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份私人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并网申请递交

2012-11-10 09:48:02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112

摘要:  11月5日,据新浪微博名为“和海一样的新能源”在其微博中表示,他已递交了北京市第一个私人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并网申请。这一事件引业内人士强烈关注,大多数网友给予支持。

关键字:  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并网

11月5日,据新浪微博名为“和海一样的新能源”在其微博中表示,他已递交了北京市第一个私人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并网申请。这一事件引业内人士强烈关注,大多数网友给予支持。

微博名为“oldgary”的网友表示,这是“可贵的尝试!静待佳音!”;微博名为“林今THU”的网友表示这是“重大突破”。与这两位网友类似,绝大多数网友均对此举给于支持与赞赏。微博名为“低碳之郭”的网友深刻的表示:“分布式能源一定会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方向,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的这个观点已经部分得到验证,前段时间美国还上市了一家分布式太阳能推广利用的企业,电网企业应该研究具体措施接纳单个用户的类似申请。”

微博名为“浮云神马快散开”的网友更是被他的举动感动,有感而发:“兄弟你搞大了,全国人民都盯着你这个样板工程,45天见分晓!虽然只是旁观者,但3年来一直被光伏圈的热情和乐观所感动,god bless all of u!”。当然,也有网友对此并不乐观。微博名为“恐龙袋袋熊”的网友冷静的表示:“这个申请一定会被枪毙。因为这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估计是用多重技术标准做门槛。”

其实此举并非“和海一样的新能源”首创。早在2006年12月中旬,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教授就在其位于莘庄某小区一幢小高层顶层的三层复式建筑的屋面上安装了一套总面积22平方米的硅晶光伏电池板阵。安装完毕后100天内,这套光伏系统为赵春江家里“创造”出797度电。一旦进入夏秋季节,这套系统每天可发10多度电。赵春江认为,这套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优点颇多,不仅可为国家节省3000多度电所消耗的标准煤1140斤,减少3.6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可以令户主自主用电,还无需任何日常维护。

在上海,赵春江教授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上海电力公司青浦供电分公司已经退休的总工程师丁华曾于2008年向记者表示,他也是一名太阳能发电爱好者。早在 2005年就已在家中装有光伏发电系统,并已并网发电,上网电量高达10000多度电。但在2007年的一场台风摧毁了他的光伏发电设备。

业内人士对自给式太阳能发电热情不减;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诸多有利因素在背后层层推动自给式光伏发电的普及与推广。那么,自给式太阳能发电发展之路能否顺风顺水一路坦荡呢?

现供职于晶澳太阳能的资深光伏人士王润川先生向记者表示,“和海一样的新能源”网友是在自家别墅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就现状而言成本太高。即使赵教授也是亏本的,而且新加坡一个基金赞助了他10万元。其次,屋顶的面积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再次,居民用户发电时间与用电时间并不匹配,如果卖给电网,也并不合算。原先,大家对无法并网颇有微词,如今国家政策放开,6MW以下的系统均可免费并网,而且是可以直接到营业厅申请并网,简便程度就如同缴纳手机费用。不过话说回来,国家电网只是开放并网,自己用并不划算,仍然需要财政部的后续度电补贴政策。

[#page#]

谈及自给式太阳能发电的前景,王润川先生认为,对于经济基础丰厚的居民而言,自然可以安装光伏系统,倘若成本足够低,自给式太阳能发电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不过,中国屋顶实在有限,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并无自己的屋顶,大多数有屋顶的农村用户还处于贫困状态,负担不起。

王润川先生强调,居民自发自用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匹配。

王润川先生认为,就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而言,白天卖电给电网,晚上从电网买电,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途径。德国等国实行的FiT就是如此。当然,政府也应该在政策层面上做一些引导与规划。目前,国内分布式的具体补贴额度和年限还尚未可知,大家仍处于观望状态。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成本过高与产能利用不足仍然是制约家庭自给式太阳能用户数量的关键因素。这令笔者联想到1903年12月17日这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那一天,美国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机进行动力飞行。尽管那次飞行的留空时间只有短短的12秒,飞行距离只有微不足道的26米,但它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有动力并持续的重于空气飞行器成功升空并飞行,迈出人类征服天空梦想的第一步。还有,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火车头问世。尽管很多人嘲笑之速度比马还慢,但现在的火车,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人性之所以深不可测,在于其复杂性。人性深处既有极为自我的一面,亦有跃跃欲试不甘现状的一面。关注自我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让人在自我熟悉的社会格局中如鱼得水的生活,但一旦格局被打破,随之而然的惊慌失措就会难以遏制。而人性中不甘现状的因子又成全了人类“上天入海”的梦想,成为人类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

无论是赵春江教授,还是“和海一样新能源”网友,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性中“追求梦想”永不言弃的底蕴。太阳能产业之路才刚刚开始,前途不可限量。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