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投资需谨慎 盲目跟风风险高

2012-11-21 13:48:42 来源:solarF阳光网

摘要:  光伏电站市场容量的扩大是必然的,但目前来看仅仅是一种趋势,在缺乏机制保障、市场化运作尚未成型的前提下,下游市场的暴发时间点无法预料。

关键字:  光伏电站光伏市场光伏政策

光伏市场中存在一部分亟待或正谋求转型的企业,就目前而言似乎都涌向了下游的终端市场,市场空间大、投资回报率高是促使这种现象“泛滥”的诱因。这种转型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光伏各产业链中的利润率已经降到冰点,无法寻找其他合适的突破口。

光伏电站

光伏电站市场容量的扩大是必然的,但目前来看仅仅是一种趋势,在缺乏机制保障、市场化运作尚未成型的前提下,下游市场的暴发时间点无法预料,也无法准确评估企业收益率,因此短期看风险仍较高。下面,笔者简单分析一下,国内外光伏电站市场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国内政策过于不稳定

“十八大”前夕密集出台的光伏政策给予行业人士极大的鼓舞,却很难短期内让企业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因为光伏企业心中仍有各种疑虑未被打消,建设热情不高,观望状态反而浓厚。

政策利好,企业观望,这种尴尬局面的产生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首先,政策尚未细化,政策层面单纯的表态企业无法评估收益率,也就不敢贸然投入。

其次,中国光伏企业之前所建设的大批光伏电站未能及时拿到政府补贴,国家层面承诺的光伏补贴,许多政府部门推诿、拖延,毫无公信力可言,光伏企业不得不谨慎对待。

第三,中国经济面临严重的下行风险,银行、基金等投资机构更是对光伏产业望而生畏,让很多有意向建设光伏电站的企业不能拿到贷款,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建设大型电站项目变得不切实际;

第四,中国建设光伏电站隐性投资过大,建设成本比想象中的要高。总之,光伏政策不能细化,市场机制尚未理顺,在中国开拓下游市场异常艰难。

国外终端市场开拓难度日益加大

俗语讲“国外的月亮未必比中国圆”,中国光伏下游市场前景未卜,国外光伏电站领域也不同于媒体报道的那样,就一定是企业淘金的圣地。欧洲光伏政策完善且执行力度强,是诸多中国光伏投资商“走出去”的根本原因,殊不知在国外建设光伏电站面临的难处也不小:国外政策稳定,但税率五花八门,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存在随时征税的可能性。

在相对民主和开放的社会,政府必须察言观色,一旦选民对所建电站的耕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质疑,新的税率就会产生,这对企业来讲也是一种大风险。

再者,国外民众环保意识较强,中国企业在当地建设光伏电站绝不能像在国内一样,只追求商业化的利益,必须要与环境保护保持一致。这就需要企业在建设电站之时,投入额外的费用,要么采用更绿色的组件支撑方式,要么建设大面积的蓄水装置,让电站运营20年之后不会对土地产生破坏。

最后,光伏应用大国多为发达国家,期耕地面积较小,这与中国国情差距较大,国外大面积光伏电站的审批非常困难,所以只能往分布式电站方面靠拢。这需要企业打破惯性思维,不能以中国为参照物,采用类似的盈利模式。

企业转型需立足原有产业

当下的中国光伏企业忙于转型,迫切渴望找到新的突破口。但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转型的方向还是往终端靠拢,期望获得相对较高的回报率。当企业疯狂涌向电站之时,战略决策需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转型不能失去“老本行”,只有立足当前才能走的更远。终端利润偏高,却一定仅是暂时的,最终何种盈利模式具有可持续性还尚未知晓,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因此放弃原有资源或者忽视现有产品的创新,都会将企业最大的优势磨灭,根基不稳,即便转型成功,也仅是早死或者晚死的问题。

第二,转型之路困难重重,投资大,风险高,回收期限长,政策变化较快,需要时间和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来支撑。企业不能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还需在开发终端的同时,涉足产业链其他环节,朝着清洁能源运营商的方向发展。总之,立足原有产业是企业转型的根本,盲目跟风不会走太远。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