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供过于求警惕“山寨平板”搅局

2008-07-25 09:28:03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深圳,这个电子制造业聚集的城市,近日又被大家广为关注,抛开暴雨这一天气因素外,“山寨平板”的出现最为抢眼。一些嗅觉敏锐的深圳电子厂商们正酝酿着一场志在搅乱现有平板市场格局的计划,而这一计划缘自与深圳相隔数百公里的我国台湾。由于液晶面板进入新一轮的供过于求,一些需要释放库存的台湾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将过剩的液晶面板甩卖出去,而深圳电子厂商正好把握住这个机会,在“山寨手机”之后,“山寨平板”已开始蠢蠢欲动。在日韩品牌低价“倾销”的背景下,“山寨平板”的出现对国内品牌彩电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价格跌破成本 
     
    我国台湾厂商纷纷减产持续一年多的供不应求,让台湾上游面板企业尝到了甜头,但随着新一轮供过于求周期的到来,液晶面板业又迅速步入低迷。 
   
    这种供过于求的征兆最早出现在今年5月份,包括索尼、三星、东芝、三洋、LG等在内的日韩厂商通过直接投产或转移购买对象的方式,纷纷宣布将减少对我国台湾面 板的采购力度。当时就曾撰文指出,台湾液晶面板业将很快出现供过于求局面,并指出台湾液晶面板厂商只有联手大陆整机企业共同发展才能渡过难关。 
   
    随后不久,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统计数据揭示了液晶面板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从今年4月份至今,液晶面板的价格已经大幅下跌近10%,32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从4月17日的327美元均价跌至7月17日的285美元,这其间,37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则从432美元跌至390美元,42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从552美元跌至505美元。 
   
    另一调研机构Witsview更是指出,电视用面板在7月份仍有5美元-10美元降价空间,7月份较6月份而言,单月的降幅就很有可能达到10%,面板的售价已近成本价。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主流的几个尺寸的液晶面板的价格降幅都达到甚至超过10%,而且降价幅度越来越大。液晶面板供过于求的现状一目了然。 
   
    液晶面板降价在台湾面板厂商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中华映管公司财务总处副总经理巫俊毅指出,合理的库存期在30天-35天,6月份库存稍高,综合下半年市场情况,近期将决定减产幅度,启动减产机制。奇美则将原因归结于市场情况不如预期,导致其库存增加,所以做出产能利用率降至原先90%的决定。友达总经理陈来助虽然对外仍在宣布“尚未减产,但紧密观察市场情况,一切等24日再对外说明”,但据了解,友达6代线和7.5代线的投产计划已有所变更。 
   
    没跟进减产 日韩厂商另有企图 
   
    作为拥有全球接近六成市场份额的台湾液晶面板产业,在液晶面板供过于求现象出现后,业内各厂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限产保价”。 
   
    不过我国台湾厂商的此次举措并没有像2006年那样引来日韩面板企业的跟进。记者了解到,2006年,液晶面板同样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中,当时面板的售价已经接近成本价(这点与现在的状况类似),我国台湾面板企业友达率先减产,随后,日韩面板厂商跟进减产,最终半年后面板业渡过难关。 
   
    但此次情况不同以往。记者致电LG、三星在中国大陆的工厂,对方答复没有收到总部发出的减产通知。从流露供过于求征兆到现在接近成本价出售,液晶面板已经完全进入买方市场,但日韩厂商却没有跟进减产,相反索尼、三星宣布投资新厂,在淡季积极扩产,日韩面板厂商显然另有所图。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日韩厂商这一波新的动作来看,他们是试图通过这次淡季,淘汰只能生产中小尺寸面板的二线工厂,而我国台湾面板厂商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长期而言,将导致目前在全球液晶产业领先的台湾,再度落后于韩国。记者致电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他也没有对这种说法表示异议。 
   
    日韩厂商没有跟进减产,同时不再购买台湾面板,很可能引发台湾面板产业新一轮的危机。目前台湾电视用液晶面板的产能达到全球六成左右的份额,按照去年全球液晶电视的出货量计算,台湾大概有4000万-5000万片液晶面板的年生产能力,而其中50%-60%的面板是供给日韩厂商的,所以日韩厂商减少采购量将严重打击台湾面板产业。 
   
    以6代线、7代线等中小尺寸液晶电视生产线为主的台湾面板厂商虽然已经减产10%,但仍将面临二次减产的可能,按照日韩原来购买台湾液晶的比例计算,台湾液晶面板的过剩率年底将达到30%,甚至更高。 
   
    “山寨平板”泛滥 威胁品牌企业市场空间 
   
    据了解,现在遍布广州、深圳的地下作坊和杂牌厂生产47英寸以下的液晶电视,技术、质量已经不成问题,生产50英寸以上的超大屏幕液晶电视,还存在技术瓶颈。 
   
    广州平板显示促进会秘书长汪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奇美在南海建立液晶模组生产线就是看中南海周边聚集了很多中小平板电视企业,这些企业完全有能力消化台湾面板企业过剩的产能。”据了解,早在显像管电视时代,广州、深圳当地的中小企业就能为更大厂商提供代工业务,有些企业的年生产能力甚至可以达到500万台。 
   
    日韩厂商不跟进减产和减少购买台湾面板,使得台湾面板严重过剩,不过一旦“山寨平板”得势成了规模,庞大的中国大陆市场消化台湾面板产业10%-30%的过剩面板完全没有问题。单从利益角度看,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不过这种非正当的竞争也会让已经很被动的国内品牌厂商变得更加被动和难堪。   
   
    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价格上,记者了解到,一台42英寸“山寨平板”的成本不到6000元,而国内品牌平板电视卖8000元尚且没有利润空间,且需要缴税,相比之下,国内品牌平板电视处于劣势。 
   
    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刘棠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价格低廉,‘山寨平板’会对品牌企业产生冲击,但由于其没有3C认证和检验证书,也不能给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还会影响各地税收,所以最终会被用户抛弃。”记者致电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李璐,他称目前TCL对“山寨平板”一事很关注,但还不太清楚具体情况。 
   
    不过根据GfK的统计,在一、二级市场和三、四级市场,“山寨平板”不足以威胁到中国品牌企业的生存空间。但行业用户以及集体采购或许会成为“山寨平板”的目标市场。 
   
    “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协调组织台湾面板企业和大陆整机企业进行谈判,台湾液晶面板过剩对中国大陆企业来说无疑是有益的。”GfK(中国)行业研究与定制服务事业部总监叶平告诉记者,液晶面板买方市场提前到来,中国大陆整机企业如果能通过谈判寻求双方合作的渠道,共同开拓国内平板市场,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