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对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态度中庸
2008-07-29 09:30:15
来源:中国家电网
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国质检质联〔2007〕582号)起初到现在,不同于食品、药品行业大多数企业对实施成本和操作管理方面的高质疑声,家电企业似乎显得颇为平和冷静。
是不是家电企业没有成本和操作方面的担忧?面对质检总局给出的今年年底前必须全部完成电子监管的时间底线,完成电子监管的企业实际又有多少呢?而企业在入网到产品赋码的操作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不积极不排斥
据记者从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上了解,在该网站成功备案并进行产品注册赋码的企业多为从事食品饮料和化工药品等行业,各省市仅有零星的几家家电企业已经备案注册,并且各企业注册赋码的产品数量也不多。
由此可以看出,家电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监管的表面平和与冷静,并不意味着企业对入网赋码持积极态度。记者从多家家电企业反馈的信息中可以感受到,企业对产品质量监管的心情颇为复杂,整体体现为“不积极不排斥”的中庸态度,甚至有的企业对产品质量监管的概念仍旧模糊。
佛山市某知名家电企业售后服务科负责人表示,“我在同行企业见到过产品质量监管的书面文件,但本公司内部没有接到过关于这方面的通知。公司目前不能确定什么时候申请备案,还是要看一下同行企业入网的情况以作参考。”
“公司不太积极于备案和产品赋码”,慈溪市某家电企业负责推进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总工程师赵鹏坦言,“公司内部已经讨论过这件事情,我们也正在推进,但会依据质检总局要求的时间底线和公司的整体情况来逐步推进。”
对于企业的这种态度,一位关注产品质量监管推进工作的业内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原因,“质检总局对每一件商品制定电子档案,厂商仓库里的数千万件商品就要贴上标签,这就会给企业带来重复的基础资料输入、人员培训、消费者宣传等工作,此外还有大量的基础设备投入和成本增加,以至于这项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执行的,制度规定和执行中间有个磨合期。”
操作管理难题
同食品行业所担心一样,产品在赋码的实际操作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家电行业似乎也显而易见。
据赵鹏介绍,就自己所在企业来说,每件产品对应的条形码都是五联码,即产品、包装箱、保修卡等5个地方都要贴同一个条形码,而产品质量监管码同样也不例外。“不算其它产品,光冷柜厂子里年产就有五十多万台,除了原来企业内部的产品条形码,还要再贴产品质量监管码,这个工作量不比食品企业的少,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因此,在申请产品质量码的时候,由于产品型号很多,一个型号将申请一个号段,同一型号的产品个体在号段的基础上又有不同的码。同时,产品下线的时候用读码器输入电脑,入库的时候再用读码器录入,前后两次读码需要对照,而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也会出现对不上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手工操作。”
此外,赵鹏还比较担心系统不兼容以及扫码器误读信息等问题对管理和企业品牌带来的不良影响。
他介绍说,产品以及包装箱上的码时间一长偶尔会脱落或不清楚,这种情况下读码器有时候会误读或读不上,这件产品就要重新再换条形码。而一旦这样的情况在市场中出现的时候,消费者就认为这是产品本身质量的问题从而马上投诉,这将影响到企业的品牌。但事实是,产品质量可能本身不存在问题。
细化系统信息管理
一项制度规定的出台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产品质量监管规定的实施所引发的焦点也不应该只停留在成本以及管理问题上。成本与管理是所有家电企业都要面临的事实,差别在于,这一普遍问题会使消费者看到两种形态的企业形象,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品牌、资金以至于企业的实力,这既是这项规定的市场意义。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为止,海尔、美的、格兰仕、志高等一批知名国产企业已申请或正在申请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并对多项产品陆续全面赋码。
某全国知名品牌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同样存在操作与管理的成本,但对企业来说相对甚微,我们也愿意配合这项规定的推进。”
该负责人对于产品质量监管规定所具有的市场意义给予肯定,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就市场反馈来看,包括一些企业、零售渠道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监管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目前只能看到规定的推广过程,这需要一定时期的市场考验。”
事实上,距离质检总局给出的今年年底前必须全部完成电子监管的时间底线,已经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步步逼近,家电企业届时自然而然就会完成所有产品的备案赋码。但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除了加强推广之外,还应该在现实中企业已经反馈的各种问题基础上,做好系统信息细化管理工作,帮助企业能解决一些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企业和制度规定执行之间的磨合期能“顺利度过”。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