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推动等离子屏“本土化”产业链建设
继成功建成投产我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后,四川长虹将重点推进等离子屏的“本土化”产业链建设,以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打破国际垄断,降低平板电视生产成本。
著名家电行业观察家罗清启认为,由于长虹打破了日韩企业垄断显示屏的历史,平板电视有可能象上世纪90年代大屏幕彩电一样,一次降价20%至30%。
长虹在1999年向国家申请了中国首批PDP(等离子)彩电生产批号,首期200台在2000年成功下线。但是由于当时造价每台达到12万元,无法继续批量生产。
直到2007年长虹首期投资6.75亿美元、总投资20亿美元建设中国首条PDP(等离子)屏生产线之前,中国彩电企业的平板显示屏除了少量小尺寸液晶屏外,完全依靠向日韩等企业进口。
“国内厂商一台平板电视的售价,基本等于进口屏的价格加上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一位彩电业内人士说,很多彩电生产企业在平板时代都在微有盈利或者亏损边缘挣扎。
中国彩电企业想要有平板电视可卖,只有进口一条路。进口的核心器件——显示屏,但平板显示屏占到了整机成本的70%至80%,国产平板电视的价格只能由进口屏的价格决定。中国彩电企业成为外资的组装工厂,行业纯利润率不足1%,企业多在亏损边缘,罗清启说。
“手里没屏就等于被外资卡住了脖子。”罗清启说。一到电视销售旺季,国际上的显示屏供应商首先满足的是自己的平板电视整机业务需求,供货量吃紧不说,有时候还要抬高价格。
为了改变被动地位,危机四伏的国产彩电品牌进行了技术反抗,不断向产业上游挺进。2006年年初,厦华电子有限公司与中华映管巨资合作投资兴建液晶显示模组厂;2007年9月,海信国内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顺利竣工投产。
“如果没有做屏的能力,干脆退出彩电产业。”2004年,长虹放出“狠话”。2009年4月,长虹建设的中国首条PDP屏生产线终于投产,目前即将大规模量产,预计到2010年6月年产216万片,最终将达600万片,成为世界第三大等离子屏生产商。
长虹的中国首个PDP项目,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09年2月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平面显示产业成为了三大重点突破的核心产业,单独列为振兴的六个工程之一。
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体斌说,在成功生产出等离子屏后,现在长虹已把重点放在PDP的本土化产业链建设上,实现关键设备、材料、器件的国内研发配套。在材料和器件的配套方面,将重点推进在屏材料成本构成中占比较大的玻璃基板、电极浆料、湿化学产品、玻璃粉等材料的本土化工作。
在加强与国内厂家合作研发及本土化配套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在PDP模组成本构成中占比较大的功率器件及专用集成电路、电源、背板组件、通用元器件等七类关键零部件的本土配套工作。在PDP生产装备本土化方面,根据实现本土化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与国内具有相关设备开发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开发研制,实现高精度制造设备国产化,推动中国新型显示装备制造业发展。
刘体斌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自2007年10月以来,长虹先后举办四次全面覆盖材料、器件、设备、研发的本土等离子产业链建设研讨会,长虹已经与多家中国企业就材料、器件、设备等开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技术合作协议,部分产品已经进入样品(样机)检测、验证阶段。目前,一批本土化重大合作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长虹还将继续实现PDP技术的研发本土化,将建立PDP国家工程中心。长虹将大力推动研发中心建设,形成包括基础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艺技术研发内容的系统研发体系,使研发中心具备屏技术研发、材料技术研发、线路和软件研发、基础核心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平台五大功能,成为国内最好的PDP技术研发中心。
长虹还将充分利用位于北京的PDP研发中心,致力于提高PDP发光效率的研究。另外,长虹还将进一步推进PDP模组和整机一体化生产,实现从PDP屏的显示基板、驱动及电源组件到整机产品的一体化设计,实现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整机的定义,避免在屏模组功能及性能上的冗余和缺失,提升产品竞争力。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阳丹表示,根据产业需要国家政策,推动产业链发展势在必行。长虹现在力求三个本土化。一是器件和材料的本土化,二是装备的本土化;三是基础研发的本土化。长虹在北京建立了研发中心,聘请请顶尖专家对PDP的发光效率进行准们研发。目前,长虹在PDP的研发的深度和水平已经与松下、LG保持在同一水平。
针对长虹目前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现状,阳丹表示,从彩电的角度来看,长虹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数字化,数字化体现在服务领域,包括服务内容的双向、交互等,随时满足消费者的资讯需求;另一个是平板化,平板化主要是指产品的显示形态,目前主要有PDP(等离子)和LCD(液晶)两项技术,至于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否能取代PDP和LCD,我们还有待于观察。现阶段,长虹在PDP方面已经做到材料级,在LCD方面做到模组级,在OLED方面做到了预研级。
长虹首先选择PDP产业发展的缘由,阳丹说,首先,LCD技术拥有的专利为3万多项,而PDP拥有的专利仅为3000多项,这就意味着进入LCD产业的后来者几乎没有发展空间,而PDP产业还会给后来者留有一些创新空间。
其次,不管是PDP还是LCD,模组占整机的成本大约都在70%左右,而模组本身分为玻璃和驱动,LCD玻璃和驱动的成本比例约是6:4,PDP的比例大约是4:6,LCD做玻璃难但做驱动容易,PDP做玻璃容易但做驱动难。驱动其实就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等,经过统计发现,中国做集成电路的公司有2000多家而且水平较高。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策划部部长刘海中表示,长虹发展等离子,主要出于应对未来平板电视市场变化的策略考虑。
等离子在电视机领域的发展历史比液晶电视要长,90年代初,42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就已研发出来,CRT(显像管)电视38英寸已经到了尺寸极限,需我们要新的电视技术去突破这个极限,而等离子电视在这个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它的尺寸严格意义上说是没有上限的,所以等离子体现了电视机技术向超大尺寸的发展方向,全面保留了电视对动态画质、真实色彩的优势,同时更具备了全数字的特点。
而液晶显示是从静态显示方面比如电子表、仪器仪表等应用发展过来,各种基于电视机要求的技术还在不断改进中,目前,大家觉得液晶电视卖得要比等离子电视多,这主要是因为液晶显示的技术特点占据了各种小尺寸,平板电视从小尺寸发展起来,而等离子恰好是以解决平板电视大尺寸,特别是50英寸以上的显示,无论从显像效果和性价比,等离子的优势更加突出,所以行业有句话叫“大看等离子、小看液晶”。
长虹投资等离子实际上就是把握了大屏幕这一电视发展趋势,就是为了掌握在大尺寸屏幕上的竞争优势。目前,50英寸是等离子电视机大规模生产的一个起步尺寸,在这一尺寸领域,等离子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在60英寸至80英寸这一领域,液晶电视机的价格高达40多万元,最便宜的60英寸液晶电视机也要15万元,但是同样尺寸的等离子电视机价格只有2万多元。10年内等离子将在大屏幕领域发展得很好,因为在这一领域,液晶的价格要降到跟等离子一样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规模化程度有限。
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一楠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提高和深层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先锋和日立等企业先后宣布退出PDP模组制造领域,似乎预示着PDP阵营萎缩。然而,先锋和日立的退出主要是由于其战略定位偏差造成经营困难,迫使其内部结构调整而退出显示器件领域。在先锋和日立退出PDP产业后,其核心技术被松下集中,其中先锋退出PDP产业后被松下整合。而且在市场需求的持续拉动下,松下产能在不断的扩大,并积极推进16面取生产线的建设,其P5线预计2009年10月量产。P5线三期建设完成后,年产能将超过856万片。同时,长虹以及安徽鑫昊的加入,PDP阵营也将进一步扩大PDP模组的供给量。由此可见,全球PDP阵营的变化的实质是产能、品牌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而非阵营解体。
“由于长虹的破局,外资垄断屏的历史不再延续。国产显示屏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平板电视降价30%甚至更多的未来值得期待。”罗清启说。上世纪90年代初,长虹通过与东芝的联合开发,掌握了大屏幕彩电核心技术后,1993年推出的长虹“红太阳”系列大屏幕彩电,曾经打出29寸4000元、30寸6000元的低价,其价格当时是日本彩电品牌的一半。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