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光伏寒冬”的最新话题,搜索7 次
2018年的光伏行业可以说是经历了巨大的震荡,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全球光伏市场疲软情况下,推动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两大市场中国和美国都遭遇了波折,甚至是后退。全球光伏产业滑铁卢,光伏订单暴跌企业陷入困境。面对光伏产业的寒冬期,各大光伏企业提出了方方面面的措施。
面对光伏寒冬,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却说,遭遇寒冬也不是坏事,何况光伏寒冬已经过去。
英利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光伏寒冬中找到了出路和方向。调整、培养销售市场的同时,内功的修炼让其充满斗志。
总部位于德国汉堡的光伏集团Conergy曾为欧洲最大太阳能集团,不过在此轮光伏寒冬中,Conergy也未能幸免。据路透社报道,Conergy于周五宣布将申请破产。
东方日升是一家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灯具等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光伏企业,在2012年的光伏寒冬,公司同样“饱受折磨”。
在经历欧美双反之前,中国光伏企业一直以“我们的组件远销欧美日韩等几十个海外市场”为傲,而现在已完全没有说这话的兴致了,曾经的骄傲变成如今的烫手山芋。然而“穷则变,变则通”,在应对光伏寒冬里,企业各显神通,而出口转内销成了很多光伏企业的不二选择。
“在光伏大船上,嘈杂无序的状态将随着一批人的落水而改变,同时,由于船票昂贵,旅途艰辛,船下的人也不会贸然购票上船。”这是苗连生对当前光伏产业形势的判断。产品差异化、营销差异化、轻资产扩张和提高规模化经济效益,这是英利应对光伏寒冬的“绝招”,也是新产业形势下的利润增长点。
河北光伏巨头晶龙集团战略重心从传统市场的欧洲区,转至亚太地区和中东非洲地区的新兴市场。去年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1%,单晶硅规模产量仍保持世界最大,太阳能电池产能世界第一,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多元,上缴税金2.48亿元。晶龙成功突破光伏寒冬。
在应对光伏寒冬的的战场上,晶龙集团打的相当出色,公司瞄准市场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不仅保持了传统主营业务的龙头地位,更将发展的触角向终端延伸,在2012年的“寒冬”中冲破光伏困局,实现净利润1.68亿元。
穷则思变,变则通。湖北省光伏产业的先行者之一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寒冬变革,达到了产值年均50%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