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PC产业最大的事情是什么?电脑下乡!今年中国PC整个产业链(包括芯片厂商、PC厂商等)最关心的焦点是什么?电脑下乡!不错,当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PC市场增长放缓的艰难时刻,中国政府启动的电脑下乡无疑为中国PC产业中的整个产业链的厂商提供了喘息的机会。笔者在这里之所以用到喘息而不是发展,主要是由于这次的电脑下乡中,参与其中的PC产业链的厂商中将面临异常的困难。这一点从PC产业链上游厂商的英特尔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首先按照英特尔的观点来看,如果不是中国政府面对经济危机的特殊形势启动这次电脑下乡的话,按照正常的电脑在农村的普及速度,今天的情形应该是发生在4-5年以后。换言之,就是4—5年之后,电脑在中国农村的普及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过早启动的电脑下乡导致了今天的水已到,但渠并未成的尴尬和不确定局面。这无疑对于PC产业链的厂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所谓尴尬是指之前电脑的发展模式是需求带动应用,但这次将是应用来拉动需求,即厂商们如何和政府、农业专家一道,通过提供对于农民有实际价值的应用来使得农民产生对于电脑的需求。那么农民究竟需要什么样有价值的应用呢?在英特尔日前与部分媒体所做的有关电脑下乡的沟通会上,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无论是在介绍电脑下乡还是回答记者的提问中,多次提及这个问题,并且面带困惑。按照他的话讲,如果厂商们只是盯着眼前政府的13%补贴,而不考虑电脑应该如何给农民带来实际应用价值的话,这次的电脑下乡将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实英特尔的这种困惑和担心应该是所有参与此次电脑下乡厂商都高度关注的问题。看来摸着石头过河,在过程中去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农村电脑的销售、普及和应用模式是必经之路。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厂商过往的政府、相关专家、品牌、合作伙伴的资源将显得至关重要,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如何与当地政府、相关专家和各厂商合作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利益均衡和分配的问题。
据笔者了解,英特尔曾在2006年在发展中国家启动了一个名为“世界齐步走”的计划,目的是为了缩小数字鸿沟。当时作为计划的一部分,英特尔与当时中国的信息产业部合作推出了村村通计划,并在中国的5个省市进行了试点,模式与今天电脑下乡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尽管这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之中也不乏必然,正应了中国的那句俗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由此来看,当PC产业链的各厂商面对今天同样困惑的时候,英特尔似乎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先机,更重要的是品牌、经验和资源的积累。
另外,就像笔者上面所说的,在PC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电脑下乡对于厂商而言虽然面临着诸多困惑,但恐怕谁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因为从眼前看,虽然2009年中国农村市场产生的电脑需求仅在150—200万台左右,但至少可以给厂商们以一定的信心和喘息之机,而从长远看,通过此次的电脑下乡所做的电脑普及性工作,在中国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农村PC市场的增量有可能是爆炸式的。从这两个意义上看,厂商们在农村市场的厮杀也将不可避免。笔者仔细看了英特尔此次为配合电脑下乡的产品线,可以说从高端、中端和低端一应俱全。例如在高端有去年年底推出的酷睿i7,针对特殊市场的凌动等。但鉴于电脑下乡中,由于应用尚在摸索之中,那么农民在采购的时候,最关注的应该还是价格或者说是性价比。而提到性价比,应该是在中低端的产品区间体现得最为明显。可在中低端产品段,英特尔会面临友商的挑战将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时候,英特尔在制程和架构等创新方面的领先优势将会得到体现。据笔者了解,目前英特尔的产品线已经全部采用的是45纳米技术,这使得它的产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高能效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竞争无处不在,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英特尔在主流市场和新兴市场(例如上网本)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它的创新和竞争实力,由此来看,这点倒不是笔者关心的。笔者其实最关心的是英特尔自己如何在很好地参与电脑下乡的同时,平衡自身的发展。
从PC市场的发展看,在主流市场,笔记本正在逐步替代台式PC,而这次的电脑下乡,恰恰是台式PC当道,这看起来似乎和英特尔正在将发展重心转向面向笔记本的移动处理器有些背道而驰。那么英特尔如何来把握这种平衡之道呢?按照英特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的解释是,目前在英特尔的出货的处理器中,台式和移动基本上还是各占半壁江山,英特尔不会懈怠或者放弃台式PC市场,仍然会将最好的技术应用到台式处理器上。笔者认为,有些事情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根据以往发生的事实看,英特尔无论是在新技术的推出、应用、产品的推广看,其执行力是不容置疑的。
通过英特尔与媒体就电脑下乡的沟通,笔者认为,尽管电脑下乡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确实是来得早了些,参与的厂商们也存在着不小的困惑和准备上的不足等诸多的挑战,但既然国家已经开始坚定地实施,厂商们也惟有华山一条路。这将是对厂商综合实力的检验,不管最后谁是赢家,中国的PC农村普及之路将是大势所趋。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