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竞争得恶果 风电行业洗牌在即

2012-11-07 16:00:19 来源:大比特电子变压器网 点击:1634

摘要:  中国风电产能过剩的关键原因是过去几年风电企业受高额利润的吸引,大肆“跑马圈地”,地方政府也追求大规模,盲目批准项目,最终导致市场无序竞争。

关键字:  风电,  产能过剩,  无序竞争

风车在转,风电却在亏损。

清洁、安全、可再生的风电行业曾一度被寄予厚望,在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扩张之后,产能过剩的风电产业正经历一场质变。

产能过剩

尽管起步晚,但我国已是一个风电大国。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风电用5年多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15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200万千瓦到5000万千瓦的跨越。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高歌猛进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弃风”现象。

我国风力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电力负载并不匹配,因为“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有丰富的风力资源,而电力负荷主要集中在沿海。近年来,高度集中在“三北”地区的风电开发开始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风电就地消纳能力有限、电网送出能力与发电量无法平衡等问题,“弃风”现象开始凸显。今年9月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全国弃风超过100亿千瓦时(KWh),弃风比例超过12%,相当于330万吨标准煤的损失。

中国能源网CEO、能源问题专家韩小平说,风电并网及消纳困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技术层面上主要是因为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他同时也指出,中国风电产能过剩的关键原因是过去几年风电企业受高额利润的吸引,大肆“跑马圈地”,地方政府也追求大规模,盲目批准项目,最终导致市场无序竞争。

政府正在试图动用行政力量,解决风电行业的问题。国家能源局在近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推进风电并网,并收紧对风电场项目的批复。依据9月国家能源局下发的通知,风电利用小时数明显偏低的地区不得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并要求确保风电特许权项目的并网运行和所发电量的全额收购。此外,对于风电“弃风”超过20%的地区,原则上不得安排新的风电项目建设。

国家政策并不能迅速解决风电行业的问题。韩小平认为,风电消纳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出台并网具体标准和扩大配电网络前,系统调峰能力和风电跨区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仍将存在。中国龙源电力集团总经理谢长军曾估算:“为将富余电能从遥远的西北输送到东南主要消耗市场,政府已经规划了七八条超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这些线路至少要花2~3年,完全解决传输问题则要花3~5年时间。”

利益分配

如何平衡风电和火电的利益,是风电面临的另一个重要矛盾。

在有限的用电负荷下,风电多了必然会挤占火电的上网。为了保证风电并网的安全,火电机组需要为风电深度调峰,火电企业面临成本增加的问题。

[#page#]

在当前的电力管理体制下,火电是更占优势的一方。早在今年7月,电监会在《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告》中就提出,“建立风电厂与深度调峰火电企业的补偿机制”、“推进风火互补发电权交易”,试图用市场机制实现风电、火电的资源优化配置。

东北电监局的测算则印证了这一做法的巨大效益。实施后每开展1亿千瓦时的交易即可节约标煤3.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40吨,交易主体可获得的整体经济效益在2000万元以上,风、火替代交易的节能减排效果及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韩晓平则指出,风电、火电的所谓补偿机制和替代交易实际上很不合理。2010年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已经明确提出,对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要“全额保障性”收购,对火电机组按照煤耗水平调度发电,煤耗低的多发、满发,煤耗高的机组少发或不发。按照《可再生能源法》,风电企业不应该也不需要花钱买来自火电的电权。

但风火替代交易已经在蒙东地区开始试点。其具体思路是:当电网由于调峰或网架约束等原因被迫弃风时,参与交易的火电企业在最小方式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发电,为风电让路,由风电企业替代火电发电,同时给予火电企业一定经济补偿,补偿价格由风火双方自行商定。由于风力发电的边际成本大大低于火电,所以风火替代交易能够增加交易双方整体效益。在经济效益基础上,由于风电多发、火电少发,减少了烧煤和污染物排放,还起到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有国家能源局人士表示,“这个试点不涉及建设电力外送通道,只是在政策上进行一些尝试,推动电力体制的改革。”

有内蒙古电力人士表示,所谓的“替代交易”让风电、火电都很受伤,面临亏损的风电需交钱上网,火电企业要被迫降低利用率。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还需通过国家政策,确认风电“主力电源”的地位。

风电、火电博弈未决,另一个令人忧心的趋势则是今年两大电网全部介入风电开发。根据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网站披露的信息,今年6月新成立的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由包括大唐电信、国电在内的9家企业共同出资,专注于海上风电。从股东背景来看,这一全明星阵营集合了风电的各个产业链条,从上游的风机制造企业、中游的风电开发商,到下游的电网,产业链非常完整、清晰。

尽管电网参与风电开发项目,可降低并网消纳的风险,降低成本,但这一做法明显违背了电改“厂网分离”的主旨,一旦产业链条形成,将严重破坏各环节的公平竞争,这些既是业主又是生产商的国企很可能彻底垄断这个行业。对于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风电产业,这或许意味着二次洗牌的加速到来。

内外交困

风力发电的形成需要研发、设备、利用三个步骤。在风电跑马圈地时代,研发和风电利用两个环节因为资本和技术壁垒,少有企业问津;而设备方面由于门槛低、成效快,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政策号召下,企业蜂拥而至,最终导致了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局面。

行业的惨淡从风电设备制造龙头——华锐风电的201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就可窥见一斑。10月9日,这家在A股上市的企业发布业绩修正预告称,公司2012年1~9月的净利润将出现亏损,亏损额度不超过2.6亿元。此前的2012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华锐风电实现收入30.86亿元,同比减少42.0%;公司实现净利润2500万元,同比下滑96.0%,而每股红利仅为0.01元。

[#page#]

华泰联合证券电力及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认为,风电行业的整合还在后面,远没有见底,企业生存也会越来越艰难。

在国内受挫的风电企业开始纷纷到海外觅食,以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公司未来5年海外市场的营业额要超过该公司总收入的30%,力争达到50%。今年9月18日召开的德国胡苏姆国际风能展上,多家中国风电企业均透露将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中欧洲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由于民众普遍担心核能的安全隐患,目前欧洲各国都逐渐将能源政策向风电领域倾斜。据欧洲风能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欧洲新增海上风力发电机组523.2兆瓦(MW),同比增长50%。

不过,“走出去”的巨大风险也不容小觑。三一集团在美国Butter Creek风场的风电项目,日前就因涉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而被美国政府征收,损失超过2000万美元。此外,今年7月,美国商务部就中国风电塔初步裁定将征收约为20.85%~72.69%的反倾销关税。与光伏行业类似,贸易保护主义很可能中止中国风电企业海外觅食的美梦。

丹麦如何解决风电消纳

丹麦是全球风电行业的翘楚,该国风电比例非常高,风电的装机容量大概占总装机容量的30%,风电的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28%左右。当丹麦的风电出力大的时候,是由丹麦向挪威送电;当丹麦的风电出力很小的时候,挪威的水电就送到丹麦。

丹麦国家电网公司每年耗费数亿克朗,用于扩展和加强丹麦电网的建设以及与其他国家电网间的联系。丹麦拥有一个覆盖全国并与北欧邻国相联的强大电网,这使得它能够将风电自如地输送到全国以及邻国。丹麦跨国交换输电容量500万千瓦,最大负荷约630万千瓦,跨国交换输电容量占最大负荷的80%,跨国联网有力地推动了丹麦风电大规模的接入和高效率的利用。

作为隶属国家气候与能源部的非盈利机构,丹麦国网公司要保证所有电网用户拥有平等的接入权。丹麦的发、输、配电三个环节完全分开,其中上游发电企业和下游配电公司都是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主体,而负责输电及电力调度的国网公司则是垄断机构,既保证了可再生能源的优先上网,也使得用户购买的电是最便宜的。

丹麦本身丰富的风电资源,精确到日乃至小时的平均用电量统计,每15分钟更新的风电数据,民众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热电联产、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方式的整合等,都促使丹麦很好地解决了风电消纳问题。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