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本诞生记:华硕大部屋中的秘密研发

2009-07-27 09:44:10 来源:经济观察报

  名叫“上网本”的产品可能不是未来,但它毫无疑问颠覆了现在。

  几乎所有的PC制造商都开始进入上网本市场,无论是惠普、戴尔,还是中国的联想和方正——唯一摇摆不定的是苹果。从1990年代就开始统治PC行业的Win-Tel联盟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此改变自己:微软以不足以往售价1/4的价格授权自己的操作系统给上网本;英特尔更小、更便宜而不是更快的处理器阿童木也瞬间成名。

  有人称它是PC行业的拯救者,也有人说上网本迟早会把这个行业推入死亡。它最大的创新似乎就是把一部分电脑功能放到一个更便宜、体积更小的躯体中。众多工程师认为这个产品一文不值——但是它确实值点钱:普通笔记本电脑价格的四分之一。另外,毫无疑问,它更小、更轻、携带更方便,又拥有电脑中人们最需要的功能。这些特质让上网本成为销售明星。

  即使是上网本的拥护者也不能肯定它就是未来,但是这款产品确实可能通向未来——如果你承认电脑的未来应该是更便宜、更便捷而不是更昂贵、更笨重的话。创新应该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毫无疑问是技术更领先;另外一个方向则是更适于消费。如此来衡量,无论是试图把电脑变得更便宜更便捷的上网本,还是尝试把电脑功能集成到手机上(因此也更便宜更便捷)的变种手机,都是创新。

  让我们回到源头,去探究这样一款备受欢迎和备受争议的产品是如何诞生的,这个对PC业而言兼具天使和魔鬼特质的主意又是如何被想出来。

  王家卫的电影 《2046》中有一句让人难忘的台词:“同样一个人出现在你生活中不同的时间里,结果完全不同。有的时候,他出现得太早,有时他又来晚了。”而在风云诡谲的商业世界,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出现似乎比伟大的创意还要重要,所以你不必为那些过早出现者哀叹,因为选择时机本身就是种智慧。这一论断同样适合于描述“上网本”的出现。

  事实证明,人们只承认华硕是在全球第一个推出“上网本”的公司,虽然早在此前惠普已经推出过Jornada、索尼也有了PictureBook,这些都是介于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之间的“小型电脑”。这样一台小小的机器几乎拯救了整个萎靡不振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它不仅让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登上了《福布斯》、《商业周刊》等国际主流媒体,也让华硕一时间成为最富创造力的公司代表。

  2007年10月,华硕推出了小尺寸、超便携电脑EeePC,这款售价仅为2999元的微型电脑的主要功能就是上网。面对这台小巧的计算机,整个业界争论不休,科技极客们讥笑它是“废物”和“垃圾产品”。然而,大众消费者却不能抵制廉价和易用的诱惑:EeePC在台湾发售时,商店门口上百人长队待购,开卖十分钟就被一抢而空。接下来的事情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惠普、宏基、联想开始纷纷效仿,就连整个PC业的规则制定者英特尔,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上网本”的新游戏中。

  那么,这样一款颠覆性产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减法哲学

  施崇棠酷爱佛学,他喜欢把人生比喻成一次修行。2006年10月,55岁的施崇棠开始想做一台“够用就好”的电脑,这一次,他将佛学中的“舍得”用到了他的商业构想中。

  事实上,这个想法已经在他脑子里存在了好几年,只不过他一直认为时机并不成熟。2006年,全球电信业红红火火,WiFi这样的无线技术大行其道。人们无论走到哪里,似乎只要有三样东西就够了:一杯星巴克的咖啡、免费的WIFI和一台轻巧的电脑。

  “最初开发的时候就是一个念头,‘够用就好’,把传统笔记本电脑额外的功能统统去掉,但又能够完全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这是减法哲学。”华硕EeePC全球产品经理吴南罄说,“公司大多知道怎么把大量功能装在一起,但能够小心翼翼选出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功能并加以强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07年6月,施崇棠决定实施这个想法。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开发团队,从研发、工业设计、产品规划、市场等各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施崇棠决定用“有点先进、又不会太先进”的方式来控制研发的调子,同时摒除原来设计笔记本电脑的思维模式。

  当时华硕内部有人提出反对,为什么EeePC要用全新的团队,而不干脆让原来做笔记本电脑的团队来开发?“这根本没必要吧,不就是一台小型笔记本吗?”

  “后来还是决定组建一个全新的团队,我们把这叫做‘破坏性创新’,让大家忘记掉所有过去做的东西。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把EeePC交给原来的笔记本团队,旧有的思维方式就会占上风。”吴南罄说,“其实‘破坏性创新’的做法,跨国巨头经常用,比如索尼,做同样一个东西会有不同的队伍去竞争。”

  “大部屋”中的秘密研发

  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构想,为了避免开发过程中用E-MAIL和电话沟通产生误差,施崇棠决定将项目涉及的所有人都转到台北总部大楼的地下室内,进行封闭开发。华硕公司市场、研发、工业设计、产品等所有参与测试单位的核心人物,都被集中到这个地方。华硕的员工称之为“大部屋”。

  于是就有了如下的场景:6月炎热的台北,华硕总部地下室一间50多平方米简陋的会议室内,十多个不同部门的主管挤在一起,大声打着电话和讨论问题,每天开无数个会。而被挑选进“大部屋”的这些人,性格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爱冒险,头脑灵活,愿意尝试新的突破。

  华硕电脑中国业务总部Eee家族产品经理黄国洋说,EeePC的开发涉及上千个零件,牵扯到数十个部门,而且是全新的东西,将大家都集中在一起,沟通会很迅速,一个人讲电话,其他人都听得到。所以,你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最care的地方在哪里。“比如说要把一个元件放在这里,但放不下,负责主板研发的人就会把它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时候负责散热设计的人马上就能知道这个改变,于是他会直接说,如果你这样放,我建议你要稍微做些修整,因为对散热比较好。”

  灵魂人物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华硕CEO沈振来,他在台湾被称为“EeePC之父”。

  每个星期沈振来都会到“大部屋”督阵,工程师出身的他对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都表现得非常狂热。一个细节是,最近摆在这位CEO桌上的是《配色的魔方》。他热衷和员工讨论研发与设计的话题,“要经常去商场逛逛,产品的卖相其实是最重要的。”沈振来总是这样说。

  由于一直强调对美学的运用,沈振来还请来台北知名美学教授在华硕内部开设课程,讲解产品外观设计,包括颜色、造型以及其他设计元素。他不认为美学只是工业设计师们的事情,要求每个团队都必须来听美学课程,并考勤。在他看来,只有这样,各个部门之间才能对话,否则研发工程师会听不懂设计师的语言,更无法撞出火花。“只依靠一个专业的IdeaTeam(创意团队)想出的东西可能会有偏颇,所以整个设计必须从一开始就要让产品经理和市场经理加入进来,要多听他们的想法,把用户的声音转化成工程师的语言。”

  “在EeePC的开发中,设计师常常会走过来对我说,这里小了一个R角,这里是仿什么的设计,如果你不懂他们的语言,听起来就好像天方夜谭。”吴南罄说,“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把美学当成一个重要的评量指标,唯有把它落实到日常生活,你才会真正地认真去学美学。这件事情听起来是有一点诡异,但是其实只有随时把这件事情当做呼吸空气一样,才会有效。否则,就会成为一种内耗。”

  “唯美本身也是创新的一部分,要把电脑设计成一种带出去可以让人感到荣耀的东西。”沈振来这样说。

  “每次开会的时候,他只要花5分钟的时间,就能很清楚现在大家的执行状况,哪里出了问题需要改进。”一位设计师这样告诉我,“他对产品精细设计的要求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比如考虑到‘上网本’要在移动中使用,所以电池的待机时间变得非常重要,于是,原本规划两颗锂电池的空间,硬是塞进了四颗,让待机时间可以达到四个半小时,而且还要求散热结构维持跟人体体温相同,以及五秒内必须完成系统恢复的机制等等,这些都是看起来很难完成的要求。”

  正是由于这种热情,在 “上网本”开发的过程中,产品经理们经常会听到沈振来提出的各种建议,他总是有很多的想法,除了如何改进产品之外,沈振来还将未来构想摆在每个人的眼前,包括EeePC的整体产品策略、全球如何布局销售、未来的产品走向等等,他要让每个人都事先清楚。

  挖掘胜过倾听

  在沈振来的带领下,“大部屋”的秘密开发速度惊人地快,从策划到研发再到上市,只用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EeePC产品创意模型开发出来之后,立刻交到了大陆的工厂测试量产可行性,一开始做两百台的小轮测试,在最后一个阶段,进行了千人测试。吴南罄介绍说,EeePC的千人测试,并不是随意进行的,“我们会要求测试的人去填你的背景是什么,你会拿给谁测试等等。金融业和媒体界人士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群。”

  在华硕,产品开发后的商业测试和开发前的调研同样重要。“其实消费者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你他想要什么东西,他内心深层的渴望是什么样的。可是当你生产出这样的产品的时候,他们会说,哇,这就是我想要的。因此,来自于那种有关未来产品的调研的收益并不大。真正在产品构想中扮演主角的是我们过去一直在累积的市场回馈。”吴南罄说,“我们在多年来笔记本电脑使用者的回馈中抽丝剥茧,试着分析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消费者需求。”

  没错,人们无法准确详尽地描绘出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产品,这就好像世界上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任何一款明星产品的诞生,都不是源于大众口中的描述,而是来自产品开发者的观察。

  “很多人买一台很贵的笔记本电脑,其实是他不太需要的东西,就好像一些软件,有很多很复杂的功能,但你可能只会用其中的一两个功能。不过,产品创意出来之后,商业可行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吴这样说。

  2009年,华硕和英特尔一起做了一个市场调查,结果发现买EeePC这种电脑的人,有92%都把上网当做第一件事情,这一点和华硕最初的构想是一致的。

  细节的感染力

  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一些细节往往会决定产品的成败。一款产品的成功与否在于你是否能够抛弃一些东西,同时挖掘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EeePC第一代成功的关键是我们选对了非常合适的尺寸——7英寸。这个尺寸太重要了,因为我们发现很多使用者想要用手机上网,但是荧幕太小,他用笔记本上网,又好像大材小用。这中间其实就需要一个产品,这个产品不能取代笔记本和手机,但是它确实是一种消费者需求。”吴南罄说。

  当时,华硕内部有人提出屏幕的尺寸是不是应该比7英寸更小,但是,这个建议很快被否定。因为,那样看上去更像一部硕大的智能手机。当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7英寸屏幕比6英寸在成本上更加划算。

  除了尺寸之外,“大部屋”中的研发经理们还为其他一些细节争论不休,比如开机的速度。华硕的决策者们一开始就对研发人员提出要求,EeePC要在十秒内完成开机运行——在今天的硬件环境和软件体系下,这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沈振来强调:“我们不希望用户感觉到EeePC是一台电脑,而要把它当成生活用品的前提是——开机不能让人等上三分钟。”于是,硬件设计师只得一再修改规格,将EeePC的开机时间缩短到20秒内。

  吴南罄说:“在细节设计上,我们需要的是感染力。也就是说,任何细节都不能是普通的。比如,EeePC贝壳机掌托处有一个叫‘自玩处’的设计,它要做得比旁边更凹陷。这是因为用户拿起电脑的时候,如果它是平平的,就很容易从手中滑掉,但如果它凹下去,拿起来就会更轻松,而且不会滑落。”

  这样细节化的设计还有很多,比如在键盘设计上,为了让使用者手指肚与按键的接触面积增加,以及克服欧美人的手型较大而不适合使用小键盘的问题,设计师们在键盘细部做了很多的调校。

  显然,这些创新的细节在华硕内部被高度重视。每周三华硕的设计和研发部门都会开“头脑风暴会”,每个人都要告诉其他同事在这周里看过什么有趣的展览和设计,最近街上流行什么颜色的服装、世界上出现了哪些有新技术和创意的电子产品等等。当然,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讨论产品创新。一旦出现好的创意,就会成立一个特别工作小组,由各个部门指派最擅长的人加入,每周开一个碰头会,当然,必不可少的是,产品经理会随时评估这些创意的商业可行性。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