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智能化家庭化或须“联网”发展

2012-06-29 16:50:35 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1683

摘要:  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不间断的应酬与被应酬,考验着现代人们本就脆弱的身心。但身体终究不是机器,无法精准地告知医生自身可能发生的疼痛或者病变,因此,医疗仪器的辅助与支持就显得必不可少。

关键字:  医疗仪器,  传感系统

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不间断的应酬与被应酬,考验着现代人们本就脆弱的身心。但身体终究不是机器,无法精准地告知医生自身可能发生的疼痛或者病变,因此,医疗仪器的辅助与支持就显得必不可少。

早在3年前,当时初露锋芒的家庭化医疗器械类产品就显得格外夺目。比如一些装备了传感系统的椅子和床,只要人一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传感系统就可以显示此刻人体的心率、呼吸、脉搏等信息,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

对于家用医疗器械的迅速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家用医疗时代的到来,与其说是医疗器械厂家利益的博弈,不如说是广大都市症候群的福音。而发展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智能化和家庭化。

医疗器械的智能化,一般来说体现在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如传感器、触发器和/或生物医学监视器远程收集病人数据,并进行自动诊断,提醒相关人员注意的技术总和。而家庭化是指在无需住院或其他组织机构的情况下,病人可以在众多“智能化”设备协助下整天生活在自己的环境中

单兵作战不如联网协作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医疗器械产品向家庭化发展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闻,而在我国,由于医疗器械产品价格昂贵、使用不方便、占地面积大等原因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家庭化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但随着医疗器械产品逐渐向小型化、无人化发展,我国要实现医疗器械产品进入普通家庭的梦想已经不那么遥远。

苏颖表示,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器械的智能化程度往往停留在单机水平,很少可以联网,即使是能够联网,也缺乏相关服务;家庭化缺乏有资质的组织和机构运作。

“国外在这方面已有十多年的发展,远程照顾、远程医疗、远程看护、远程病人监测、远程健康、智慧家庭等医疗器械已经非常成熟,有些已经被很多医院广泛采用。医疗仪器的家庭化服务也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运作。”苏颖告诉记者。

技术并非唯一瓶颈

除国内外医疗器械研发技术差异因素外,苏颖认为,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研究是其使能技术实施的首要障碍。在医疗器械应用中,开发者常常对用户需求理解不足,且产品和服务质量较差,从侧面反映出以供方技术驱动为主导,而不是采用需求拉动的方法,这样难免导致用户的失望。

其次,领域内专家对这些信息技术实施中隐私保密的担忧,也为医疗器械的开放及面市增加了难度。

“另外,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也阻碍了这些工具的广泛采用,尤其是电子医疗记录,因其系统复杂、医疗服务提供方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缺乏允许临床资料交换的标准,引发各种问题。”苏颖说。

“对于智能化、家庭化医疗设备缺乏科学合理的鉴定标准、评估规范和准入手续,也是在创新中遇到的瓶颈。”苏颖分析说,在新一轮医改中,使医疗器械行业受益的扶持及激励政策颇多,因此,接下来的几年或许将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高峰。这也将对医疗器械的家庭化、智能化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有了政策的支持,或许这些困难将迎刃而解。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