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光伏的救赎之计

2012-10-24 09:57:03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331

摘要:  回顾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泡沫之前政府的偏向性政策,还是泡沫之后政府的国有化救赎,中国光伏企业和政府之间始终牵扯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这确令西方人有理由对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怀疑。

关键字:  光伏产业国有化救赎光伏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应符合自然规律,受到强大外力干涉所获得的益处只能是一时的,要想长远发展应是企业家的创新和管理,政府不应直接插手企业间的竞争,更不应帮助企业获得不公平的优势。中国的光伏发展似乎要证明这些。

回顾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无论是泡沫之前政府的偏向性政策,还是泡沫之后政府的国有化救赎,中国光伏企业和政府之间始终牵扯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这确令西方人有理由对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怀疑。

但既然行已至此,如何尽快找到突围之路才是当下之重。

“光伏奇迹”背后

自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改革或者复兴计划都将新能源作为重点对象,光伏业更是明星中的明星,各国都对自己的光伏企业寄予厚望。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全球光伏组件供需严重失衡后,国际市场上光伏组件的价格迅速下滑,欧美本土光伏组件和电池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直至很多企业亏损倒闭。这些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欧美企业中,很多也都是被欧美国家领导人以及产业界寄予厚望的明星企业,如Solyndra、Evergreen、Qcell等。

全球光伏产能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于中国的产能急剧增长。据估算,目前中国的组件产能接近40GW,而去年全球的光伏组件需求量不过24GW。

就在5年前,中国的光伏组件产能不过区区3GW,还不及目前尚德一家企业的产能,5年内,产能整整增长了13倍。

中国“光伏奇迹”的背后一直有着政府的影子,这也成为欧美市场监管者眼中,中国光伏行业的“原罪”。

在光伏最疯狂的时候,几乎每个省市的开发区都有光伏产业园,每个地方政府的招商团队都在想尽办法吸引光伏企业落户。政府不仅提供廉价贷款、廉价土地和电力,还帮助企业招工,建设基础设施,甚至还有地方政府赠送当地房产给光伏投资者。

在发展绿色经济大旗下,光伏企业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眼中的纳税和就业大户,也关乎地方政府的脸面和政绩成就。在此背景下,各路资本蜂拥投身光伏,一大批光伏企业被政府和资本迅速“催肥”。

实际上,这种扶持性措施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中并不罕见,政府对于所谓战略性行业企业的重点帮扶屡见不鲜。

如果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大部分在国内的话,这种所谓“原罪”恐怕根本没人会在意。但约90%的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到了欧美国家。中国廉价光伏组件的白热化价格肉搏,使欧美企业在本土市场上面临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双下降的困境。

[#page#]

即使欧美光伏企业也有其自身问题,即使欧美国家对于当地光伏企业也有补贴和扶持政策,即使中国光伏企业并没有从庞大的市场份额中赚到什么钱,即使数百万欧美普通能源消费者借中国廉价组件提前享受到了绿色能源,即使中国庞大的光伏产能养活了欧美众多设备和原材料供应商……欧美市场监管者仍然认定:中国光伏企业是不受欢迎的规则破坏者,以及享受不公平优势的政府背景企业,甚至有人将中国光伏企业视作中国政府的“经济战武器”,而“双反”就成为欧美国家自我保护的盾牌。

国有化的“伪救赎”

经营情况迅速恶化之下,一批光伏企业开始被迫走向国有化。

江西新余市政府资产管理公司出手购入赛维股权,有媒体称无锡国资委下属无锡国联公司或将重组尚德……地方政府的国有化努力,既是对光伏企业的救助,也是对已和光伏企业深度捆绑的地方政府自身的救助。

一旦光伏企业破产,地方政府将面临大量失业劳动力以及数十亿无法追回的银行贷款和供应商欠款,随之而来的矛盾和问题将十分棘手。

这些地方政府的国有化救助努力,本质却仍是一种“伪救赎”。

曾经各地政府逆市场规律的揠苗助长,本身就是光伏困境的重要起因;现时政府的兜底性国有化救助除了能解企业财务的燃眉之急,仍不能给企业带来技术、管理或者商业模式上的脱困之术。

况且,国有化之后的光伏企业股东结构更复杂,管理成本也将上升。最关键的是,中国地方政府的国有化救助将被欧美光伏企业用作中国政府补贴光伏企业的新证据,影响美国“双反”的最后终裁结果以及欧洲的“双反”调查,再度严重危及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救助不仅短视,而且从行业整体来看,有害无益。

值不值得救

但是对于光伏行业的救助并非没有意义,只能说目前的国有化救助方案是病急乱投医。光伏行业作为新兴绿色产业,其战略意义毋庸置疑。光伏发电成本近两年迅速降低后,离平价上网也已经不远。

中国光伏企业虽然起步晚于欧美同行,但是近几年已经在国内形成一条非常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过去所谓的原料、市场两头在外已经得到部分扭转,从设备到原料都有本土企业可以供应。即使是一些高端原料,例如正银,都已经开始有本土企业挑战外资品牌的垄断,如此完善的产业链和专业的企业间分工在国内并不多见。

而且,包括尚德在内的一些国产组件品牌在海外市场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品牌声誉,笔者曾做过调研,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这四大品牌在海外业主和终端用户心中的声誉相当不错。

[#page#]

此外,近几年的光伏大跃进虽然导致了光伏产能的过度膨胀,但也的确培养了很多一线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很多人毕业于海外名校,既富有创造力也十分国际化,这样一个人才队伍比企业本身更宝贵。

只是目前整个行业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大量产能闲置,企业上下游之间欠款数量庞大,而且账期极长,几乎所有电池和组件企业都陷入巨额亏损。作为行业细胞的企业,正在大量凋亡,导致行业生态严重恶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产业链开始萎缩,甚至断裂。在这其中,人才队伍的迅速流失将对中国光伏行业造成不可复原的永久性伤害。因此,对整个行业的救助迫在眉睫。

如何拯救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对中国光伏业的救助应多方并举,内外并重。

有人将中国光伏业的现状困境归咎于中国企业过于倚重海外市场,其实并不公正。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庞大市场份额其实是市场的选择和竞争的结果,反而是中国企业的成就。

因此,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海外市场,政府部门应积极同欧洲贸易监管机构以及欧盟主要国家斡旋,避免发生和美国那样的贸易对立状况。

就算是面对美国市场,企业也可以选择其他管道以绕开“双反”制裁,尽可能减少市场份额损失,保持中国组件在美国市场的品牌存在和营销网络,以保证当三年后“双反”制裁到期后,中国企业能迅速卷土重来。

其次,中国政府也可以学习韩国政府全球推销核电的努力,带领中国光伏企业组团前往北非、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推广中国的光伏电站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企业开拓新市场。

另外,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也有必要建立中国企业海外竞争的调节机制,以避免中国企业之间对海外市场的恶性竞争。稳定了海外市场,就能保证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

除了稳定海外市场以外,国内市场开源也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国家对于光伏装机有诸多补贴措施,包括上网电价、金太阳工程、BIPV项目等,国内的光伏装机也一跃翻了数倍,但仍然有很多体制红利可以释放,例如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的放开、允许发电企业不通过电网同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措施。随着未来光伏发电成本的迅速下降,国内的光伏市场也将进入消费端平价,甚至发电端平价的时代。

同时,政府对于光伏企业的扶持模式也应该改变,与其将有限的资源都投入到救助那些“大到不能倒”的大企业身上,还不如将资源注入那些规模虽小,但更具创新优势的光伏企业和团队身上。

对于光伏企业而言,纯产能扩张式的发展方式已是明日黄花。技术研发的进步、商业模式的改革,才应成为企业未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利器。

[#page#]

最近美国Solar City的IPO和尚德退市警告都证明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仍然年轻的能源模式,光伏成本下降非常迅速,相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比较优势日益明显,类似于计算机革命,每次计算机性能的飞跃都带来计算机设备市场革命。

光伏市场也是如此,随着新技术成熟和革命性商业模式的出现,未来光伏市场的模式乃至上下游生态都将和现在截然不同,所谓的破坏性创新很有可能在一夕之间,让光伏巨头们多年积累的优势荡然无存。

总之,政府、企业、行业都应该认真总结过去十年的成就和教训,认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同是半导体行业,现在谁还记得仙童?但仙童虽泯灭,它的团队却造就了英特尔、AMD、国民半导体等新王者。

尚德、赛维等品牌是否要延续并不重要,人们更在乎的是致力于中国太阳能光伏事业发展的人才。有人有技术,自然会获得支持。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