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对光伏认识存三大误区 薄膜太阳能别炫产能

2012-12-13 13:54:14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421

摘要:  曾在美国从事多年薄膜太阳能研发的华裔科学家李廷凯博士认为,业界对光伏行业的理解普遍存在三大误区,并表示发展薄膜太阳能不能靠“讲故事”,也不能靠炫耀产能,只有在充分理解技术特性的基础上,凭有竞争力的产品说话才是正道。

关键字:  薄膜太阳能李廷凯博士误区技术特性

曾在美国从事多年薄膜太阳能研发的华裔科学家李廷凯博士认为,业界对光伏行业的理解普遍存在三大误区,并表示发展薄膜太阳能不能靠“讲故事”,也不能靠炫耀产能,只有在充分理解技术特性的基础上,凭有竞争力的产品说话才是正道。李廷凯博士是原夏普美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也是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李廷凯博士

李廷凯博士

近日,一组质疑国内某薄膜太阳能企业项目操作手法造假的报道,将本已紧张度日的光伏行业再次点燃。然而技术问题的不清不楚,却令晶体硅与非晶硅薄膜两种技术路线间的竞赛更加扑朔迷离。

抛开个别企业的操作手法不论,作为以技术和成本立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薄膜太阳能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性究竟如何?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又将怎样?

高转化率不等于高发电量

众所周知,光电转化率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参数,自然越高越好。然而,当转化率只相差几个百分点时,是否意味着转化率高,发电量就一定高呢?李廷凯对此表示:不一定。

“在标准条件下测定的转化率高并不代表全年的发电量就一定高。”李廷凯说。事实上,发电量的高低除了与转化率有关外,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和可发电的有效时间。

据了解,目前薄膜电池组件的商业转化率在10%上下,约低于晶硅电池组件5个百分点。然而国外一项实证研究显示,在多阴云雨天的英国牛津和光照强烈的西班牙东部,同样功率的电池组件,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全年发电量比多晶硅电池反而多出13%和17%。在国内同类地区的一项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结果。

“这主要是受‘弱光效应’和‘温度系数’的影响。”李廷凯解释称,由于采用非晶-微晶硅的叠层结构设计,使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从可见光扩展到了红外线区域,增大了光谱能量吸收效应。而薄膜电池对弱光的敏感度高,使得其无论在清晨、傍晚,还是阴云雨天等弱光环境下都能发电,因此,每天具有比晶硅电池长得多的发电时间,其实际发电量反而高于后者。另一方面,由于薄膜电池具有比晶硅电池低得多的温度系数,其转化率随温度升高的衰减远低于晶硅电池,这使得其在炎热的夏天或高温地区,其实际发电量也高于后者。

[#page#]

价格下跌不等于成本下降

近年来,多晶硅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料的价格一路走低,甚至一度跌破国际公认的30美元/公斤的成本线。这究竟是好是坏?市场释放出的这一信号,究竟预示着产能过剩还是技术进步?答案似乎都不是。

“目前国际上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仍然很高,高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李廷凯认为,国内的晶硅产业之所以出现今天的局面,主要由于行业自身盲目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以及遍地开花的同质企业技术落后所致,欧美的“双反”贸易保护对其只是雪上加霜。

事实上,高纯硅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近十余年随着电子半导体行业的持续繁荣和光伏产业的异军突起,市场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由于新兴市场对高纯硅纯度要求愈来愈高,其价格并未有实质性下降。

据记者了解,国际上对太阳能级高纯硅的纯度要求已提高到99.9999%,业内称之为“6N级多晶硅”,军事级高纯硅要求更是高达12N级,相当于每1万亿个原子当中,只允许混有1个杂质原子。然而,相关核心生产技术目前仍掌握在美、日、德等国手中,其生产成本也受其控制。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虽仍离不开高纯硅,但其用量已大大降低。据李廷凯介绍,这种电池的主要原材料是玻璃和硅烷等气体,高纯硅用量仅为普通多晶硅电池的1%。这是因为制备薄膜电池时,只需使用大约1微米厚度的非晶/微晶硅即可吸收太阳光谱,而常规的晶硅电池往往需使用大约200微米的厚实硅晶体。此外,由于薄膜电池采用玻璃、不锈钢等廉价材料做衬底,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太阳能电池没有“万灵丹”

虽然光能本身是清洁的,但在吸附、转化和发电等环节并非都是如此,部分高耗能和高污染环节的存在,使得某些太阳能电池如昙花一现,其生命力并不长久。而应用上的差异性,则注定了绝非凭一种技术便可通吃所有市场。

今年3月,美国能源部直属的NERL再生能源实验室根据其对全球各顶级研发机构的权威测定数据,发布了一份最新太阳能电池技术演进图。在这张从1975年一直延伸至2011年的图中,多种技术路线竞相“争渡”,此消彼长。

记者从图中看到,单晶硅的光电转化率曾一度最高,但在2000年左右其研发却画上了休止符,多晶硅技术的研发则维持至2005年左右宣告结束。薄膜电池领域亦然,其中CdTe(镉—碲)技术由于重金属镉的毒性存在,2002年左右其转化率曲线也已停滞,在日本、欧洲各国市场还曾一度被禁。

[#page#]

30多年来唯一没有断开的绿色曲线,便是硅基薄膜和GIGS(铜铟镓铯)两种薄膜电池技术。不过在李廷凯看来,GIGS电池由于过分依赖稀有金属,加之四组元素共晶,且共晶温度高于500℃,不仅工艺复杂,成本也极为高昂,难以大规模生产应用,应更适合细分市场。而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则因其设备和工艺技术成熟、环境友好、资源消耗及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被业界公认为第二代绿色太阳能电池的代表,当前渐热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正是其大显身手的最佳舞台。

在我国,政府对分布式光伏建筑已渴望得太久。今年年初出台的国家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培育以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应用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应用系统等为主的多样化市场”,同时“引导多晶硅等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李廷凯博士认为,这种差异化策略正是基于对多种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清醒考量。经此一举,我国的光伏产业才能练就百毒不侵之体,保持健康长远发展。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