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求援政府 拯救力度需慎重

2012-10-18 12:01:26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2190

摘要:  就目前来看,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复苏恐怕还需要几年时间,中国国内的市场也需要更多时间来加以培育。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也要认真评估亏损企业是否值得救,以及如何拯救。

关键字:  光伏复苏培育

光伏企业陷入困境,政府救与不救是个问题。企业是否存在道德风险?政府能不能直接对私营企业施以重金相助?“大而不能倒”是否适用于这些企业?

光伏企业求援政府 拯救力度需慎重

这四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带动和国内各地政府的积极扶持下,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根据厦门大学林伯强教授的说法,我国2008年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目前已膨胀至500余家,占全球产量的57%,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全球十大太阳能光伏制造商中有六个来自中国。

这种增长显然不是高质量增长。中国的光伏产业“两头在外”,原料大量来自国外,产品大量销往国外,中国起到的是组装厂的作用。更为致命的是,因为大量制造商聚集,价格战在所难免。很多光伏企业以低价换市场,以污染换市场。

快速膨胀的市场供给和价格战,给中国光伏行业带来的后果是投资过快、过大,船大难掉头。国际市场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最先受害的就是中国光伏产业。这就是本轮光伏产业面临困境的前因后果。

这些年来,像光伏这样一哄而上、一调就死的产业循环并不少见。其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对企业拔苗助长,甚至过分溺爱。企业看中了这些,就产生了道德风险的可能:反正企业做大了,出了事情政府会兜底。

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中认为,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和由此造成的“县际竞争”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性制度原因,也是中国改革最成功之处。

但其问题是,一旦企业和地方政府结成利益共同体,最后埋单的将是公众。

这些亏损企业的处理过程往往冗长而复杂,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本填窟窿。而企业的一些负责人则可能趁机金蝉脱壳。

每个行业都有其发展的市场规律。在面临行业周期时,淘汰落后企业、适者生存壮大是不可违背的竞争法则。违反这一规律“死马当成活马医”,最终的后果将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美国财政部2009年以来拯救金融机构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政府通过优先股获得有保证的分红和决策权,另外一方面企业管理层要付出下课的代价,为自己的责任埋单。按照部分金融机构的做法,一些下课的管理层已经发放的奖金还要被追回。

就目前来看,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复苏恐怕还需要几年时间,中国国内的市场也需要更多时间来加以培育。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也要认真评估亏损企业是否值得救,以及如何拯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