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联手破局日韩液晶垄断

2009-08-24 10:02: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郑迪 北京报道

  中国热度催涨面板价格

  全球第三大面板供应商友达光电执行副总彭双浪,最近半个月走访了中国大陆不少市镇,考察家电下乡情况。在山东青岛的一家店里,他惊愕地发现这里没有液晶电视,墙上还有一个大洞——原来连墙上的展示机都被卖掉了。一机不存,可见需求之热。

  “目前我们只能满足顾客的七成需求,订单能见度已达第三季底。”8月中旬,彭双浪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他同时透露,四季度的面板价格仍有上扬空间。

  在“家电下乡”、“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以旧换新”等多重政策的推动下,液晶电视火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液晶电视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5%,仅端午三天假期,彩电销售量就比去年增长了90%。

  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的最新报告也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是全球唯一的液晶电视出货量增长地区。当季,中国大陆仍然是全球电视出货量最大的区域市场,占全球出货量的比例从2008年第四季的19.1%上升到21.3%,其中归功于液晶电视的拉动。

  “今年全国农村液晶电视市场增幅将超过70%,而下半年包括液晶、等离子电视在内的平板电视市场将同比增长100%。”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预测。

  而彭双浪认为,去年中国市场液晶电视销售量约1300-1400万台,市场预估今年销量上看2400万台,2010年将达3300-3500万台,预期2011年大陆就会成为全球最大液晶电视市场。

  然而,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持续升温也催涨了上游面板的价格,在面板涨价、缺货的双重压力下,密集赴台采购成了大陆彩电厂商的集体行为。

  6 月8日,由海信、海尔、创维、康佳、长虹、TCL等9家彩电企业组成的大陆液晶电视面板采购军团从台湾满载而归,它们带回的是与友达光电、奇美电子等台湾液晶面板厂商签订的总额高达22亿美元的采购大单。早在今年1月中旬,他们便与台湾液晶面板厂商签署了总额21.9亿美元的液晶面板采购协议。

  “ 今年1月份与友达光电和奇美电子签订采购协议之前,两家还有400多万块液晶面板可以出售,然而到了4月,订单却无法按期落实。”长虹集团一位彩电负责人对记者透露,由于年初对市场预判不明朗,面板采购订单并非长协价,随着台厂库存被迅速瓜分,新产面板价格自二季度起便一路上涨。

  “过去两个季度,面板厂商在生产上的保守造成现在行业整体供应不足,现在价格有较大的上涨空间。”彭双浪认为,这是面板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其次,今年2月后,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价格触底反弹,韩国两大液晶面板厂商率先联手涨价。

  另外,7月,韩国三星、LG也紧跟大陆企业之后,向台湾厂商抛出自去年8月份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液晶面板采购订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台湾面板的价格。

  “事实上,由于之前面板价格下跌得太多,厂商都希望面板价格在今年有所上涨,全球五大液晶面板厂商可谓一拍即合。”彭笑道。

  两岸联手冲击日韩

  “从去年八月至今,友达液晶电视面板在中国大陆的出货量比去年同期成长了四至五倍,占友达的比重也从去年的8%增长至逾20%。”彭双浪抖出了“家底”。

  “ 去年8月,索尼、三星、LG等日韩企业取消了此前的订单,改为自己供货,台湾面板真是雪上加霜。” 彭双浪无限感慨,“日韩彩电厂商长期以来都是台湾液晶面板行业的大客户,之前友达八成以上的面板都是供应日韩客户,但危机时刻日韩彩电生产商都转而采购本国厂商的液晶面板。”

  2008年底,正当台湾液晶面板行业最“水深火热”之时,大陆彩电厂商赴台采购,给台湾厂商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大陆市场的保障,台湾液晶面板行业才看到了扭亏为盈的希望。”彭双浪说。

  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产业情报研究所近期一份市场报告显示,作为韩国科技企业领导世界市场招牌产品的液晶面板,去年第一季度韩国面板企业在中国液晶市场上的占有率达46.2%,与位居第二、第三的中国台湾(35%)和中国大陆(13%)之和相差无几。但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液晶面板份额大幅下滑至29.7%,降到第二位,升至第一位的台湾面板占有率达56.5%,差距扩大到近两倍。

  液晶电视终端的销售也是如此,三星电子虽然是世界第一大电视机制造商,但根据中怡康2009年1-5月国内彩电零售量数据,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已经下滑到第8位,仅5.1%。三星电子相关人士表示,这是大陆家电企业的低价攻势及两岸协同的“Buy China(购买中国大陆及台湾产品)”共识的结果。推波助澜的,正是中国政府从2009年初开始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此政策向低价家电产品倾斜,有利于大陆和台湾的IT家电企业。

  日本在华企业的一些相关人士也持有同样观点,他们认为虽然中国为了刺激个人消费,以购入家电和汽车者为对象支付补助金和实行免税,但是只以政府认可的低价制品为对象,夏普、索尼等很多日本企业的产品不在补助和减税的范围内,因此在“家电下乡”政策中难以与大陆及台湾企业竞争。

  “奇美今年第一季度向中国大陆电视机制造企业提供的LCD面板达228万块,和一年前相比激增至5倍以上。”奇美电子副董事长吴炳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家电下乡”政策将补助金支付对象限定为低价产品,因此只有中国大陆和台湾企业从中受益。而索尼、夏普、三星、LG等日韩彩电企业因产品定价较高,很难进入政府补助和减税的范围内。

  对于大陆市场的“雪中送炭”,彭双浪也极为认同。他指出,中国大陆电视用液晶面板90%以上依赖进口,今年第一季从台湾进口占55%、韩国40%、日本等只占6%。而且今年实现大三通,两岸经济正迅速融合在一起,中国大陆政策性新增订单又多下给台商,友达、奇美受益最大。

  “不过由于去年价格跌得太低,又面临上游玻璃基板缺货等因素,台厂产能目前释放也只是在八成左右。”彭双浪告诉记者,大陆厂商采购多集中于中低端产品、面板整体价格仍处低位等因素,也还阻碍着台厂全力生产。只有当面板价格涨到高于成本或者企业全面止亏,台湾面板业才有可能全面释放产能并扩充高世代线。

  “如果说两岸合作之门大开,是先经贸后政治。那么对于液晶产业来讲,频接采购大单也会成为台湾液晶面板厂商与大陆下游企业深度产业合作的契机。”台湾外贸协会董事长王志刚说。

  他认为,台湾的面板技术加上大陆的彩电市场,两岸合作制定的产业共同标准有望成为世界标准。更为现实也更为重要的是,与大陆整机企业在技术和生产上加强合作,能扩大台湾液晶面板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与日韩竞争对手抗衡的筹码。

  “ 若两岸液晶业者一味走低价低阶的采买路线,那无异于将台湾面板厂打拼多年建立的全球竞争力拱手奉上。”对于大陆液晶业者频繁来台采买,也有岛内业界人士持反对声音:“如果大陆厂商来台联合采购只为‘联合杀价’,台厂最终的合约价或只够维持成本,根本赚不了几个钱,而若为此牺牲利润安排生产更多低阶产品就更不划算。”

  跨越“技术、政策”双门槛

  “台湾屏的优势在于性价比,海峡两岸业者的合作绝不能只满足于收益‘家电下乡’的小尺寸,未来大尺寸是液晶电视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家电市场专家陆刃波认为,在制造大尺寸液晶面板所需的高世代线核心技术上进行产业合作,才是两岸液晶显示企业的出路。

  全球面板产业集中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及中国,其中以东芝-夏普-先锋、松下-日立-佳能的日本军团技术最为领先,其次是韩国的三星和LG。而从产能来说,则以韩国两强最大,超过全球产能的50%,台湾次之。

  中国虽拥有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三家大型液晶面板制造商,但它们只拥有5代线,这种低世代线生产的小尺寸液晶面板主要应用于电脑显示器,而大陆液晶电视行业多年来一直处在“缺屏”状态。

  不过,随着两岸关系进入蜜月期,中国大陆在经济政策上给予台湾强大的扶助与特别优惠,韩国《朝鲜日报》不久前发表文章指出:在以液晶面板、半导体芯片为代表的IT领域,韩国企业一直保持全球强者的地位,但最近在“Chiwan”企业的攻势下,正接连遭遇市场败绩。

  台湾业界传出消息,为了应对两岸企业联手称霸及对日韩企业市场地位造成的威胁和冲击,日韩厂商除了年初开始“封杀”大尺寸台湾屏以外,近来又采取了新的手段——转而向台湾厂商大量采购22-37英寸液晶电视面板。

  “封杀掉毛利率高的大尺寸‘台湾屏’,再转手把大陆企业急需的中小尺寸面板低价‘包圆’——日韩的用心险恶,其目的是通过封杀、买断‘台湾屏’打压大陆彩电业。”国内一位资深家电业人士指出。

  他分析,如果日韩能借机置台湾液晶面板产业于死地,那么全球最大市场——中国大陆——的彩电厂商未来就只能向日韩面板厂采购。而不同于台厂专注于上游面板制造,日韩面板厂商还掌握终端品牌资源,那国产彩电业者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 液晶面板占整机成本的70%,日韩液晶巨头一直采用‘面板利润补整机’的战略来抵消掉国产平板电视的成本优势。”前述康佳人士告诉记者,当2007年液晶面板供不应求时,三星、LG等面板巨头都优先将面板自用,并订购了友达、奇美等台湾面板公司超过40%的面板,迫使中国彩电企业拿着钱满世界买高价屏。而此次遭遇全球经济寒冬后,三星、LG等一面减产提价一面封杀台湾屏,想藉此重创台湾和大陆的液晶企业,这次两岸液晶企业抱团其实也是被日韩逼出来的。

  不过让国产彩电厂商欣慰的是,日益严峻的市场状况也客观上加速了海峡两岸液晶产业向纵深合作的步伐。今年初,国家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完善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重点扶持6代与8代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各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争相把建设高世代线的报告呈交给工信部。

  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政府首次以文件形式牵头发展平板显示产业,是继家电下乡后对国内彩电产业的又一利好推动。

  另一方面,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于近日初步完成“产业开放登陆清单”,其中液晶面板及半导体的先进技术有望通过专项审查的方式到大陆投资。按照台湾地区“ 经济部”新规,液晶面板业是开放10代厂(不含)以下登陆,但需经专案审查。初步规划以“N+1”或“N+2”为原则。N为世代数,表示需在台完成一座新世代厂,才能登陆盖前一代或前两代的旧世代厂,3、4代厂则倾向不设限。目前台湾尚无10代厂,最新的世代是友达刚量产、台湾第一座的8.5代厂。依此原则,友达可以登陆投资6代或7.5代厂。

  市场研究机构SEMI中国平面显示经理杨韵娇认为,台湾面板厂商和日韩企业相比,一是台湾面板厂没有自有品牌的终端产品,与大陆彩电企业合作不会产生竞争。二是日韩面板厂已经开始将生产重心转向特定产品领域,而台湾面板厂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加多样,灵活性更高,能够更大范围地满足大陆诸多不同客户的需求。三是两岸语言、文化相通,沟通障碍较小。

  对此,陆刃波认为,台湾开放液晶面板投资,短期或对大陆面板企业构成竞争,但从长期来看是正面的、健康的。除了将带动日韩竞争对手投资跟进,面板产业投资拉动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以及区域经济聚合效应,都是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所急需的。同时,台湾开放液晶面板投资,将有望提高大陆平板显示产业的整体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台商带来的投资资金也可以减轻大陆银行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上的负担。

  记者手记

  《投名状》有句台词一度风靡全国:抢钱、抢粮、抢地盘。

  而对于中国的家电企业来说,现在的座右铭是——抢面板。

  8月19日,由55家大陆企业组成的考察采购团再赴台湾,其中包括联想集团、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神舟电脑公司等科技企业。

  “32英寸的液晶面板,5个月内上游报价就从165美元涨到215美元,而且还缺货!”康佳一位参与此次赴台采购的人士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充足的主流尺寸液晶面板供应,”他直言不讳,“若能谈到好价格,甚至可以囤些货,应付国庆、春节的销售旺季。”

  据记者了解,32英寸液晶电视是“家电下乡”的主力产品。根据DisplaySearch的统计,32英寸液晶面板年初报价为120美元左右,3月份报价涨到约165美元,到8月上旬,报价已经高达215美元,半年涨幅高达70%。

  “面板采购一直是压在大陆彩电业胸口的大石。”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说, “不断追加的订单固然让台湾液晶面板厂商吃了定心丸,却也再次反映出大陆彩电业缺乏上游液晶面板核心链条的顽疾。”

  白为民告诉记者,去年国内液晶电视市场规模约合1400万台,今年需求量预计在2000万-2400万台,甚至有乐观估计全年销售可望突破3000万台,液晶面板需求量很大。

  国内家电业资深人士、世纪电器网CEO王治全也估算,目前大陆整机企业的面板需求缺口约为三成,“持续高涨的面板成本,将会再次压得大陆彩电业喘不过气来”。

  王认为,单纯的密集赴台采购也只是在今年特殊经济环境下的一时之策,未来台海两岸的液晶产业必须跨过订单采购的单纯经贸合作模式,加速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有效发挥海峡两岸技术+市场的威力。(郑迪)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