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成立汽车电子产业基地 初显“硅谷”效应
2006-12-29 09:30:24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11月20日,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正式同意建立无锡新区汽车电子及部件产业基地。无锡新区汽车电子及部件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形成了以汽车燃油喷射装置、汽车传感器、汽车仪表、汽车导航系统、汽车装饰等为主体的汽车电子产品群和企业群。
9月28日,5家汽车电子企业在大连金州经济开发区汽车电子园同时开工建设,金州区汽车电子配件企业已达数十家,以阿尔派、阿尔卑斯为龙头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正在金州崛起。8月28日,由信息产业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园揭牌。今年6月,国内规模较大的汽车IT软件基地———一汽启明软件园暨香港新进汽车电子研制基地在长春奠基。
近一段时间,国内很多地方各种形式的汽车电子园区、基地纷纷开工、奠基。正是国内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带动了汽车电子热,使我国汽车电子初显“硅谷”效应。
需求带动汽车电子热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2006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郭福华指出,目前在中国汽车的成本中电子产品平均成本已超过25%。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正在推动汽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汽车燃油喷射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导航系统等,已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的轿车,特别高档轿车,汽车电子成本普遍超过50%,甚至于高达70%~80%。可以断定,今后的汽车就是机械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
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成为汽车高技术的特征之一,越来越成为汽车发展的技术支持和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巨大的市场催生了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据国家权威机构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电子销售额达到624.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6.3%。2006年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到1000亿元。
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开始出现
据了解,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北京和天津为主的环渤海产业集群和以大连、沈阳和长春为主的东北产业集群等四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上海、无锡、苏州等地的微电子产业集群带已经形成了价值链的区域分工,呈现了规模经济效应、协同创新效应等集群效应。而且,这种集群使得上海不断吸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关键及优势资源,使其越来越居于产业链分工的顶端,成为制造业关键技术、人才、资金的集聚地,形成以江浙一带为核心的长三角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家电和IT企业纷纷涉足汽车电子领地,利用本身在电子方面的传统优势,以车载液晶电视为突破口,发展车载电子装置,如汽车音响、汽车DVD、汽车空调、中控锁、防盗系统以及电动车窗等等低附加值产品,形成产业集群。
以北京和天津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区中的整车企业带出新的汽车电子产业群。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高校云集,具有强大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会在原创等方面体现出来。目前该区域聚集了如德国大陆、飞思卡尔等国际汽车电子巨头的合资或独自企业及研发中心。
在以大连、沈阳和长春为主的东北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汽车电子业是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长春也拥有汽车电子企业30余家,已经形成汽车控制及车载电子两大龙头产品。
汽车电子需提升整体竞争力
虽然发展空间巨大,但是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处于全球网络中的低附加值环节,亟需进行产业升级。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吸引全球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大规模向我国进行产业转移,国外汽车电子供应商纷纷移师中国,将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定位在汽车电子产业上。世界知名的汽车电子企业在我国大量生产和出售汽车电子产品,这也使我国汽车电子等零部件企业很难进入其配套体系。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办公室高级工程师甄子健表示,我国汽车电子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研发规模比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与国外差距比较大。
甄子健提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汽车电子企业要尽快改变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要么想办法介入其中,要么着手打造自己的产业链,通过产业的融合,形成一定的集群优势,从而在竞争中争取一定的优势位置。
专家认为,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将有利于引导汽车电子产业投资方向,实现对现有各种资源进行重组,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汽车电子企业的专业化程度,降低交易费,聚集人才,加速创新,促进产业链的延伸,树立产业集群的地域品牌,以推动我国汽车电子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