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而衰的光伏在警示什么?

2012-12-13 09:44:48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480

摘要:  中国光伏产业全线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整个行业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中国光伏盛极而衰的起伏跌宕历程在向人们警示什么?

关键字:  光伏破产盛极而衰警示

中国光伏产业全线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整个行业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中国光伏盛极而衰的起伏跌宕历程在向人们警示什么?

光伏警示录

2012年12月3日,汕头盈科玻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科科技”)会议室。当日会议的主题依然是关于公司光伏业务下一步的发展问题。公司技术总监康力行与同事们争论得很激烈。

进入2012年以来,盈科科技开始调整自己的业务布局,逐渐放弃光伏业务,转向公司传统的优势项目——高端建筑玻璃。康力行告诉记者,在这次的行业危机中,盈科科技已经算很幸运的了,因为公司并没有把宝完全压在光伏业务上。

而在一个月前,国内电力主管部门及电力企业密集出台的一揽子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优惠政策,为开启光伏产品的内需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对于盈科科技来说似乎是一个好消息——公司主营的光伏建筑正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典型项目。公司一些人认为,这是一次重拾光伏业务的好机会。毕竟,在行情最好的时候,光伏业务作为公司的非主营项目,其利润曾一度占到了公司总利润的80%以上。

但以康力行为代表的一派则坚持认为,公司在光伏领域没有核心竞争力,好不容易从光伏业务抽身出来,不应再去触碰。

曾经的风光

10年前的盈科科技尚未涉足光伏行业,还是一家以高端建筑玻璃为主要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彼时,技术出身的康力行便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行业可观的发展前景。康力行认为,以公司在建筑玻璃行业的积累,从光伏建筑切入光伏行业,前景将十分可观,因此力谏公司进军光伏行业。

与敏锐的康力行一样,当时尚名不见经传的施正荣也很早就意识到光伏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2000年,他回国创业。2001年1月,日后一度风光无限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国家推出旨在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山区用电问题的“光明工程计划”。这一计划此后被业内称为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枪”。

[#page#]

2003年英利、无锡尚德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

2004年德国出台包括“十万屋顶计划”在内的光伏并网政策,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开始激增。中国的光伏产业驶入了快车道并一发不可收拾。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凎告诉记者,德国的刺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自德国之后,欧盟各国以及美国、日本都出台了针对光伏发电的扶持政策。国内企业开始在国外购买生产设备、原材料,组织生产,生产出的光伏组件再出口到欧美各国。“三头在外”(原料、技术、市场)的中国光伏产业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

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康力行的力谏下,盈科科技正式进入光伏行业。赶上了首班光伏发展快车的盈科科技着实尝到了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甜头。“2005年,光伏组件最贵时,达到了每瓦3.8美元,这是一个在今天不敢相信的价格。从公司到个人,自然也都赚得盆满钵满。”

同年,无锡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志得意满的施正荣以23亿美元身家成为中国的当年首富,无锡尚德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2007年,施正荣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环保英雄。自互联网神话之后,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开始诞生财富传奇。

一路狂奔的中国光伏产业即使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面前,也没有停下脚步。“2008年的下半年,光伏行情有一个短暂的下滑,不久就又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下,迅速拉升。”康力行告诉记者,除德国以外,欧洲各国都开始纷纷出台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中国政府也祭出“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投资大单。这些都给本已火热的光伏产业又加了一把柴。

一边是企业盲目扩张,另一边却是地方政府与银行在背后推波助澜。孟宪凎认为,事实上,如果没有政府与银行的推动,中国光伏产业不可能在短短数年间就成了气候。

次贷危机后,光伏市场再现井喷,给外界一个行业已见底回升的错误信号:于是,企业疯狂扩产,地方政府和银行则对光伏项目大开绿灯。

孰料,这只是行业即将变局之前的“回光返照”。

疯狂的产能

2011年是光伏产业的转折年。从5月份开始,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从每吨70万元迅速下降到21万~25万元,跌幅近70%。产能过剩的恶果开始显现,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告诉记者,当时光伏行业产能与需求比已经从2010年的41∶16.7上升到63∶21。企业盲目跟风上马,导致供需进一步失衡,价格持续下降,利润下降,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停产、半停产。但产能严重过剩却有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

李俊峰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的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在2010年后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这些企业目前多数亏损严重。

[#page#]

事实上,在无锡尚德2005年在美国成功上市后,光伏行业便开始成为很多人眼里的“造富”行业和“出政绩”的行业。

在2005年之后的几年里,多地政府主导建立了众多的“太阳城”和“光伏产业园”,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引来更多的光伏企业和项目上马。在“四万亿”刺激计划以及中央和地方层出不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计划之下,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有300多个城市宣布将致力于发展光伏产业,100多个城市将建光伏产业基地。光伏热,一时蔚为壮观。

以江苏为例,这个全国光伏第一大省自2008年开始,先后建设了常州、无锡、金坛、常熟、镇江、扬州、盐城、徐州、泰州、高邮、启东、苏州等光伏产业园。

各地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也纷纷出台。

2009年7月底,《扬州市新能源新光源双千亿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规划》,至2012年,全市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产值达1300亿元以上,争取再用3年左右的时间达到2000亿元左右。

2009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颁布《淮安市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办法》。主要内容有:建立总规模3000万元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实行重大项目贷款贴息、实行电费优惠、实行土地优惠、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等。

孟宪淦介绍,国内不少城市都打造了大规模的光伏产业园,数十个光伏产业园提出了上千亿元的产值目标。最后,孟宪凎告诉了记者这样一个数据,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的需求量约为25G瓦,而仅中国的光伏组件产能就高达40G瓦。

老去的新兴产业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中国光伏产业深陷产能过剩泥沼之时,欧债危机又不期而至。“欧洲是光伏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同时欧债危机对全球光伏产业的影响也是致命的。”孟宪凎告诉记者。

据孟宪凎介绍,欧洲的光伏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补贴机制刺激下形成的,包括补贴光伏发电量或者补贴装机初始成本。

然而在2011年开始,欧债危机促使政府采取紧缩措施,来自政府及电力消费者的光伏支持资金在减少,光伏政策也都转向削减补贴。“事实上,在德国国内,一直存在着对光伏发电是否应该给予补贴的争议。此次的欧债危机也使得这一争论被激化,支持者们开始势微。而作为光伏发电的积极倡导国,德国的光伏政策对欧洲其他国家也有示范效应。”孟宪凎说。

紧跟德国步伐的还有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意大利。2011年5月,意大利政府正式出台新的太阳能补贴政策中,将原来的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削减了4%~11%,而从6月开始,上网电价以月为单位进行调整。2011年底,意大利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下降了42%,而到年底,还将再下降20%左右。

[#page#]

西班牙国家能源委员会也宣布,2011年9月之后安装的光伏发电装置、超过年度分配安装量的,将得不到补贴。

而就在此时,一家让中国光伏行业头疼的企业SolarWorld出现了。这家德国的光伏企业先后在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了“反补贴、反倾销”调查申请,或许它将最终成为压垮重负之下的中国光伏行业的最后稻草。

一方面是早已远远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是日益萎缩的出口市场和接踵而至的贸易大棒。

截至2012年12月,光伏组件的价格从2008年以前的每瓦3.8美元降至目前的每瓦0.6美元。一个几年前的朝阳新兴产业开始呈现一派夕阳光景。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在A股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已有3家停产。从全国来看,目前在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7~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均已关闭生产线,停产率超过80%。

2012年初,作为申请人要求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双反”调查的4家中国企业尚可维持开工。而到2012年第二季度,4家申请企业中有洛阳中硅和赛维LDK已接近完全停产状态。

201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无锡尚德总资产为43.79亿美元,负债总额为35.82亿美元,其资产负债率已达81.66%,账面现金仅为4.74亿美元,而无锡尚德毛利率仅为0.6%。与此同时,无锡尚德还背负着沉重的到期债务偿债压力。从公开数据来看,明年3月份尚德到期短期债务15.75亿美元,可转债5.11亿美元。

此前,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十大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高达175亿美元,中国光伏几乎全线瘫痪。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