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柯玛:重组中不能承受之重

2009-08-03 10:38:57 来源:证券日报
     虽然曾为冰柜大王但净利润却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大股东欠上市公司债权转让款被延期支付,主帅缺少长期的企业管理经验。

  青岛地处山东的胶州湾地区,是山东省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在这座城市中,聚集了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家大型国有控股家电上市公司。

  然而,自2006年澳柯玛被大股东占有资金达19.47亿的惊天丑闻后,盲目的多元化令澳柯玛在“三国纷争”中的已明显处于下风。

  青岛市国资委下属公司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企发投”)临危受命,接管澳柯玛股份公司沉重包袱。

  青岛国资委网站近日透露,澳柯玛实际控制人青岛华通集团正在研究以优良资产转换澳柯玛股份,择机增发股票。这也是3年来,青岛国资委首次对澳柯玛定位问题公开表态。但是据一位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近期也没有运作相关重组的意向。

  那经过三年的瘦身重整,澳柯玛现状又如何呢?

  净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

  昔日冰柜巨头前景不容乐观

  澳柯玛以冰柜起家,曾经占据中国电冰柜行业老大地位。然而2006年,由于公司多元化战略失败,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被青岛企发投接管。

  由于在多元化战略中,控股股东澳柯玛集团违规侵占股份公司资金高达19亿元,青岛企发投接管后的工作主要围绕着清欠、瘦身而展开。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历史问题逐步得到清理,瘦身计划得到初步的效果。

  但是澳柯玛冰柜老大的地位早已不在。根据公司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冰柜冰箱的产量在30-50万台,收入为13亿,占全部主营收入的近70%。而同期海信与科龙的产量接近400万台,海尔在600万-700万台;美菱是100万-150万台。

  虽然公司2008年的经营数据相比以往已经有很大的改观,但是澳柯玛各类家电产品与行业龙头企业、与青岛市其他两家家电企业相比较,几乎没有任何的品牌、规模和成本的优势。

  澳柯玛小家电收入在1亿元左右,同期海尔是9个亿,九阳股份在40亿。虽然电动车项目其他公司没有,但是从全国的情况看,澳柯玛也并不占优。

  从经营指标看,2008年澳柯玛的资产周转率仅为100%,同期海尔白电为233%,科龙为229%,均比澳柯玛高一倍以上;净资产周转率显示澳柯玛为500%,海尔为467%,美的为963%,澳柯玛同样不占优。澳柯玛的资产负债率接近80%,而同期行业平均水平在50%;公司2008年净资产仅为4亿,而行业平均水平均则数倍于澳柯玛。

  在家电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没有给澳柯玛带来丝毫的喘息机会。2008年,海尔白电收入250亿元、ST科龙收入87亿元、美菱电器收入39亿元。

  根据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2008年的1300万净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方的资产购买而获得的投资收益。虽然目前澳柯玛的经营危机已经解除,但澳柯玛的发展定位问题再度浮出水面。

  是继续在白电行业内与大佬激烈搏杀,还是调转方向寻求突破是澳柯玛面临的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

  2009年,公司依然延续瘦身战略,先后卖掉了电池公司、房地产公司和太阳能公司。公司置出的虽然是与主业关联不大的行业,但不容置疑的是,这些行业都是被市场广泛看好的潜力行业,由此引来市场的质疑。毕竟只置出不置入不能解决公司的发展问题。

  大股东拖欠债权转让款

  资产置换重组至今没影

  因为盲目多元化战略而丧失了电冰柜等制冷衍生产品的领先地位;而为了持续经营又不得不瘦身,舍去被市场广泛看好的潜力行业。澳柯玛陷入了一种前后两难的境遇。无论是接管的青岛企业发展投资公司,还是广大中小股东都不愿意看到这种境况的发生。

  澳柯玛目前的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华通资本运营公司,是青岛国资委直属的资本运营公司,这是澳柯玛一直被视为有转型潜力的优势之一。

  而青岛政府为了澳柯玛起死回生也是花了大价钱的。

  一位常年跟踪研究澳柯玛的市场人士对记者分析道:“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开始,围绕着收购原控股股东股权、剥离不良资产、收购公司债权、瘦身等资产整合行为,青岛企发投累计投入到澳柯玛的资金已经接近10亿元,合每股成本近5-6元。2008年澳柯玛的净利润仅为1300万,净资产回报率2%左右,公司市值仅为10亿左右。”

  三年过去了,青岛市政府重组澳柯玛这笔买卖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账面收益。

  2008年4月16日青岛市政府组建了国信集团、华通集团、城投集团。澳柯玛控股股东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被整建制划转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集团)公司。

  而青岛华通整合澳柯玛的资金部分来自银行融资,这也给青岛华通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2009年初,公司公告青岛华通将延期支付2008年债权转让款,2009年5月青岛国资委表示将为澳柯玛寻求战略投资均源于沉重的资金压力。

  在青岛国资整合中,该如何出好澳柯玛这张牌?

  作为代表青岛政府的企业发展投资公司,青岛华通集团在接手澳柯玛后即提出了澳柯玛瘦身计划和行业发展战略。根据这个战略,将澳柯玛的产品发展定位于冰箱、冰柜、电动车和小家电制造,并将公司原本的锂电池和房产资产先后予以剥离。

  虽然这个瘦身计划已经大大改观了澳柯玛的经营状况,企业已经开始朝良性方向发展。但是,对澳柯玛今后的长远发展而言,目前发展战略依然只是权益之计,澳柯玛发展的确需要更清晰、更长远的战略。

  2009年6月19日,青岛国资委网站刊登了《青岛市三大投资公司明确战略定位突出发展主业》的报道,报道中提及,“青岛华通集团正在深入研究以优良资产转换澳柯玛股份,择机增发股票”,这是近几年来,青岛国资委首次对澳柯玛定位问题公开表态。

  但是,公司否认了增发的可能。一位公司内部人士称:“这是没影的事。近期公司没有重组的动向。”

  但是以澳柯玛的现状来看,有几个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资本金急需提高

  掌门人经营能力待加强

  目前澳柯玛重点发展的产品线,除了小家电具备高毛利、高附加值外,其他的冰箱、冰柜和电动车产品都是低附加值,竞争激烈的产品。

  白电产品的毛利率基本在20%,净利润率在3%左右。目前行业的转暖体现为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家庭的更新换代,但是面对着行业龙头企业动辄上数百上千万台的产能,澳柯玛是否有超强的竞争能力?

  一旦市场出现转折,不排除澳柯玛又将陷入经营困境的可能。如何为澳柯玛发展寻求一个能长期稳定增长,抗风险能力强的行业和产业,是发展战略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2008年年报显示,澳柯玛的资产负债率接近80%,而海尔、海信均在50%左右;从净资产的绝对值来看,海尔、海信、美的的净资产均超过了40亿,是澳柯玛的10倍。

  资本金的严重不足难以支撑澳柯玛在家电行业中持续快速的发展,赶超行业龙头。所以如果管理层确定继续发展家电行业的主业,尽快提高澳柯玛的资本金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们非常可喜地看到,目前以青岛企发投为核心的经营班子在接手澳柯玛后,采取了有效的瘦身策略,为澳柯玛度过难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企发投仅仅是青岛市政府的投资公司,在家电行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上是缺乏经验的。

  纵观家电行业20多年的发展,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龙头企业的成长都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锐意进取和深厚行业经验的,比如海尔张瑞敏、海信的于淑珉等。相比较,澳柯玛目前的经营团队,企业管理经验仅5、6年,家电行业的管理经验仅为2、3年。年轻的经营管理班子能否在竞争惨烈的家电行业中时时站稳脚跟,踩准步伐是很令投资者担忧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同城的海尔和海信纷纷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家电行业优秀人才的收入一下子抬升了档次。而根据澳柯玛的现状,短期内跟进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同样使得公司的人才竞争处于劣势。

  澳柯玛的管理层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以澳柯玛集团董事长姜培生为核心的空降兵团包括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李蔚,第二类是原澳柯玛集团的业务骨干,其中刚离职的王大亮职务最高。

  根据公开资料,在青岛市政府接手澳柯玛解决澳柯玛困境时,姜培生李蔚分别空降澳柯玛集团公司和澳柯玛股份公司。姜培生目前仍兼任青岛华通资本运行公司总经理,李蔚兼任青岛企业发展投资公司董事的职务,而青岛企业发展公司已经划归青岛华通资本运行公司。

  根据公司公告,姜培生和李蔚都是政府官员出身,姜培生最高的职务是青岛国资委副主任,李蔚之前的最高职务是青岛担保中心主任,青岛企业发展投资公司总经理。

  实际上,这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两位主帅均缺乏长期的企业实际管理经验,到澳柯玛来属于首次站到了企业经营的最前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认为,根据中国干部的培养任免惯例,两位接手经营不佳的澳柯玛,一种可能性是挂职锻炼,在获得企业基层锻炼资格后在国资系统获得更高的职位,第二种可能是被上级按排去基层单位养老。而根据姜培生和李蔚40来岁的的年龄来看,第二种可能性基本排除。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投资公司介入频临危机企业一般都是担任白衣骑士的角色,在帮助企业渡过经验难关后都需要退出,再卖给行业的产业资本。

  青岛国资委成功完成对澳柯玛的解困任务之后,要继续做大做强企业还是需要靠产业资本的介入和产业领袖的带领。有朝一日,当姜培生与李蔚华丽转身后,谁来接手澳柯玛是一个悬念。但是作为原澳柯玛集团管理层最高高管的原副董事长王大亮的辞职,暗示着由第二类高管接任不大现实。

  在这个“人才最贵”的世纪,不管是对于产业经营的发展还是其资本整合的运作,人才是解决这些事宜的重要一环。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