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对华光伏双反最终意图是控制上游产业

2012-12-20 15:20:07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3510

摘要:  在张律师看来,外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现在先低价进入中国光伏的上游产业,用一段时间挤垮中国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生产厂商,等控制了中国光伏上游产业后再提价,会导致中国光伏产业的原料处处受制于人,最终控制中国整个光伏产业,这才是欧美企业的真正野心。

关键字:  多晶硅光伏上游产业原料

据悉,对于欧、美、韩三国多晶硅企业在华低价倾销产品的行业,商务部不仅已正式立案调查,而且于上月底又推出追加“双反”追溯期的举措。

欧美对华光伏双反最终意图是控制上游产业

欧美对华光伏双反最终意图是控制上游产业

新能源成徐州新兴产业

近年来,徐州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徐州的又一张名片。其中,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无疑是徐州新能源产业的龙头品牌。徐州地税局统计显示:徐州光伏产业己成为税收增长的主力军,去年前10月入库各项税收10.5亿元。据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徐州市光伏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和艾德太阳能为主,涵盖多晶硅、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光伏产业链。其中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有产能6.5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

多晶硅是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产品的主要原料。2006年,中能硅业建厂之初,我国的多晶硅自给率几乎为零,全球多晶硅售价从2002年的30美元/公斤疯涨到2008年的300美元/公斤。由于价格昂贵,我国的光伏产品只能大进大出,专供海外市场。中能硅业长期坚持我国内需市场的可接受价格,倒逼多晶硅生产成本,以使我国的光伏产业能够效力于国内绿色能源建设目标。

中能硅业近年来在国内外设立多个研发中心,组建一流的研发团队,破解了氯氢化技术难题。投资30多亿元建成十套氯氢化装置,实现四氯化硅循环利用装置与多晶硅总产能的全面匹配,实现“零排放”,企业的循环经济系统可将副产物全部回收利用,既彻底实现了清洁生产,又确立了企业生产成本领先全球的行业地位。面对持续加重的行业竞争,中能硅业全面加大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将多晶硅切片工序分设到苏、锡、常等用户集中区,大幅降低了下游企业硅片采购的物流成本。

光伏企业产值下降明显

据徐州市商务局产业损害调查处负责人介绍说,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欧盟相继对原产于我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征收高额税率,加上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对徐州光伏产品出口和光伏产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影响。

[#page#]

“2011年,全市光伏产品出口1.56亿美元,同比下降45%;”该负责人说,今年1-9月份全市光伏产品出口1.32亿美元(其中协鑫硅材料向台湾出口9200万美元),同比下降7.6%。

“今年以来,由于产品价格跌破成本和订单减少,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和艾德太阳能的销售收入均大幅下降,并带来巨额亏损。”该负责人说,今年1-9月份,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产量3.29万吨,同比增长78%,但产值同比下降24%,亏损超过2亿元;协鑫硅材料的小方锭和硅片产量分别为2.14万吨和2.14亿片,同比分别增长45%和31%,但产值同比下降35%,自8月份开始出现亏损;艾德太阳能开工率仅有2成,产值同比下降77%,亏损超过1亿元。

将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据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为应对美、欧向我国晶体硅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商务部、省商务厅数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对“双反”措施,市商务局全力动员涉案企业积极应诉。不仅我国光伏产业下游企业纷纷应诉,而且由于美、韩、欧光伏上游企业大肆倾销,向中国低价销售光伏原材料,给江苏中能硅业等国内众多多晶硅生产厂商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中国商务部也对美、韩、欧三地的多晶硅展开“双反”调查。

7月20日,中国商务部正式受理4家中国多晶硅企业的申请,决定对美国出口中国的多晶硅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同时对韩国出口中国的多晶硅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4家企业是: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他们占据了国内多晶硅产业80%的份额。

为了遏制国际多晶硅近期对中国市场的疯狂低价出口、倾销,11月1日,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并和已发起的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进行合并调查。

[#page#]

11月26日,商务部公告称,将对原产于美国、韩国和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追溯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

“为了帮助全市光伏产业早日走出困境,徐州将密切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实际,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着力改善政府服务,共同推动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商务部的要求,欧盟、美国、韩国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者/出口商需在12月11日前以书面形式,提供2012年1月至10月按月度统计的对中国出口多晶硅的数量和金额等信息,并自2012年12月起至本案初裁公告发布当月止,每月15日前提交上月对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数量和金额等信息。

外国想控制光伏上游产业

据盈科律师事务所专业从事国际贸易“双反”调查案件的张玉磊律师介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欧盟相继对原产于我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征收高额税率,对包括徐州艾德太阳能在内的广大下游光伏产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很多企业亏损严重,现在国家商务部应江苏中能硅业等4家公司的申请,对美、韩、欧盟的光伏上游产业多晶硅生产或出口商进行“双反”调查,并推出追加“双反”追溯期的举措,实际上是一个反制措施。

“近期,商务部先后发起对美韩、欧盟的多晶硅‘双反’调查之后,再次决定将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发起追溯征税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追溯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主要是为了遏制国外多晶硅近期对中国市场的疯狂低价出口、倾销。”张玉磊律师分析说,追溯征税一般追溯到初裁前90天,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在今年7月商务部立案之后,国外厂商试图赶在仲裁之前拼命低价出货,并大打价格战,结果导致国内90%的企业停产,这样下去,再过一段时间本土企业将被全部挤垮。

张律师分析,表面上看是外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和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在打价格战,如果对国外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征收高额的税率会影响国内下游企业进口这些光伏原料的成本,但实际上是外国的光伏上游生产商的缓兵之计。

在张律师看来,外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现在先低价进入中国光伏的上游产业,用一段时间挤垮中国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生产厂商,等控制了中国光伏上游产业后再提价,会导致中国光伏产业的原料处处受制于人,最终控制中国整个光伏产业,这才是欧美企业的真正野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