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业:高端之路不能过于“极端”
2006-07-21 09:33:35
来源:中国信息报
企业蜂拥高端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家电在我国居民家庭中已经基本普及,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都已不再神奇。本来随着家电业的发展,家电产品平民化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众多企业纷纷把脱离中低消费者、追求高端路线当作提升企业形象、彰显高科技实力的目标,并在业内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高端炒作之风。
家电业高端之风的兴起,首先从彩电业开始,背投、液晶、等离子是企业们的高端目标,而在国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传统CRT电视则成了诸多企业摒弃的对象。笔者仔细查看了各大彩电企业所宣传的发展规划,除了平板还是平板,几乎看不到CRT电视的字眼。而在各企业和众多媒体的宣传中,也毫不客气地将CRT电视打入淘汰的行列。更有甚者,个别企业干脆对外宣布全力发展平板电视,走高端路线,全面停产CRT电视。
在家电市场上一向比较沉默的冰箱业,今年也不再甘于平庸,各企业纷纷把摒弃低端产品、打造高端路线的战略作为激热市场的法宝。据了解,自2005年开始冰箱企业就集体调转风向,转战高端,多温区、大容量、多开门产品迅速占领市场。高端战略带动国产冰箱售价迅速提高,有数据显示,2005年合资品牌冰箱平均销售单价已经达到2400元左右,而国产品牌也接近2000元。目前,在一级市场2000元以下的冰箱已经不是主流厂家推广的重点。
在洗衣机领域,滚筒、大容量等高端产品也成了企业最为追崇的对象。在空调领域,高端之风更盛,诸如绿色健康、远程遥控等被企业宣布为高端产品的空调异常盛行。
对高端产品的推崇,生产企业如此,商家也是如此。在一些城市的卖场,不仅有高端产品的专柜,甚至还出现了专业的高端家电卖场,比如北京百盛商场就专卖高端家电,产品价格动辄数万元。
高端之路不能过于极端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家电企业发展高科技,力推新品,拓展高端之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本无可厚非。而且在家电业趋于微利的时代,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利润率,增加企业的实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专家指出,企业拓展高端之路不能过于极端,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高端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低端产品相比,也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企业对此展开竞争是正常的,可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蜂拥而上,盲目地无序竞争,则会对整个行业造成极大的伤害,平板电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一般人都认为平板电视价格高,利润肯定也很高,但是苏宁华北区管理中心执行总裁范志军的回答却是否定的。范志军透露,虽然在北京这样的一级城市里平板电视被炒得火热,而CRT电视则好像无人问津,但从苏宁卖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卖CRT电视的利润要比卖平板高得多。究其原因就是平板竞争有点过了。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表示,很多企业采用非常规做法,甚至是亏本竞争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利润,对整个平板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陆刃波指出,当前,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我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一级城市,部分有消费能力的顾客群已经成长起来,这为高端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但在高端市场,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在制造工艺、外观设计、品质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国产家电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其优良的性价比,要在高端市场取得决定性胜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我国存在城乡差别、东部与西部的差别,消费者的情况又有很大的不同,家电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兼顾全面,不能只看城市甚至是个别一级城市的情况,就盲目地提出单一的高端发展战略。
市场差别决定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据统计,农村家庭占家庭总量的67.6%,截至2008年,全国三、四级市场的家电容量约为2300多亿元。另外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显示,目前城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0台、洗衣机95台、空调80台、彩色电视135台,而农村每百户则分别只有18台、37台、5台和75台。从当前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的情况看,已开始接近家用电器普及化的要求,增长潜力极大。但是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者购买力有限,所以在挑选产品时,要比一、二级市场的消费者更重视性价比。对于这样的消费者来说,高端产品在目前甚至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市场。
对此,专家指出,中国家电企业要学会关注大众需求、大众市场,虽然奢侈品有其暴利的掠夺理由和方式,但不是主流,产品真正要解决的是满足需求,满足市场。因此,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制定多元化的发展路线,才是企业保证其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同时,企业在制定高端发展路线的时候应该注意高端、高价不是随口说说而已,一个品牌的定位取决于企业的品牌规划、定位等营销活动,是经年累月脚踏实地做起来的,是企业供应、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内容的集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家电企业目前不是做不做高端的问题,也不是能做多久高端的问题,更不是做哪个高端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利润困局、解决健康生存的问题。家电业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需要着力培养的是企业的诚信、品质、创新和服务,是持续地满足大多数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家电在我国居民家庭中已经基本普及,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都已不再神奇。本来随着家电业的发展,家电产品平民化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众多企业纷纷把脱离中低消费者、追求高端路线当作提升企业形象、彰显高科技实力的目标,并在业内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高端炒作之风。
家电业高端之风的兴起,首先从彩电业开始,背投、液晶、等离子是企业们的高端目标,而在国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传统CRT电视则成了诸多企业摒弃的对象。笔者仔细查看了各大彩电企业所宣传的发展规划,除了平板还是平板,几乎看不到CRT电视的字眼。而在各企业和众多媒体的宣传中,也毫不客气地将CRT电视打入淘汰的行列。更有甚者,个别企业干脆对外宣布全力发展平板电视,走高端路线,全面停产CRT电视。
在家电市场上一向比较沉默的冰箱业,今年也不再甘于平庸,各企业纷纷把摒弃低端产品、打造高端路线的战略作为激热市场的法宝。据了解,自2005年开始冰箱企业就集体调转风向,转战高端,多温区、大容量、多开门产品迅速占领市场。高端战略带动国产冰箱售价迅速提高,有数据显示,2005年合资品牌冰箱平均销售单价已经达到2400元左右,而国产品牌也接近2000元。目前,在一级市场2000元以下的冰箱已经不是主流厂家推广的重点。
在洗衣机领域,滚筒、大容量等高端产品也成了企业最为追崇的对象。在空调领域,高端之风更盛,诸如绿色健康、远程遥控等被企业宣布为高端产品的空调异常盛行。
对高端产品的推崇,生产企业如此,商家也是如此。在一些城市的卖场,不仅有高端产品的专柜,甚至还出现了专业的高端家电卖场,比如北京百盛商场就专卖高端家电,产品价格动辄数万元。
高端之路不能过于极端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家电企业发展高科技,力推新品,拓展高端之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本无可厚非。而且在家电业趋于微利的时代,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利润率,增加企业的实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专家指出,企业拓展高端之路不能过于极端,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高端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低端产品相比,也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企业对此展开竞争是正常的,可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蜂拥而上,盲目地无序竞争,则会对整个行业造成极大的伤害,平板电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一般人都认为平板电视价格高,利润肯定也很高,但是苏宁华北区管理中心执行总裁范志军的回答却是否定的。范志军透露,虽然在北京这样的一级城市里平板电视被炒得火热,而CRT电视则好像无人问津,但从苏宁卖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卖CRT电视的利润要比卖平板高得多。究其原因就是平板竞争有点过了。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表示,很多企业采用非常规做法,甚至是亏本竞争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利润,对整个平板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陆刃波指出,当前,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我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一级城市,部分有消费能力的顾客群已经成长起来,这为高端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但在高端市场,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在制造工艺、外观设计、品质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国产家电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其优良的性价比,要在高端市场取得决定性胜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我国存在城乡差别、东部与西部的差别,消费者的情况又有很大的不同,家电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兼顾全面,不能只看城市甚至是个别一级城市的情况,就盲目地提出单一的高端发展战略。
市场差别决定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据统计,农村家庭占家庭总量的67.6%,截至2008年,全国三、四级市场的家电容量约为2300多亿元。另外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显示,目前城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0台、洗衣机95台、空调80台、彩色电视135台,而农村每百户则分别只有18台、37台、5台和75台。从当前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的情况看,已开始接近家用电器普及化的要求,增长潜力极大。但是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者购买力有限,所以在挑选产品时,要比一、二级市场的消费者更重视性价比。对于这样的消费者来说,高端产品在目前甚至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市场。
对此,专家指出,中国家电企业要学会关注大众需求、大众市场,虽然奢侈品有其暴利的掠夺理由和方式,但不是主流,产品真正要解决的是满足需求,满足市场。因此,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制定多元化的发展路线,才是企业保证其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同时,企业在制定高端发展路线的时候应该注意高端、高价不是随口说说而已,一个品牌的定位取决于企业的品牌规划、定位等营销活动,是经年累月脚踏实地做起来的,是企业供应、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内容的集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家电企业目前不是做不做高端的问题,也不是能做多久高端的问题,更不是做哪个高端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利润困局、解决健康生存的问题。家电业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需要着力培养的是企业的诚信、品质、创新和服务,是持续地满足大多数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