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日系彩电为代工 新增订单流向何方

2012-02-15 11:24:16 来源:大比特电子变压器网

摘要:  “2011年全球液晶电视外包比例达到34%”,昨日DisplaySearch中国区研究总监张兵表示,今年日系彩电增加委托代工会为外包比例提升增加动力。

关键字:  液晶电视,  日立公司,  索尼,  电子产业,  松下

“2011年全球液晶电视外包比例达到34%”,昨日DisplaySearch中国区研究总监张兵告诉南都记者,今年日系彩电增加委托代工会为外包比例提升增加动力。

为降低液晶电视成本,日系各厂家纷纷加大液晶电视代工业务比例,比例高者已在50%以上。银河证券研报则显示,全球液晶彩电外包比例有望由20%提升到45%左右,未来5年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7.08%,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600亿美元。

这些新增代工订单流向何处?在大陆,除了六大彩电品牌商外,数百家彩电代工企业集中在广东、江苏等地,在彩电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能否分得更多代工蛋糕?

日元持续升值,全球经济衰退,加上日本大地震和泰国洪水等天灾,日本电子产业备受打击。其中日元的升值使日系液晶电视价格竞争力下降,索尼、日立、松下、夏普等液晶电视业务都爆出巨亏。应对窘境,调结构、减产能、扩外包成为日系厂商的集体选择。

日立公司日前宣布到9月底日本各工厂将停止从1956年开始的电视机制造业务,计划将该业务全面移交给中国等海外生产厂家,以求降低成本强化收益结构。不仅是日立,据悉,2011年索尼外包代工比重由2010年有人知道啊,的50%扩大到75%,松下公司也计划将外包比例由目前的10%,在几年内提高到30%-40%.夏普也表示将把32英寸以下的普及型机种以海外工厂、委外代工方式为主,自身将专注于发展60英寸、70英寸的大尺寸液晶电视产品。

张兵称,2012年全球液晶电视外包比例可能继续稳定在34%左右。据其介绍,“对于电视制造的三股力量,中国本土厂商基本是自产,日系企业明确了外包代工战略,为代工增长动力,而是韩国三星LG等公司,去年有部分外包业务,今年放出去的外包订单则不多。

而据IHSiSuppli公司的数据,由于价格下滑和利润率下降迫使许多品牌厂商外包制造业务,2010-2015年全球液晶电视外包生产业务预计增长近一倍。不管韩系如何选择,全球百台液晶电视中,有34台为代工已是既成事实。

台厂受益大陆品牌难分食

日本企业力求在海外寻找廉价代工基地冲抵成本压力,这其中必然有一部分转移至中国。

对于2012年的彩电市场,业内人士并不乐观。奥维咨询最新报告指,2012年春节市场LCDTV与2011年相比下跌了8%,政策影响、消费者提前消费、农村销售不如市场预期等导致终端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是主要因素。

奥维咨询副总经理金晓峰表示,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增长进一步放缓,而上游面板价格将保持稳定,彩电市场利润表现将弱于2011年。

那么,代工趋势渐强,中国企业能否争取到更多代工订单?

事实上,国内品牌厂商一直有代工业务,主要为海外出口业务。TCL就曾为飞利浦进行百万台规模以上的代工,但是订单最终为冠捷抢走。之后,其与东芝成立合资公司,为东芝代工。而曾经的平板电视大王厦华电子,从2009年开始就已全面转向代工,为百思买等代工贴牌。

金晓峰表示,国内品牌厂获益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是竞争关系,国内品牌企业与日系彩电直接竞争,代工很难保证产品的保密性。此外,国内整机制造成本优势比不过鸿海、冠捷。主要获益的还将是台厂。“不排除给国内企业一些小订单,如19英寸、22英寸产品,在小范围合作。国内TCL等企业也为东芝做一些代工,但是规模都非常小。”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松下已将2012年的部分液晶电视面板生产外包奇美,报道引用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高管的话称,夏普也已经将40英寸以下的所有电视面板交由奇美生产,并让富士康负责电视组装。

粤苏代工力量缓慢崛起

国内也存在着大量的纯代工企业,据金晓峰介绍,广东、江苏等地聚集着很多专业代工企业,比如广东就有两三百家,但规模较小,一年出口几十万台,多的达到百万台规模。

虽然代工利润微薄,但无渠道等费用,稳定可控。据南都记者了解,国内彩电约有1.2亿台的制造产能,国内品牌企业内外销约占一半,富士康、冠捷等占据2000多万台以上份额,剩下的几千万台市场就由这些代工企业分食。

华宝证券分析师吴炳华在最新报告中指,以往日系彩电的代工一般交给以冠捷为首的台湾代工厂进行,但近年大陆专业液晶代工厂逐渐壮大,以兆驰股份、康冠等公司为代表的代工企业不断侵占台湾厂商的份额。

有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主要中国电视代工厂出货量为185.6万台,排名依序为兆驰、康冠、清华同方,惠科紧追在后,前三大中国电视代工厂代工量约占中国电视代工业务之60%.预估2011年出货量为1500万台,2012年目标为2400台,主要动能将来自于日本和新兴国家订单。

据记者了解,大陆厂商代工的产品均价偏低,尺寸偏小。与台湾成熟的代工厂相比,大陆代工管控体系等方面还不具备优势。张兵表示,兆驰等逐步开始接到一些日系一线品牌的订单,不过还不是主流。“这些企业还在成长中,日系企业对于代工要求比较严格,国内企业还处于学习周期中。”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