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手机市场仍然充满潜力
2006-03-28 09:25:35
来源:广州日报
全球权威的耐用消费品监测机构GfK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目前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不过30%,而有趣的是,2005年全年中国移动终端销量为1.1亿部,销售金额高达1400亿元,同比前年增长11%,庞大的累计用户与较低的普及率,造就一个颇具潜力和吸引力的市场。
同时,区域不均衡,广东、北京、上海等10个省直辖市的手机销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了60%,而郊县市场比重却偏低,市场空间仍很大。
两端放大低端为主趋势明显
目前手机市场的两端放大、低端为主的趋势也日渐明显。从高端市场来看,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手机性价比快速上升,以及彩屏、摄像头等手机主流功能的快速普及。低端市场迅猛发展,例如2005年初相比2005年年底,1000元以下市场占整体GSM市场的比重,从28%上升到39%。
GfK在做各个省份的市场结构分析时,发现许多省份的小灵通市场与GSM低端(尤其是运营商低端捆绑市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关联关系。
国内外品牌差距进一步放大
中国手机市场的庞大规模,势必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2001年,中国市场上销售的GSM手机数仅为361个,而到2005年年底市场上可见销售的GSM手机型号高达1618个,增长了将近5倍。
国产品牌在2004年由盛转跌,进而在2005年降至全年的销量份额不足40%,危机不光在销量份额的下跌,更可怕的事情在于销售金额、份额上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持续的低价位策略对产品周期与品牌形象绝对是负面影响,数据显示,2001年到2005年,整体手机市场平均价格下降23%,洋品牌价格仅下降15%,而国产品牌则下降了40%。
另外,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差距还体现在郊县市场与运营商捆绑市场这样的增长市场上。例如郊县市场原本是国产品牌占优,2004年初还占到61%的份额,而到2005年年底已经跌到约45%,在同一时期,洋品牌则从39%上升到55%。
国产品牌仍有机会
GfK资深研究员庞军认为,国产品牌的问题,首先在经营理念:洋品牌是做长线的,即使被国产品牌打压三年,仍然维持长期的经营理念与专注性。而国产品牌把手机经营看作一个高回报的手段而已,很多都是短期行为,研发投入的有限;营销视为降价与促销等。
庞军认为,2006年至3G在中国走上正轨这段时间,是厂商竞争格局基本尘埃落定的最后机会。而厂商竞争力的体现,表现在资金、产品、营销水平、网络等综合实力上,最终这将演化为品牌实力的表现。国产品牌仍然存在机会。
根据GfK的零售监测数据,从产品角度看市场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彩屏、和弦、摄像头、手写、MP3等手机主流功能特性呈普及化发展。其次,网络速率与终端价格以及业务使用价格仍制约视频服务的普及。再次,运营商的业务引导,成为影响手机的功能流行方向的关键因素。另外,从渠道上看,2005年开始,家电卖场、运营商、连锁通讯店之间的竞争,使零售渠道的整合速度加快。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