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苗连生:冬天非坏事 希望在下游
摘要: 面对光伏寒冬,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却说,遭遇寒冬也不是坏事,何况光伏寒冬已经过去。
面对光伏寒冬,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却说,遭遇寒冬也不是坏事,何况光伏寒冬已经过去。
冬天非坏事
记者:在今年年初,你说爬雪山过草地,终于走过来了。现在遇到欧盟“双反”这样的困境,这是你当初判断失误还是确实困难已经过去?你怎么看待困难?
苗连生: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困境已经过去了,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困境还没过去。全球光伏市场跟国内光伏市场已经缓过来了,但是发展环境没有一两年的培育起不来,银行融资渠道等方面还需要培育,否则行业造血机能不行。
企业遭遇寒冬也不是坏事儿,就像天气一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这是规律。如果光伏行业不如此刺激一下,企业发展都好不了。以前行业企业发展太快了,难免遗留各种管理、队伍和公司战略上的问题。不仅英利存在这些问题,国内同行基本都差不多。现在行业的夏天过去了,大家赶上了冬天,这其实挺好。身子骨不太好的企业得个感冒,再弱点的企业住院休息,但都是为了把病治好。
面对这个局面,我还真没很着急,这不是着急能解决的事。行业低迷不是突发事件,就像刚才说的,这不是坏事,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想想哪儿还有管理上的“老鼠洞”,能堵住就堵。
记者:英利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危机?
苗连生:英利集团在过去两年里,就一直在做着应对国外潜在贸易壁垒的准备。2013年英利对欧盟的出货量在企业出货量中的占比,将从2012年的62%下降到40%,日本、墨西哥、东南亚、东欧将是英利未来重点开拓的市场。
在市场方面,英利加强了对新市场的开拓,最近两三年,英利这方面的工作没停止过,日本目前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增长旺盛,同时墨西哥、东欧、东南亚都是英利准备重点开拓的区域,另外英利也在寻找国内需求。英利将在未来的欧盟的税率水平下,寻找能够匹配的下游客户,经测算在37.3%的税率水平下,英利在欧盟国家仍能保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另外,英利将谨慎规避贸易壁垒,比如在一些不受贸易限制的地方建厂。
在企业内部方面,今年公司的重点工作是草根创新,每个子、分公司要在节省每一分钱上下工夫,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大家的智慧来降低生产成本。员工出了成果,我就把这个成果用员工的名字来命名,然后贴到墙上,对他个人和周围的同事都是鼓舞。从3月份到现在,我们草根创新项目已经达到了500多个,效果是成本下降,而成本下来了,企业的竞争力就上去了。
此外,英利正在开展高级蓝领技工培训,花重金从德国请来高级技师,让员工学习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转变现有的工作思维模式,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记者:现在光伏产业遇到了困难,为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企业间重组带来机会,你有没有打算兼并别人?
苗连生:英利现在的产能和规模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队伍和品牌设备也不比其他企业差,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自身产业链的优化整合,使产能充分释放。
记者:现在遭遇到欧盟“双反”,而之前是美国,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英利在海外市场布局接下来的打算是什么?在海外市场开拓有哪些经验和特点?
苗连生: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从英利今年的出货量指标也能看出来,英利今年第一季度在欧洲的出货量占比从去年的平均每月62%下降到了53%,预计第二季度将持续下降到35%甚至更低。同时我们在新兴市场发力,马来西亚的10兆瓦、南非的96兆瓦,还有约旦的项目等,拿了不少单子。英利在北非可能会有大动作,还在开辟东南亚市场。我们现在基本上都在用当地人对公司进行管理,全部采用在欧美的运行模式,总公司给分公司定下任务方向后,进行远程管理。
[#page#]
做大更应做强
记者:去年英利出货量做到全球第一,很多员工很自豪,但是外界认为,企业越大亏得越多,很不明智。你怎么回应?
苗连生:排第一不算太重要。现在的第一,应该说是公司用几年时间在几个关键节点上提前布局得来的成绩,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发展还得看未来公司的品牌和市场占有率,这才是关键。
要说赔钱,行业企业都赔,关键是要看钱赔在哪里,要搞清楚钱赔在哪个环节上。首先,英利生产制造这部分没赔钱,都让利给客户了,这个是能控制的。第二个是财务费用,属于不可控的,行业发展好的时候,融资成本低,利息也低,现在融资成本高,还增加了抵押担保等手续。
记者:外界认为行业老大应该履行表率责任,你怎么看待这一要求?
苗连生:企业做到第一,就等于把自己放到风口浪尖上,大家都盯着呢。过去这一年在应对欧美光伏“双反”发布会等活动里,英利都在挑头张罗,很多事都是我们率先做,这就是对产业负责,为整个行业发出声音。我还向有关部门建议设立稳定基金。光伏其实算是个先例,今后中国的新兴产业会很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如果有个稳定基金,在行业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它就能帮助行业挺过去,不会再出现光伏产业那么多曲折和问题。
其实从开始的时候,我背着电池板上门给人推销产品,就是要告诉人们老爷儿(保定方言,太阳的意思)能发电。2010年英利成为南非世界杯官方赞助商,受益的不光是英利,整个太阳能行业的知名度也跟着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关注太阳能。就效果而言,1999年英利承担的是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现在英利一天的产能就是6兆瓦,从中就可看出行业的发展有多快。
记者:英利在做大产量的同时如何保证品质?
苗连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这在公司内部是谁也不能碰的红线。年初的时候我在公司内部“搞运动”。第一个运动就是提醒大家别再夜郎自大了,别再老认为自己的产品不错,产品一旦出了问题那可是致命的。我们出货量大,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不注意都不行。过去供不应求,生产出来产品就有人买,还不还价,只要产品能用,不美观也不吭声。现在产品成本都相对透明了,客户了解的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多,对质量也越来越挑剔,产品有色差、划痕都不行。客户群体也将发生变化,过去是公司购买我们的产品,以后英利的产品要进入千家万户。客户在家搭个屋顶电站,投入不菲,对产品要求也会更高。现在行业形势不太好,正是企业练内功的好机会。为了切实提升产品质量,我找员工谈话、开座谈会。在内部“3·15”活动上,我要求从管理层到员工都要强化责任心,转变观念意识,对质量问题重视起来。
打造品牌竞争力
记者:现在是整个光伏行业普遍困难的时候,英利赞助了巴西足球世界杯比赛,有没想过外界会质疑,另外,你们这次想得到什么?
苗连生:当年人们在网上骂了我一年,说做太阳能的企业跟麦当劳[微博]做到一块去了。英利开始在欧洲地区毫无名气,当时我们研究德国人和欧洲人,把足球的历史也了解了一遍,就想利用足球作为突破口,把品牌宣传出来。2010年世界杯的时候,英利给了人们特别简单的指引,就像一块小砖扔到脸盆里,第一次听个响声就行了。当时主要想达到3个目的:让一般老百姓一看中国汉字觉得挺稀奇;让学生们看到汉字后上网搜索下英利;让能源、电力、基金领域的人可能去深度了解一下英利,这就行了。
现在业界也有共识,太阳能最终解决方案中的分布式产品是要走进千家万户的,任何家庭买这一套两三万元的设备都是一项大的开支,都会选择一下,看看这品牌是否知名、质量是否可靠。英利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2014年基本上欧美的大型超市都会有货,就像家电一样,人们把支架、电缆、逆变器、组件等配置齐,拿回去一安就行。
[#page#]
我想,到2014年巴西世界杯时,人们肯定不会骂我而是该表扬我了。我们早就提出生产的产品是让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太阳能电力,是要走进千家万户的,所以更得在广告、品牌建立上下工夫。今年我们的品牌营销要围绕联合会杯,明年要围绕巴西世界杯展开推广活动,到时候品牌冲击力肯定很大,不会像上次世界杯听个响就行了,这次要让人们都认识英利,认同英利的太阳能产品。
记者: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很快国内光伏市场将打开,英利如何迎接这次机会?英利的产业调整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苗连生:各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应对策略。英利制定了“334”的战略,即未来英利光伏产品的市场分布将是30%地面、30%屋顶、40%分散式和独立式。走地面主要是为了走量,它的缺点是回款慢、利润低;走屋顶则更为清洁高效;分散式独立系统实为一家一系统,是未来的方向。这个战略是英利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配合“334”战略,英利正在进行“一站式”模式的探索,并且进行了一年时间。所谓“一站式”也可以说是集约化,这个模式的好处是回款快、风险小。过去,一个客户可能一下买下10兆瓦、100兆瓦的产品,然后再卖给下游的安装商。而一站式模式是采取居民自提产品、自主安装的方式进行。现在西班牙分公司的“一站式”服务已经开始运营了。这个运营模式推广过程,将探索产品组合好之后的工业设计是否符合欧洲、美国、日本的需求,还有产品包装、产品简介、明白卡等,探索明白这些,基本上英利产品在2014年进入超市就没问题了。
英利同时正在积极向下游延伸,把整合上下游企业这套“组合拳”升级,成立全球采购网络供应平台。在企业营销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大工夫,如和保利协鑫加强产业链方面的合作,和南方电网加强电站开发方面的合作等,都是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记者:光伏产业发展到现在,该何去何从?你对政府部门有哪些期望或者建议?
苗连生:光伏产业面临从政府支持补贴到市场化的转变,最终实现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英利更希望政府能够加强规范和指引,为后续的平价上网创造条件,出台更多行业标准和规范,让消费者用得放心,企业去银行融资也放心。
可喜的是,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6条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市场、上网电价、电网配套、金融融资以及行业标准和产能整合方面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光伏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光伏行业前景的看好,以及对光伏行业世界领先性的认可。这给了我们很大鼓舞,也坚定了英利加快转型升级,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性的决心和信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