猫夏普6代线,四条高世代线。而规划中,三星、夏普还有在国内投资建设8代线的意向,其中夏普已经南京政府达成基本协议。

与国内液晶面板线建设显着提速同步,日系、韩系和台系面板企业本土生产线的新建、改造和扩产工作在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短暂的低谷之后,也已经入快车道。全球范围内未来三年至少会有3条8代线产能开出,而最多则会新增6条以上的8代线产能。以2012年底为节点,全球可用的8代及其以上世代线将达到10条左右,合40英寸、42英寸液晶面板产能超过1.3亿块。同时,计算液晶面板产业现有的6代和7代线产能,能供应40英寸、42英寸液晶面板数目接近2亿块。(尚未计算等离子面板将至少拥有的3,000万块以上的产能。)

据2008年产业在线出炉的全球彩电报告显示:2008年市场总需求量达到了2.089亿台,比2007年同比下滑了3.3%,预计2009年全球电视市场需求总量也将会达到2亿台以上。到2012年全球彩电需求量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并不高,预计维持在两亿台以上,不过其中包含了小尺寸产品,液晶、等离子、背投影和CRT等多种技术类型产品。

按以上数据计算奇美电子总经理王志超所担心的问题则必然出现:2012年液晶面板产能至少超过全球市场需求一成以上。而如果按照三星、夏普和LG国内投资建设8代线计划全部如期进行计算,国内地区至少4条8代线(一条开工、两条达成协议、一条计划中),日本地区现有已建成或在建3条以上8代以上面板线(松下8代线、夏普8代线、夏普10代线),台湾地区已建成或在建2条8代以上面板线(友达奇美各一条),韩国地区已建成或在建2条8代以上面板线(三星两条)——2012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超出市场需求可能达两成以上。

在业界看来,需要担心的问题不仅仅是液晶面板产能的迅速增长,同时也需要认真考虑高世代线产品不宜在除彩电和商务显示外的众多领域应用的事实:手机、数码相机等便携设备用面板不适宜用4代以上线切割,同时这部分市场也将面临OLED显示产品的剧烈竞争。电脑显示器产品市场则可能会进一步增大,但是大尺寸线面板只有6代线可以经济切割PC和NB用面板。新兴的数字相框市场对液晶面板需求会大幅提升,不过主要是对4代线的需求。投影时代网分析认为:虽然小尺寸产品市场的增长强力巨大,但是高世代线难以“分羹”,同时全球范围内小尺寸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生产线的建设也在进行中。

面对液晶面板产能可能过剩的局面,奇美总经理王志超用了一句非常严厉的词汇来形容“一定有公司要倒”。业界观点普遍认为,液晶面板线开工率八成是较正常的,但是开工率低于六成则必然持续巨额亏损,若想利润丰盈则开工率要在八五成以上。六成到八成间摇摆的开工率是保证企业生存下去的基础。以此来看,2012年时液晶面板的产能过剩将使整个行业处于“能够生存的边缘”,但是订单不会在各家企业中均匀分配——个别经营不善的企业将必然的“要倒”。

液晶面板业四大阵营实力不同 

09年,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项目引进,国内地区继日韩台之后成为液晶产业链面板产品的重要一极的趋势已经非常明了。在四大集团的市场争夺中,大路地区虽然作为后来者,却并不仅仅是“占劣势”,甚至还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以目前产能布局来看,日系厂商依然会处于“面板”不够用的状态。这也是彩电市场上几乎看不到非日系品牌的日系面板彩电产品的原因之一。日系液晶厂商虽然有夏普、松下全力建设新的世代线,但是包括索尼、三洋、日立、东芝、松下、夏普等终端品牌的巨大需求,始终令日本面板业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并需要大量采购韩系和台系面板。

韩系企业中,三星是全球最大液晶面板生产商,LG实力虽然稍逊但是也不容小亏。二者面板的主要客户除了自身外还包括国内厂商、索尼、飞利浦以及其它品牌企业。在出售面板产品的同时,三星也会为自己的“低端产品”适当采购部分台系的面板资源,来平衡综合“成本”。类似的做法也出现在索尼、夏普等日系品牌彩电企业身上。

日系和韩系液晶面板产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自己消化”的能力极强。在未来即便有新的产能持续开出,至少日韩彩电军团自身能保障较高比例的“内部消化”能力。这种能力恰恰是台湾面板企业不具有的。台系面板企业一直在力争“全球第一”的名头:其实论外销数量台系的“第一”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友达、奇美、中华映管等台系面板企业的产能主要销售给全球各地的彩电品牌商,例如国内的彩电企业。

据统计,09年上半年国内方向产品销售占据奇美产能的40%以上。国内市场占友达的出货量也超过两成。除此之外,台系企业共计三星的面板产业还可以看成是三星供给国内企业面板产品的“市场置换”。计算这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地区绝对是台湾面板企业的“第一大市场”,占据其市场销量在三分之一以上。

此外,台系面板企业还共给“OEM”厂商的液晶面板产品。不过,在终端销售上,这部分的市场也应计算在日系、韩系和欧美彩电企业的头上——这些品牌企业才是“OEM”市场的真正需求所在。

台系面板企业布局没有很强的自我“面板消化”能力是台系企业最大的心病。“去年8月,索尼、三星、LG等日韩企业取消了此前的订单,改为自己供货,台湾面板真是(金融危机背景下)雪上加霜。” 友达光电执行副总彭双浪无限感慨。去年台企面板厂开工率最低曾降至四成,几乎濒临“死亡”线。危机时刻日韩彩电生产商都转而采购本国厂商的液晶面板的政策对于日韩企业来讲是最“正常”的反应不过了。不过,这种市场动作却会给台湾企业带来“巨大”的危机。——幸运的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只是相对产能过剩下的销售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危机。当日韩企业纷纷抛弃台企的时候国内地区对液晶面板的巨大需求救了台湾企业的急。

据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在整体疲软的背景下,液晶电视仍有39.57%的销量增长,成为了全球液晶彩电产业最具看点的市场。从未来发展来看,液晶电视的市场销量占比尚不足六成,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这与日本、欧美等市场超过9成的销量占比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业界认为国内市场将是未来全球液晶面板需求最主要的增量市场之一。

不仅是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业内人士更是纷纷看好国内彩电企业的“出口能力”。CRT彩电时期,国内彩电企业曾在全球出口市场占据七成的产能。其产品以价廉物美行销全球。在未来平板时代,国内企业产品“价廉物美”的优势依然是其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筹码。同时,在既有的品牌和渠道基础上,这一过程不会像以前那样消耗过多的时间和资源。

“未来国内彩电制造能力之上占据全球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市场消化能力占据全球的四分之一”。面对这样的市场,国内彩电产业拥有造屏的“梦”不足为奇。年初,工信部具体制定的信息电子产业振兴规划明确将6代和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在多年筹划下的国内“液晶面板建设高潮”迅速到来。

液晶面板业谁会进入生存危机时代 

“未来三年,全球在建液晶面板高世代线一半在国内”,一位业内人士自豪的表示。面对如此大的建设规模,国内彩电行业也不乏“警告”之声:过剩下之后的竞争格局中能够胜出将成为国内面板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观点对此并不担心,因为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需要、拥有重大的终端产品、数个优秀彩电品牌,以及物美价廉的优势。

为什么日韩企业一手出售自产面板,一手有进口台湾面板呢?原因是台湾面板更便宜、成本更低。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彩电市场拥有着极强的对“便宜产品”的市场需求。——因此,只要国内面板业能打造好成本优势,再借着“地利”上的优势,在国内彩电企业采购市场分的巨大份额并不困难。

看好国内发展液晶面板产业的不仅仅是国内企业、国内政府,也包括夏普、三星等国际巨头。这些巨头纷纷表示、或签署在国内建设8代线的协议,恰恰就是看到了国内“面板产业”在未来全球彩电市场竞争格局中的独特优势。夏普出口南京熊猫的6代线为夏普龟山第一工厂,也是全球第一条6代线。出售的原因则是由于金融危机下市场对成本更为敏感,日本过高的人力和边际成本使得这条生产线已经不能“经济”的运行。虽然这一局面的出现具有受到金融危机短期影响的原因,但是在根本上还是由于市场产品价格体系不断变动下调的影响所致。

“成本优势一直是液晶面板线投资的关键”。业内专家如此指出。高世代线的投入虽然表面上是为了切割大尺寸产品,但是其本质却是在切割大尺寸产品时“更经济”。例如6代线和10代线均能切割50寸的面板,但是一个是只能切出一块,另一个是能切除六块:成本优势就是产品的价格优势,更是最终的市场竞争优势。

但是,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也不是世代线越高“成本优势越明显”。该世代线的成本优势体现在“生产更大尺寸”的产品上,而市场对大尺寸产品的需求自身又有一个限度:以四十英寸为主导的尺寸线格局决定了,面板企业不可能无止境的投资更高的世代线。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液晶面板进入到10代线时代的时候,继续提升面板生产的成本控制力就必须依赖于“技术”以外的原因。投影时代网分析认为:国内在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成本优势成为吸引日韩巨头纷至沓来的重要原因。

在上文的分析中,曾介绍过日韩企业愿意采购台系面板的原因是台系产品成本更低。而一旦这些日韩巨头在国内的工厂成型,则其成本上的优势必然超过台系企业。届时,台湾企业会面临另类国内面板企业的竞争:其一是京东方这样的纯本土企业,其二是日韩企业参股、投资的合资面板企业。面对这样的格局,本着经济性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日韩企业面板采购的顺序即将是:自主工厂、与国内合资工厂、国内工厂、台湾工厂。

而对于国内彩电企业,其采购产品则需要顾虑两大主要原因。第一,部分高端产品面板要具有较高的品质,第二则是必须吻合这些企业以价格优势为核心的竞争策略。第一个原因决定了国内企业必然会在高端产品上采用部分日韩面板。第二个原因则决定了国内彩电企业对本土工厂、本土与外商合资工厂的产品比对台湾工厂的产品更有兴趣。

因此,一旦国内面板产业成型,对于全球最重要的三大面板采购团,日韩和国内地区的彩电巨头们都会更倾向于将台湾面板列为最后的选择对象。也就是说,一旦面板业产能过剩,台系企业则会率先遭殃。——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面板建设如火如荼,丝毫没人担心销量情况的背景下,台系企业“率先叫苦”的原因。

对于台湾企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也到国内来投资。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于近日初步完成“产业开放登陆清单”,其中液晶面板及半导体的先进技术有望通过专项审查的方式到国内投资。按照台湾地区“经济部”新规,液晶面板业是开放10代厂(不含)以下登陆,但需经专案审查。初步规划以“N+1”或“N+2”为原则。N为世代数,表示需在台完成一座新世代厂,才能登陆盖前一代或前两代的旧世代厂,3、4代厂则倾向不设限。目前台湾尚无10代厂,最新的世代是友达刚量产、台湾第一座的8.5代厂。依此原则,台湾面板企业可以登陆投资6代或7.5代厂。

“国内建面板线有很强的政府身影:只能参与、不能阻止”,一位贴近面板产业核心的人士透露。先比台湾企业的慢吞吞,这方面日韩企业已经抢先一步。其实,日韩企业一直希望国内彩电企业倒向他们一侧。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他们手里超过全球七成的面板产能还不够,必须能够抑制住台湾面板企业的“发展势头”。

09年以来,日韩企业对台系面板采购先后采用了三种策略。首先是在经济危机下优先采购自产面板,导致台系企业开工率迅速下降;接下来在国内市场复苏,国内彩电企业纷纷赴台采购的契机下,又出台优先高价抢占台系资源,导致国内众多彩电企业“无米下炊”的窘境;近来,日韩企业又采取了大量放弃采购台系大尺寸面板,尽量多采购台系在国内最畅销的小尺寸面板的方法,对国内终端企业和台系面板企业进行双重打压。

而日韩面板企业纷纷赴国内投资,虽然对于国内引进技术、提升产业层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台湾企业则会形成巨大的市场打击,并进一步将国内彩电企业“拉拢”到日韩一侧:日韩企业赴国内投资高世代线,可以看做是在无力阻止国内进军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背景下,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达成以“培养全球液晶老三阵营国内面板产业”打击“全球液晶老二阵营台系产业”功效的“不会输”的一招棋。

台湾奇美电子总经理王志超“一定有公司要倒”说的是谁呢?肯定不是日韩企业,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自我面板消化能力;也不大会是国内企业:这边大部分项目具有日韩背景,同时也拥有很强的本土“消化”能力——真正危险的是台湾的面板企业。因为,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建设面板产业、全球产能可能极具过剩这样的惨烈竞争,更会包括国内面板项目背后大量的日韩身影,以及日韩摆出的“高低端通吃”、以技术转移追求低成本,和最近距离贴近全球数一数二的彩电产能市场的“攻击姿态”。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