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华东)智能家居技术创新研讨会5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春季)4 广告 第21届(顺德)家电电源与智能控制技术研讨会3 广告 2025中国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华东)4 广告

大跃进?中国IC制造装备十年赶超发达国家

2011-03-04 09:33:58 来源:解放日报

摘要:  “最大宗进口物资”倒逼创新;“大兵团攻关”卓有成效;产业撬动价值更可观;

关键字:  集成电路,  芯片,  手机,  电脑,  电视,  中芯国际

昨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以下简称“02专项”)在京举行了成果发布会。在这个长期受到国外垄断的领域,中国企业第一次拿出了诸多骄人成果。“02专项”专家组负责人之一、中科院院士王曦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工艺有望与国外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业内人士表示,“02专项”的成功实施,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实现赶超提供了信心和技术基础。

中国IC制造装备十年赶超发达国家

“最大宗进口物资”倒逼创新

集成电路,通俗说就是“芯片”。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种电子移动终端都离不开集成电路。自从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以来,它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大。特别是近20年来,几乎每隔两三年就有一代产品问世。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又是一门 “技术活”,按照上下游顺序,分为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四大环节。一块体积小巧、功能强大的集成电路,既离不开卓越的电路设计,又离不开精湛的制造工艺和高超的封装测试工艺。电路刻蚀的精密程度都以纳米为单位,制造一块芯片,其精细程度比在一根头发丝上“绣花”还要高。

长期以来,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从制造工艺到装备,再到材料,都严重依赖进口,每年高达1200亿美元的进口额,使其成为我国最大宗进口物资。此外,还有许多装备由于国外采取禁运措施,想进口都不行。在此背景下,“02专项”应运而生。它的目标十分明确: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追赶和超越。

“大兵团攻关”卓有成效

集成电路的产业链复杂,上下游的工序分工非常细,如果按传统科技立项方式资助一两个企业,就算出成果,也未必能直接用于生产。对此,“02专项”采取了“大兵团”作战的思路,在相关产业链上由100多家企业、研究单位一起参与。

中芯国际就是典型例子。作为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它承担了“65纳米成套产品工艺”的研发工作,使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水平首次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目前,它每月可生产5000片12英寸芯片,贡献了6亿元产值。与此同时,中芯国际还扮演着“用户测试方”的角色,项目组中负责装备开发、材料升级换代的单位,必须把成果拿到中芯国际的生产线上“跑”一下并得到认可,才算真正成功。而国产先进装备的使用,反过来又有助于其进一步提高制造工艺。目前他们正在研发精密程度更高的45纳米、32纳米芯片相关工艺。“公司今后将采用更多的国产装备,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因为确实好用。”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王宁国说。

不同于以往关起门来搞创新、搞鉴定,此次“02专项”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按照产业链顺序,让下游检测上游,让“整机”检测“部件”,以此确保质量。目前,35种装备、材料正在陆续进入大生产线考核验证阶段,23种封装设备和8种封装材料已通过生产线验证。

产业撬动价值更可观

“02专项”的这些成果,使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相同领域的技术差距缩短至一个技术代(约1—2年),也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中船重工第718研究所此次承担一种气体刻蚀介质的开发,该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这种气体的进口价高达270美元/吨,开发成功后,国际售价一下子下降了2/3以上。现在该所已拥有华虹等多家国内芯片制造用户。

专家之所以看好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它在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国家其他重大专项——核高基、新一代无线通信网,还是上海大力推动的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都离不开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将带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些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市场的加速扩大,又为集成电路行业的不断突破提供了动力。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