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IT产品出口国真相:出口大户全外资
“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主要还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贡献了主要的出口额。”1 2月15日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CED)理事Sacha.Wunsch-Vincent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三天前,OECD发表报告称,中国内地已经超越美国,成为电子产品的全球最大出口商。该报告显示,2004年,包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在内的内地IT产品出口较2003年增长了46%,达到1800亿美元,超出同期美国IT产品149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
事实上,早在OECD发表报告之前,12月6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前10个月,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额达到210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4%,位列各行业首位,预计全年出口将突破2500亿美元。
出口大户全外资
今年全国第一出口大户的桂冠被深圳富士康集团摘走。据深圳海关统计,截至11月13日,该集团在深圳的企业出口额已达16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其旗下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出口额为121.62亿美元,同比增长81%。
类似富士康这样的由台资和跨国公司转移到内地的生产基地,都已经成为各地出口的大户,它们出口量的猛增将中国推上全球第一大IT出口国的宝座。
在上海,第一出口大户是台湾广达集团投资的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该公司2005年前3个季度的出口额已经突破了77亿美元,接近2004年全年85亿美元的出口额。“预计今年全年的营业额可以达到130亿美元。”达丰电脑一位高层告诉记者。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阿尔卡特的主要制造基地,也是当地的出口大户。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执行副总裁林瑞琪告诉记者,2005年公司的出口额预计将达到50亿元,远远超过2004年34亿元的出口额。
而在临近的江苏省,出口大户无一例外也是外资企业。今年1—10月,华硕电脑在苏州建立的制造企业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出口额达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1%。
根据江苏海关统计,2005年1-8月,出口增长最快的都是外资企业: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出口24.92亿美元,增长3.2倍;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出口17.62亿美元,增长1.3倍。
出口退税率的正反两面
“今年出口额能够增长这么快,主要是因为中国提高了出口退税比例。”达丰电脑的这位高层告诉记者,作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商,达丰目前的毛利率只有不到5%。
2004年12月1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提高部分信息技术(IT)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将包括系统形式的微型机、集成电路、移动通讯基地站在内的97 种IT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从13%提高到17%,这让达丰电脑受益匪浅。
据记者了解,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原来就是17%,2004年初被下调到13%后中国IT产品出口增速下滑,2004年年底,政府决定重新恢复17%的出口退税标准。
由于出口退税恢复17%,广达电脑将达丰电脑的投资总额从最初的1.4亿美元增资到6.9亿美元,注册资本由0.6亿美元增资到2.5亿美元,增资幅度分别达到393%和317%。而来自商务部的消息称,我国今年还将对其他一些IT产品恢复17%的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刺激了中IT出口的高速增长,但一些地方财政却因此不堪重负。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材料显示,根据国家实行新增出口退税中央和地方共担的政策测算,出口每超过基数1亿美元,地方财政将承担近800万人民币的退税款。出口退税新机制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本土企业究竟受益几何?
“全球的采购中心也正在向中国内地转移。”林瑞琪认为,这也是中国IT产品出口猛增的动力之一。2004年,阿尔卡特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中国内地的本土采购额就达到了60亿元,而通过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很多中国内地公司已经成为阿尔卡特全球的供应商。
来自上海海关的数据显示,达丰电脑2004年在内地的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比重分别为30%和20%,而在2001年,这一数字还分别为0和3%。
“但是在我们的采购中,合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大概还只占2/3的份额。”在林瑞琪看来,向中国本土企业采购量的增长幅度,还要看本土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能否超过其他的外资企业,但是现在很多本土的供应商还做不到这一点。
OECD的统计报告同时也显示,中国的IT产品制造在芯片和电子元器件上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去年电子元器件的贸易逆差上升至近620亿美元。
2004年,在中国内地的IT产品进口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日本,占IT产品进口总量的18%;其次是台湾,占了16%;排在第三位的是韩国,占了13%。而在这些国家进口的主要是元器件等产品。
科技创新不能想超就超
杨林村
“科技创新”是科技主管部门对创新内容与对象的界定。这是一个囊括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所有创新活动的大口袋,它可以装下从基础研究到新技术应用甚至科普读物的创作等不同层次的创新行为。
显然,用“科技创新”还不能具体指导、操作不同层次的科技工作,必须制定各层次各类型的创新政策与对策。其中“技术创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创新内容,其理论、实践以及相关政策都比较成熟,只要我们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文件,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有关技术创新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显然,技术创新是围绕市场竞争的企业经营行为,任何创新、科技成果只有通过企业的经营才能“实现市场价值”,将科技成果应用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是应用研究的最终归宿之一。
根据上述定义,技术创新显然是多层次的、多样化的,企业自己研究开发产生的发明技术只是技术创新的高端行为,从外部获得创新性技术应是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来源。企业会根据自己的规模实力、盈利情况、技术条件、人才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比较典型的有:
跟随创新。即将已有先进技术应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跟随创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反向工程学习、开发已有先进技术,实现该技术的再现与应用;一种是通过技术、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等获得已有先进技术实现应用。跟随创新依然是我国企业目前取得技术的主要方式。
局部创新。即在现有先进技术的水平、框架下,对局部的技术进行革新、创造,并获取知识产权。这样既可在某些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受到法律保护,进而实现产业化,又可在整体上与国外公司谈判知识产权的交叉许可,降低技术引进的成本。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处于由跟随创新向局部创新的转变之中。
领先创新。即突破现有先进技术水平,或以全新的技术路线进行发明创造,在整体上创新并取得知识产权。领先创新技术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但时间漫长、投资惊人、风险巨大,一般发展中国家力所不及。我国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和很少量的计划项目属于此类创新。
显而易见,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需要不同的创新方法与对策,其知识产权策略也会不尽相同。跟随创新应以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被许可、转让为主;局部创新、领先创新则以创造发明、申请专利、专利许可转让他人、专利交叉许可等为主。
从我国企业、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进步轨迹来看,尽管有很少数的高技术企业,比如中兴、华为从局部创新切入,避免了跟随学习的初期阶段,但从总体上来说,多数企业的行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不可逾越,一般都经历了从引进、学习先进技术逐步演进到局部创新的不同阶段,有的企业甚至陷入了引进技术—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因此,我们现在推进技术创新首先要了解、尊重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与发展步骤,只能加快技术创新的进程而不要试图改变其规律;谈到自主,首先要尊重企业的需求与决策权,不能仅从学术和技术的先进性上要求企业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