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研讨会5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春季)4 广告 第21届(顺德)家电电源与智能控制技术研讨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华东)4 广告

盘点:06年家电上市公司白电成亮点

2007-02-25 12:35:27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回顾2006年,家用电器行业综合指数走势弱于大盘。综合分析各上市家电企业的情况则可以发现,重点家电企业与大盘走势相当,白色家电格力电器(000651.SZ)、美的电器(000527.SZ)和青岛海尔(600690.SH)三大龙头企业更是2006年家电行业的亮点。 

    在2006年,美的和格力在保持行业领头地位的同时,也实现了平稳成长,纵观全年两者走势,显著强于大盘。青岛海尔的治理结构趋于改善,也被业内看好。而合肥三洋(600983.SH)和TCL集团(000100.SZ)在2006年股票市场上的表现却没有达到预期。尽管业内曾对三洋电机注入产能事宜持较乐观预期,但是合肥三洋与三洋电机多次洽谈后始终未果,导致其走势落后于大盘。TCL集团明显被低估,其品牌价值突出,彩电欧洲业务重组与流程重构后业绩增长值得期待。但由于TCL集团存在些许不确定性,目前尚未获得市场的共识。 

    青岛海尔:白色家电国际品牌 

    对青岛海尔的分析要从上市公司经营、上市公司与集团的关系两方面入手,前者决定每股收益,而后者影响估值水平。青岛海尔需要解决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这是达到在资本市场上规范化运作的需要。 

    解决同业竞争是青岛海尔改善治理的第一步,而减少关联交易的方案将是举足轻重的一招,股权激励更将给予投资者信心。 

    同时也必须强调,海尔的特点在于多元化白色家电国际品牌,这种品牌与渠道优势是大多数国内家电企业难以比拟的。就空调和冰箱业务而言,海尔在一级市场极具优势,而三四级的渠道建设有望带动增长,产品结构向中高端倾斜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 

    在2006年,海尔保持了空调行业前三地位,并在北方地区市场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拟注入青岛海尔资产中的空调电子在产品、规模和盈利能力上都值得关注,有利于完善公司空调产品线,符合海尔整体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未来空调业务应可保持稳定增长。 

    2006年,海尔在冰箱行业龙头地位继续稳固,据悉其2006年冰箱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出口,良好的出口势头在2007年应该可以延续,估计冰箱将逐步成为青岛海尔收入与利润的主要增长点。笔者通过对贵州海尔的调研获知,2007年贵州海尔的产销量目标为130万台,增长约30%,可见海尔对整个市场是比较乐观的。 
    
    对于海尔未来在冰箱和空调上的营销,笔者保持谨慎乐观态度。一方面,尽管“人单合一”模式优化资源,但造成旺季供不应求,容易失去市场份额,估计公司会适时加以调整;另一方面,国内一二级市场趋于饱和,海尔在三四级市场销售投入尚不足,有待改善;海尔的高端产品主要面对外资品牌的竞争,在几乎不存在价格与品质优势的状况下,未来扩大市场份额之路将较为艰难。 

    总的来说,青岛海尔生产经营良好,治理趋于改善,股权激励计划与可能的整体上市值得期待。 
    
    TCL集团:品牌与渠道的长期价值被严重低估 

    品牌文化与国际化经验是TCL的宝贵资源。目前TCL集团股价充分反映了其短期业绩,但是并未反映其长期价值——品牌与市场是国际化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TCL合理的长期价值理应对应0.55~0.65的市销率,相应股价10.5~11.5元。但目前TCL市销率仅为0.13,品牌竞争力被严重低估。 

    尽管TCL集团的亏损使得市场关注度下降,但该公司正处在业绩拐点,业务模式在转变,盈利能力在恢复。必须指出,由于彩电产业变革与国际并购造成的巨额亏损,TCL集团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恢复盈利能力,短期股价势必受到影响,由市销率计算得到的仅是对其进行相对估值得到的长期理论价值。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消费,TCL仍需付出较大努力。 

    TCL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彩电、手机和电脑)转型接近尾声,其他业务也都在成长当中,盈利有望迅速增强,下一阶段极有可能成为业绩黑马。彩电业务由CRT逐渐转向平板,TCL资源与业务流程向平板倾斜,并加强与上游面板商和下游大客户的合作,以适应平板对周转速度和响应速度的需求。 

    我们认为,凭借TCL的品牌与渠道优势,平板销量存在较大成长空间。欧洲业务的重组以止亏为首要目标,同时通过扩展OEM业务维持其在欧洲的存续。我们看好其业务流程的重构,认为这将提升其平板竞争力,在市场形成规模后迅速提升业绩。变革效果在2007年中期业绩中应有所体现。 

    TCL集团手机业务由国内向国外转型,2006年1~9月收入增长31%,同期毛利率升至18%,2006年第三季度国内销量增至56万台,估计同年第四季度将超过70万台。而超过1000万台的外销使得TCL与其他国内手机厂商相比极具规模优势,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获得的品牌、专利技术与渠道更是TCL的核心竞争力。 

    TCL集团的电脑业务由台式电脑向笔记本电脑转型,该公司2006年二季度国内笔记本电脑销量同比增长489%,已经超过三星,接近索尼和方正的国内销量。而TCL拥有品牌店1600余家,笔记本电脑品牌店700余家,渠道布局合理。白色家电、小家电、幸福树以及翰林汇代理业务等都在成长中。 
 
    格力电器:渠道优势奠定成长基础 

    格力电器具有渠道优势的同时,其空调品牌竞争力也绝不能低估。预计未来该公司业绩增长一方面来自于国内二三级市场,另一方面来自于海外业务。 

    在消费升级拉动三四级市场启动之时,具有格力特色的经销商网络为销售规模的扩大亦提供了保证,三四级市场份额优势明显,国内中部地区市场占有率接近30%。2500家专卖店的规模还在扩大,尽管家电连锁的扩张会逐渐增大格力的渠道竞争压力,但是估计最终结果将会是合作与共存,格力渠道应可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专业化的格力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殊荣,随着海外市场自有品牌空调销售量持续增加,国际品牌形象逐渐确立。未来空调海外业务量将迅速扩大,海外空调业务增长是格力整体业务成长的又一动力。 

    笔者认为,格力电器未来发展可能存在产能瓶颈,未来,格力电器拟增发募集资金项目在扩大产能和压缩机配套的同时,将重在产能布局,有利于巩固中国中部地区的市场份额,努力扩大华东市场销量,并伺机向北扩张。 

    美的电器:品牌与业绩成长空间扩大 

    2006年,美的电器上市公司逐步迈向多元化白色大家电企业,品牌与业绩的成长空间扩大。股权激励方案的行权条件为该公司业绩设定了成长底线,引入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将对多元化白色家电发展战略起到积极作用。 

    美的电器2006年空调产能超过1200万台。2006年压缩机业务超过900万台,估计2006年销量约800万台,同比略有增加。美的电器在2006年扩展其白电业务,收购了美的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洗衣机、冰箱业务各50%的股权,拥有电冰箱产能120万台和洗衣机产能130万台。 

    此外美的通过与经销商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设专卖店等方式,深入三四级市场,尽管短期内品牌专卖店的主要作用是品牌宣传和售后服务等,促进销量的大幅增长效果不会太明显,但是这是公司白色家电业务整合完毕后发展的关键一步。 

    合肥三洋:高端洗衣机业务稳定增长 

    合肥三洋主要产品洗衣机定位于高端市场,该业务为公司盈利增长做了主要贡献。合肥三洋洗衣机业务产量基数小,但是依托三洋技术支持,并考虑三洋电机注入产能的预期,洗衣机业务成长超预期的可能性很大。 

    合肥三洋的2006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收入占比较小的微波炉业务增速明显超出预期,这与合肥三洋加强对微波炉销售的考核力度有关。笔者对合肥三洋的微波炉业务持谨慎态度,主要因为国内微波炉市场相对饱和,且技术与成本壁垒不高。 

    展望2007年 

    随着20世纪70年代后出生的人群步入消费年龄,中国逐步进入第三个消费高峰。2006年前三季度城市与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同比增长分别为8.9%和10.2%。城市家电保有量较高,消费主要来自于更新换代需求。在消费结构上,个性化消费明显,整体向高端倾斜。平板彩电、滚筒洗衣机和小家电的旺销就是例证。 

    同时,2007年数字娱乐市场也开始启动。据IDC预测,全球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将从2002年的35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300亿美元。而国内数字家庭刚从概念进入产业化,据信息产业部预测,国内数字家庭市场规模将由2005年的16亿元增至2010年的800亿元。 

    2006年11月17日由TCL、广东移动、微软等18个产学研单位共建的广东省数字家庭产业联盟成立,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牵头组建的广东省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也正式挂牌。 

    笔者认为,2007年应该是数字娱乐市场的启动年。数字家庭概念引发的娱乐消费与智能家居必然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组成部分的设备制造商都将迅速受益。初期主要是数字电视平移的相关需求,彩电的平板化是主要需求之一,机顶盒等产品集中在低端,平板竞争力强的彩电厂商与机顶盒厂商将受益。后期增值服务消费的普及将促进高端产品的推出,运营商的产业链地位得到强化,为设备企业带来强劲的更新换代需求。 

    预计几年内黑色家电企业整体销售规模将有明显的扩大,业绩也将随高盈利能力产品的推出而提升。受技术更新速度与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国内数字家庭的构成方案将是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共存,一体机与机顶盒共存的局面。受计算机普及程度约束,以有线数字电视为中心可能会更具优势。短期内,由于运营模式与实际利益等因素,一体机对彩电企业带来的盈利贡献极为有限。而机顶盒制造商却可借数字电视平移大幅提升业绩。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