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贝岭-半导体 广告 2024电机评选 广告 2024秋季电机智造与创新应用暨电机产业链交流会 广告 2024第五届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2 广告

“逢震必涨”反证光伏股虚弱

2012-12-12 15:43:32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141

摘要:  “逢震必涨”的效应只能反证光伏股的虚弱,那些依靠自然灾害来提振股价的人士必定得不到好的结果,因为咱地球还未调到“振动模式”。

关键字:  逢震必涨光伏股虚弱

2011年日本“3.11"9级强震引发人们对福岛核泄漏的恐惧和担忧,也恰在这天,多家赴美上市的光伏企业股价集体飙升。而2012年12月7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福岛核电站也在其影响范围内,当周A股上市光伏企业的表现亦是相当强劲。中国的光伏企业可谓“逢震必涨”。

美国东部时间12月7日(北京时间12月8日),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昱辉阳光(SOL.NYSE)、晶澳太阳能(JASO.NASDAQ)、尚德电力(STP.NYSE)、赛维LDK(LDK.NYSE)的股价涨幅分别为4.09%、10.66%、4.1%、3.26%和10.99%。尤其是股权重组以来状态低迷、深陷债务危机的赛维,借助当日近11%的涨幅,股价重回1美元水平,可谓一飞冲天。

再看12月10日的A股市场,超日太阳(002506.SZ)、拓日新能(002218.SZ)、向日葵(300111.SZ)三只有代表性的光伏股,全天涨幅分别达到2.77%、4.66%和4.44%,在疲弱的大盘背景下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资本市场是一个理性的市场,大多数投资者也是理智的,中国光伏股的这种“逢震必涨”效应,并非是对日本强震的幸灾乐祸之举。光伏股的亢奋,在于“3.11”以来,全球核电建设节奏虽未出现质的改变,但各国对核电站的重新评估与民众呼声可能令政策更多向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倾斜,而“12.7”地震可能进一步强化日本乃至相关国家的这一认知。对于光伏业来说,显然乐见这样的想象空间,但这对于光伏股就是福音么?

日本地震提升全球光伏应用前景

去年“3.11”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爆炸、产生核泄漏的现象甫出,远在西欧的德国立即出现反对延长核电站运营年限的集会,而德国总理默克尔随即宣布将全面检查境内17座核电站的安全标准。耐人寻味的是,德国近几年来始终是全球也是欧盟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

作为光伏应用领头羊的德国,其“弃核”姿态可能引来其他大国仿效,以至于市场纷纷揣测,未来几年全球主要国家将出现一波光伏应用的高潮。毕竟,在可供选择的非化石燃料能源中,相对核能、风能等新兴能源,除了短期成本过高这惟一劣势,光伏具有安全性最好、储量最丰富、发电质量稳定、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

[#page#]

同样,震后的日本,痛定思痛之余,政府也开始重视将光伏发电作为核电的替代形式。震后日本将面对核电停机导致的上千万千瓦电力缺口,考虑到建设周期的优势,光伏发电无疑将成为日本弥补缺口的重要选择。

事实上,日本“退核电、兴光伏”的能源发展新思路早已显现。2011年8月,日本政府颁布立法,对光伏实行强制上网电价,要求其全国10家电力公司购买过剩的太阳能电力。今年5月5日,日本最后一个核反应堆机组停止运行,标志着其彻底蜕变成一个无核电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其光伏行业提供了新契机。

多位分析人士强调,日本太阳能产业多位于远离震区的南部,此次日本地震对光伏产业直接价格影响比较有限。日本太阳能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以2010年来看,日本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4GW,其中约60%用于出口;以2010年全球产量20GW估计,日本当年提供了全球约12%的电池产量。需求方面,日本2010年全国太阳能安装量为992MW,占全球需求的5%-6%。与同属发达国家的美欧相比,显然还不在一个层级。

如果从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算起,全球核电建设随后进入20年的低潮,直到近年才重新复苏。日本核泄漏直接影响虽然远不及切尔诺贝利事故,但已迫使部分国家重新评估国内核电站安全。虽然“12.7”强震实际影响远不及“3.11”,但无论在日本,还是其他能源消费大国,未来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将获得更多青睐和扶持,应是毋庸置疑的。

光伏股仍是伪成长股

光伏一度是新兴产业中最被看好的品种,光伏股在资本市场上也曾被看做是成长股的代表,因相关上市公司曾被寄予很大的成长愿景,比如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毛利。但如今,伴随整个光伏产业从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退化成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光伏股也陷入了硬着陆的窘境。

毕竟,光伏产业的上游产品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的每公斤近500美元,跌到了如今的20美元,跌幅超过95%。光伏产能过剩、产品价格雪崩的现状,足以引发光伏股股价的崩溃。赛维、尚德等游走在退市边缘的中概光伏股,能否借助此次日本地震的契机咸鱼翻身呢?不过,股市不相信眼泪,投资者更不相信一次守株待兔就能够挽救公司的股价。

尽管市场公认光伏行业仍有着光明的前景,但光伏股在市场眼中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伪成长股”。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悖论,却正是当前光伏业的自身缺陷和尴尬地位的真实写照。只有在光伏发电具备了无需补贴平价上网的优势,大规模推广替代传统能源后,才能最终破解笼罩在相关上市企业身上的这一“魔咒”。

[#page#]

谈及光伏企业的软肋,首要的便是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市场不可控因素多,造成业绩的大起大落。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政府出于环境考虑,有动力推动光伏,并对光伏电价进行补贴。而对于光伏发电商而言,建不建光伏电站,取决于在权衡补贴水平、建造成本、发电成本后,和传统能源相比是否合算。

但在事实上,政府补贴的多寡成为光伏企业最大的考量。这就造成企业对于降低电价成本并不热心,而在心思放在如何更多的获取补贴方面,财务补助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各国缩减开支,光伏补贴大降,相关企业的业绩一落千丈,电站融资也连带出现问题,光伏装机需求明显受限,而这又进一步促使政府削减补贴,由此形成一个死循环。

此外,由于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尚未具备与传统化石能源并驾齐驱的能力,两者的比价关系就成为一场零和游戏。2008年以前,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景气,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最高达到每桶近150美元的历史高位,高油价显然刺激了当时的光伏建设热潮,多数光伏企业赚得盘满钵满,光伏股成为投资者争相追捧的优质资产。而伴随国家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最近几年来,油价急剧退烧,目前已不足每桶100美元,加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光伏的替代效应下降,光伏股也就风光不再。

所以,在目前传统能源依然占优、光电成本高居不下的现实中,光伏的市场空间看似广阔,但却太依赖政府补贴和传统能源的比价,并且明显依赖国际市场,不可控因素太多。

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都集中在多晶硅片、电池组件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各家产品大多同质化,可以互相替代,而依靠规模建立的成本优势也并不高。加之国家主导的市场准入门槛迟迟未能出台,各路资本都能轻易涌入,短期内吹大泡沫。反映在光伏企业身上,就是股价存在虚高;一旦市场风向逆转,资本抽身外逃,市值缩水的同时,股价也自由落体。赛维、尚德现时的股价与最高时相比,跌幅都已经接近99%;有分析师甚至给出了目标价0美元的卖出评级。

“逢震必涨”的效应只能反证光伏股的虚弱,那些依靠自然灾害来提振股价的人士必定得不到好的结果,因为咱地球还未调到“振动模式”。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