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的新消费观念不爱洋货爱国货
始于2008年秋天的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世界大多数行业与企业——它令全球企业正在承受着从高通胀向通缩转变而带来的痛楚。更深远的影响是,在全球市场弥漫的减员、降薪、破产的气息中,城市家庭如何在这场危机中保持高质量的生活则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无法预知经济危机究竟能给城市家庭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这些家庭开始改变传统的消费习惯。记者对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城市里的17个2008年购买冰箱的中国家庭进行采访发现,通过他们购买冰箱的过程反映出经济危机正改变着包括中国城市居民在内的全球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产品的性价比与实用性等方面的接受程度,这些不知不觉中的变化开启了经济危机下城市家庭的新生活方式。
影响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
在经济危机下,中国城市居民逐渐放弃购买洋品牌而转向中国本土冰箱品牌。经济危机令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直接影响着中国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观念。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去年底完成的一项城市居民2009年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的系列调查显示:国内城市居民中有一半的人对“多储蓄,并减少消费和投资”表示认同。
这样的消费观念让城市居民不再过度迷信洋品牌。记者对上述三个城市里4个从事销售、地产、贸易、制造四个不同行业的白领精英采访发现:经济危机发生前,他们愿意为购买洋品牌冰箱多支付一部分钱,但现在却不会这样认为。“以前还是好面子,觉得外国品牌的冰箱有档次,其实现在这些品牌都是在中国设计生产,与其多花数百元去买一个贴着‘洋商标’的冰箱,还不如买一个中国本地的一流品牌更实在些。”在北京世界金源购物中心从事销售的一位白领说出了自己对品牌的新认知,而他在于2月初刚购买了一台中国企业制造的新款对开门冰箱。
其实,城市居民对中国本土冰箱品牌的认可已经反映到销售数据上。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在中国这个汇集欧、亚、美全球冰箱品牌的市场上,中国本土冰箱品牌的市场占比超过6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城市居民更看重中国冰箱品牌。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每一个中国冰箱品牌来说都是机遇。尽管原本崇尚“洋商标”的城市居民开始青睐中国冰箱品牌,但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却丝毫不会改变。因此,他们在选择中国本土冰箱品牌时,同样会首先考虑产品的设计、做工、品牌、质量等因素。换句话说,在经济危机下,中国城市居民改变的是对品牌的认知,但不会改变对高品位生活的追求。
高品质的冰箱成为首选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调查显示:由于股票、基金、薪资、工作等都会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因此54.5%的国内城市居民表示2009年将选择多储蓄。就此而言,多数城市居民选择捂住“钱袋子”来算计着过日子,“价格合理”成为很多人购物的重要砝码,“能省就省”也自然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中国人传统的节俭意识被重新激活。
面对这些新的消费观念,原本因为好面子而选择贴着“洋商标”的“中国造”的城市居民自然不会为购买一个虚无的“面子”却要多支付上千元钱。既然如此,那么在经济危机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会如何选择冰箱呢?“去年上半年的时候,我还考虑年后购买外资冰箱品牌,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的这种想法就动摇了,而到今年2月中旬买冰箱时,我最终购买了一台中国企业制造的三门冰箱。”在上海陆家嘴工作的高小姐对记者做出上述表示。
据高小姐透露,她通过对冰箱的品牌、设计、外观、功能、保鲜、节能等各项指标综合考虑后认为,这个中国企业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都非常适合她。而她购买的这台三门冰箱除了因为其时尚的外观与独特的抽屉式设计外,还有一个打动高小姐的是这款产品占地虽小,但容积却不小。“这台冰箱所占用的空间跟普通的两门冰箱的一样,但容积却有300多立升,而我的厨房不大,但我平时储存的东西却不少,因此,这台冰箱刚好适合我,所以,我觉得中国品牌还是很懂中国人的消费心理。”高小姐补充说。
其实,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不仅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者观念发生了变化——不会再为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去多花钱,而是更注重追求高品质与高品位的生活。同时,国外的高端人群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据公共关系专家迈克莱文分析,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了好莱坞巨富名流的精神生活。锦衣玉食、觥筹交错、宝马香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他说:“在严重衰退时期,炫耀奢侈的生活方式是庸俗而低级的。”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从中国城市居民选择一台冰箱的过程可以反映出,中国人会通过谨慎的消费态度选择自己的高品质生活,也恰好是这样的消费观念,让中国冰箱品牌在经济危机中反而出现逆势增长——据世界著名的消费市场研究机构Euromonitor(欧洲透视)发布消息:海尔冰箱以6.3%的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越惠而浦成为新的世界冠军。这充分反映出在经济危机下,中国城市居民以及全球用户消费观念愈加理性:即便是购买一台冰箱,也会进行全面权衡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品牌,而中国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消费需求变化下胜出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