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新一代边缘计算平台Jetson Thor把大模型直接搬上机器人,凸显出本地算力集中化的趋势。实时性与功耗的压力正加速重构系统架构,对元器件厂商提出了新的适配要求。
美的埃及工厂即将投产,中东非市场潜力之下,家电企业要如何跨过技术门槛?
头部品牌盈利结构加速分化,国产替代与产品协同成为增长锚点。清洁电器正在从单点性能竞争,转向围绕平台能力与供应链掌控力的全面角力。
在全球汽车电气化浪潮下,48V低压架构正从过渡技术升级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电力中枢,推动车用半导体市场爆发式增长。目前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巨头仍主导市场,但比亚迪半导体、士兰微等中国厂商正加速追赶。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1.2亿元订单落地引爆商业化进程。随着量产元年的开启,主控芯片(CPU/GPU)、高实时性MCU及高效GaN功率器件需求激增,半导体产业链迎来黄金机遇。
GaN已成为推动机器人向小型化、智能化、高性能化发展的核心技术。GaN不仅是机器人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更是国产芯片突围的重要战场。
AI服务器功率冲上兆瓦,英伟达联手多家芯片厂重构AI服务器供电路径,半导体角色将迎来哪些变化?
英飞凌近期披露,一台AI服务器供电系统的半导体BOM有$15,000,这些钱到底花在哪儿了?从277V AC到0.8V core,一台AI服务器要完成整条供电链,要用到哪些半导体元器件?
中国104%关税、越南46%关税、欧盟20%关税.....美国 "对等关税"政策正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迫使半导体企业将"供应链安全"提升至优先级。
英伟达GB300芯片的推出,将数据中心能耗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面对AI服务器电源的挑战,英飞凌、纳微半导体、晶丰明源等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功率半导体领域将迎来新一轮技术竞赛。
比亚迪推动电车迈入千伏时代。车规级SiC功率模块的耐压要求可能进一步提升至1500V,甚至2000v以上。
2025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聂鹏举提出“将电机行业纳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体系”。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长期被英飞凌、安森美等海外巨头垄断的背景下,国产功率半导体能否借势政策东风突破高端封锁,真正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
半导体行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汽车电子却在逆势而上,已然成为推动半导体市场的主要发动机。但在汽车芯片中国产率不足10%,“国替”之路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
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进一步稳定和扩大电子产品和汽车消费。
近日,英伟达市值冲破万亿美元大关给AI芯片赛道点了一把火。资本的疯狂涌入,市场的无限看好将AI芯片刮到风口。AI芯片到底是什么,市场前景究竟如何,国内的厂商能否顶住国外的制裁实现弯道超车?
5月1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两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汽车市场导电型碳化硅功率器件规模达49.86亿美元,占比79.2%,能源、工业和交通应用市场占比分别降至7.3%,8.7%和3.0%。
据统计,IGBT、MOS管、电源管理IC等在储能逆变器里占比高、数量多,是必不可少的半导体器件。
2019年8月30日,由大比特资讯主办的“第32届(厦门)LED智能照明与驱动技术研讨会”在厦门威斯汀酒店圆满举办。
8月2日,“第13届(深圳)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研讨会暨新产品展示会”于深圳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圆满结束。会议到场近600人,包含多家知名企业工程师。
我们以扫地机器人为切入点,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扫地机器人都是在乱碰乱撞当中完成扫地任务,那么,它何时才会变聪明而不是拖着垃圾满屋跑添乱的机器人呢?
早前,国务院公布了投资规模达15万亿的“十三五”交通规划,务必在2020年前基本建成安全、快捷、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5G、物联网的逐步实现,推动了连接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连接器主要应用于汽车、通讯、军事、计算机、家电等领域,它是连接上下游行业的关键器件,近年来备受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回顾2018年,海尔集团副总裁李华刚曾说过:“2018年是家电行业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坏在哪?2018年第三季度市场整体规模下账,黑白电、厨卫等市场零售额下跌,彩电最为严重。
手机扫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