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出口25年高速增长期结束

2009-08-04 10:28: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中国机电产品近25年保持30%高速增长的时期,将一去不复返。”7月30日上午,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说。

  机电产品已连续15年保持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地位,对中国出口的贡献接近60%。机电出口对中国出口的恢复至关重要。

  不过,张骥并没有过于悲观。他说:“虽然不会是30%,但是我个人认为肯定中国机电出口的增速仍会高于GDP,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水平,也要高于中国外贸出口的平均水平。”

  1985年-2008年,中国机电产品的年平均增速高达30.9%。但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2008年年底机电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

  今年上半年,机电产品的出口下降了21.1%。从大类商品看,主要出口商品跌幅均超过两位数。

  张骥分析说,从内生力量和外生力量两方面来看,机电产品出口的高增长都不可持续。

  从内生力量方面看,2002年开始,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逐年保持1亿美元的增量,中国现在的机电出口仅次于德国。如果按此增量计算,5年之后,中国的机电出口量将达到德国的2.6倍,美国的3.2倍和日本的4.4倍。

  “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张骥说,“而且,国内在粗放式增长这一块儿,该增长的基本都增长了,下一步的增量要靠结构调整。”

  从外生力量方面来看,国际上转移过来的订单也不足以支持如此高速的增长,还会有很多问题伴随产生。包括环境问题、土地问题,同时也有贸易摩擦的问题、外汇顺差问题。

  “最近五年,欧美金融扩张带来的需求将回落到正常水平,需求的回落会传递给第三世界和新兴经济体,石油、矿产资源的价格将回落到正常水平。同时,国际上转移进来的订单还会下降。因为,这些发达国家也都越来越意识到,自身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张骥说。

  不过,张骥并没有过于悲观,他认为,中国的机电出口比较优势依然明显,并仍然能够保持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速度。

  第一,从世界范围来看,机电产品的需求仍然较高,目前机电产品占世界货物贸易的30%。另外,中国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商务部调查显示,一些转移到越南等国的订单正在回归。最后,虽然在总量和金额上有所下降,但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仍在扩大。

  张骥的信心,还来自于中国政府对机电产品出口的支持政策,目前70%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已经实现全征全退,“421”专项保驾护航的效果也在逐步显现。

  “421”专项,即“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资金安排”。入围这一专项的企业能享受到以打包形式加快贷款审批程序、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其提供保费分期付款服务等数项优惠。

  张骥说:“这实际上是通过保险的介入,让各种银行参与进来。”

  国际上的企业仍然有购买设备的需求,但手头资金不足,中国机电出口企业可以延长国外采购商的还款期限。而由此造成的国内出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就可以通过“421”专项拿到银行的贷款应急。

  “这应该算是卖方信贷的变形。”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博客)说。

  据商务部的统计,目前向商务部递交纳入“421”专项申请的项目数量已经达到391个,其中,已签订的合同金额为1028亿美元,涉及企业71家。

  据悉,“421”专项原定目标是,为截止到3月末汇总到机电商会的已经与外商签订合同的总计421亿美元出口金额,提供金融支持和利率优惠。

  不过,5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六项稳定外需政策措施之后,“421专项”明显提速,并迅速超过了最初为421亿美元合同金额提供支持的额度。

  从目前的统计来看,这项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除了上述已经签订的1028亿美元的合同以外,仍有1000亿美元的合同在谈。

  商务部相关官员表示:“421专项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合同金额有可能继续扩大。”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