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华东电子峰会 广告 第四届(合肥)家电电源与智能变频技术研讨会 广告 25年电机秋季峰会A 广告 第二十八届中国电源学会学术年会 广告

电源设计小贴士|反激式转换器设计注意事项

2025-09-08 15:06:02 来源:德州仪器

反激式转换器有诸多优点,例如,它是成本超低的隔离式电源转换器,能够轻松提供多种输出电压,并且它是简单的初级侧控制器,功率输出高达300W。反激式转换器广泛用于从电视到手机充电器等许多离线应用,以及电信和工业应用。它们的基本操作可能会让人望而生畏,设计选择也很多,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进行过转换器设计的人而言。我们来看看53VDC至12V/5A连续导通模式(CCM)反激式转换器的一些关键设计注意事项。

图1展示了工作频率为250kHz的60W反激式转换器的详细原理图。当FET Q2导通时,输入电压施加在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上。此时,绕组中的电流会逐渐增大,从而将能量储存在变压器中。由于输出整流器D1反向偏置,流向输出端的电流被阻断。当Q2关断时,初级电流中断,迫使绕组的电压极性反转。此时反激式转换器电流从次级绕组流出,使绕组电压极性反转,且点电压为正。D1导通,转换器向输出负载输送电流并对输出电容器充电。

60W CCM反激式转换器原理图

图1. 60W CCM反激式转换器原理图

可以添加额外的变压器绕组,甚至将其堆叠在其他绕组上,以获得额外的输出。但是,添加的输出越多,稳压效果就越差。这是因为绕组与磁芯之间的磁通链(耦合)不理想,并且绕组之间存在物理分离,因此会产生漏电感。漏电感充当与初级绕组和输出绕组串联的杂散电感。这会在绕组串联处产生意外压降,从而导致降低输出电压调节精度。一般转换器设计经验法则是,转换器在交叉负载情况下,使用绕线正确的变压器,非稳压输出会有+/-5%至10%的变化。此外,通过转换器峰值检测漏电引起的电压尖峰,重负载稳压输出会导致空载次级输出电压大幅升高。在这种情况下,预载或软钳位有助于限制电压。

连续导通模式(CCM)和不连续导通模式(DCM)运行各有优点。根据定义,当输出整流器电流在下一个周期开始前降至0A时,就会在DCM下运行。DCM运行的优点包括:初级电感较低,通常可减小电源变压器的体积;消除整流器的反向恢复损耗和FET导通损耗;无右半平面零点。然而,与CCM相比,初级和次级的峰值电流更高,转换器输入和输出电容增大,电磁干扰(EMI)增加,转换器轻负载时的占空比降低,从而抵消了这些优点。

CCM和DCM反激式FET及整流器电流的比较

图2. CCM和DCM反激式FET及整流器电流的比较

图2说明了Q2和D1中的电流在最小VIN时的变化情况,以及CCM和DCM中的负载从最大值降至约25%。在CCM下,当输入电压固定且负载处于最大和最小转换器设计电平(约25%)之间时,占空比保持不变。转换器电流“基底”电平会随着负载的减少而降低,直至达到DCM,此时占空比会降低。在DCM下,仅在最小VIN和最大负载时才会出现最大占空比。占空比会随着转换器输入电压的升高或负载的减少而降低。

转换器会使高压线路和最小负载时的占空比很小,因此请确保您的控制器可以在此最短导通时间内正常运行。整流器电流达到0A后,当占空比低于50%时,DCM运行会引入死区时间。该转换器特点是在FET漏极上产生正弦电压,并由剩余电流、寄生电容和漏电感设定,但通常是良性的。对于此转换器设计,选择CCM运行是因为通过减少开关和变压器损耗可实现更高的效率。

这种转换器设计使用初级基准14V偏置绕组,在12V输出达到稳压后为控制器供电,与直接从转换器输入供电相比,减少了转换器损耗。我选择了一个两级输出滤波器,以实现低纹波电压。第一级陶瓷电容器可处理来自D1中脉动电流的高均方根电流。其纹波电压通过滤波器L1和C9/C10得到降低,使纹波降低了约10倍,同时降低了C9/C10中的均方根电流。如果可接受较高的输出纹波电压,则无需使用电感器-电容器滤波器,但输出电容器必须能够处理全部均方根电流。

UCC3809-1或UCC3809-2可直接与U2光耦合器连接,用于转换器隔离型应用。在非隔离式转换器设计中,可以省去U2和U3以及直接连接到控制器的电压反馈电阻分压器,例如带有内部误差放大器的UCC3813-x系列。

Q2和D1上的开关电压会在变压器绕组间和元件寄生电容中产生高频共模电流。如果EMI电容器C12不提供返回路径,这些转换器电流就会流入输入和/或输出端,从而增加噪声或可能导致运行不稳定。

Q3/R19/C18/R17的组合通过将振荡器的电压斜坡加总到R18的初级电流检测电压(用于电流模式控制)来提供斜率补偿。斜率补偿可消除次谐波振荡,次谐波振荡的特点是宽占空比脉冲之后出现窄占空比脉冲。由于该转换器设计的运行占空比不超过50%,因此我增加了斜率补偿,以降低转换器开关抖动敏感性。但是,转换器过大的电压斜率会将控制环路推向电压模式控制,并可能导致不稳定。最后,光耦合器从次级侧传输误差信号,以保持转换器输出电压稳定。反馈(FB)信号包含电流斜坡、斜率补偿、输出误差信号和直流失调电压,用于降低过流阈值。

图3展示了Q2和D1的电压波形,其中展示了一些漏电感和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振铃。

FET和整流器振铃由钳位和缓冲器限制(57VIN,12V/5A)

图3. FET和整流器振铃由钳位和缓冲器限制(57VIN,12V/5A)

对于需要低成本隔离式转换器的应用,反激式器件可视为标配。本转换器设计示例介绍了CCM反激式转换器设计的基本设计注意事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