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晶光电遭10亿资金黑洞

2013-01-25 09:11:24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098

摘要:  2012光伏企业年报业绩预告陆续出炉,从上游的多晶硅到下游的组件厂,整个光伏产业链无一幸免全线报亏。通过借壳上市搭上资本末班车的亿晶光电面临着十亿补偿压力。

关键字:  光伏年报业绩亿晶光电

2012光伏企业年报业绩预告陆续出炉,从上游的多晶硅到下游的组件厂,整个光伏产业链无一幸免全线报亏。通过借壳上市搭上资本末班车的亿晶光电面临着十亿补偿压力。

亿晶光电遭10亿资金黑洞

亿晶光电:市值在1年缩水8成 10亿资金黑洞

“亿晶光电将面临10亿元的资金黑洞。”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1月22日,亿晶光电发布业绩预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2 年年度亏损约6.3亿元。

而其所指的10亿元资金黑洞则来源于一份业绩补偿承诺。

据了解,2010年借壳海通集团时,亿晶光电控制人荀建华、荀建平、姚志中、常州博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对亿晶光电作出利润补偿承诺。

“亿晶光电2010年度至2013年度预测净利润分别为30,442.01万元、34,890.26万元、36658.39万元和33,892.46万元;如果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3年内,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数如低于净利润预测数,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根据利润补偿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的规定,以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对公司进行补偿。”

“当时大股东是有承诺的,但现在业绩相差这么多,不知道会不会履行承诺?”对于亿晶光电的大股东们是否会履行承诺,上述光伏人士表示担忧。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在此方面已有前车之鉴。

据其介绍,2011年,亿晶光电只完成了净利润1.06亿元,没有完成预计的业绩承诺。

但亿晶光电控制人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认为,2010年和2011年公司共计实现8.62亿元净利润,比2010年和2011年承诺的累计实现6.53亿元要高。

亿晶光电的实际控制人由此逃过一劫。

而按照22日公布的年报预告数据,亿晶光电最近三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将只有2.3亿元,距离承诺的三年累计10.2亿元有近8亿元的差距。

就业绩补偿的相关问题,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亿晶光电,董秘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2012年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是受行业影响,并不是公司所能控制的风险。要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按原来的方案给投资者进行股份补偿恐有难度。”

据记者统计,类似于亿晶光电做出业绩承诺的光伏上市公司还有海润光伏、中利科技、光电股份,以及最近的新大新材。

“这些企业都是通过借壳和资产注入方式进入资本市场的,当初做出巨额的业绩承诺一方面当时正处在行业周期高点,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监管层放行。”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但上市之后,这些仅仅是纸上财富,随后的光伏寒冬,不仅股价大幅缩水,还要承担巨额的业绩补偿重压。”

以亿晶光电为例,2011年股价一度突破60元,此后一路惨烈下跌,最新股价仅10.28元,股权市值在1年多时间内缩水了8成。

在光伏寒冬下,巨额的业绩补偿承诺将让这些光伏企业倍感煎熬。

向日葵、东方日升成创业板第一亏

这些光伏企业还将创造一个记录。

向日葵和东方日升将成为创业板问世以来年度亏损额第一的公司。

1月16日,东方日升发布2012年度业绩预告,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将亏损约1.8—2.6亿元。

而此前的2012年12月26日,向日葵也发布了业绩预报,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将亏损2-3亿。

据了解,自2009年10月创业板问世后,鲜有公司亏损,直至2011年,当升科技以亏损73.90万元成为唯一亏损的公司。但是到了2012年,顶着高科技、高成长性光环的光伏企业将打破这一优良传统。

向日葵于2010年8月IPO上市,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大规格的高效晶体硅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上市前三年,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74%。

不过,记者通过分析其财报发现,向日葵的高成长完全要归功于光伏补贴政策。

数据显示,向日葵2007年-2009年收到的税费返还分别为3863万元、1.25亿元、1亿元,而同期向日葵的净利润却分别只有1088万元、7642万元、1.19亿元。

即便如此,上市当年,向日葵依然涨势惊人,净利润同比大增165.54%。

[#page#]

但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情况便急转直下。2011年第三季度,向日葵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亏损额达3464万元;之后的几个季度,向日葵亏损额度逐渐加大。

在公告中,向日葵将巨亏的原因归结于:光伏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和坏账增加。

根据向日葵2012年中报,其主营产品电池组件及电池片的毛利率仅为0.04%,同比骤减406.5%。主业疲弱,向日葵又将视线转向了当时颇为流行的下游电站。

但在全产业链都在亏损的窘境下,企业的战线越长,也就意味着亏损越大。

被向日葵视为“救命稻草”的下游电站,反而成了新的拖累。2012年上半年,向日葵(卢森堡)、向日葵(德国)、向日葵(美国)三家子公司全部亏损。

东方日升与向日葵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二者有颇多相似之处:同为组件公司,几乎同时登陆创业板,先后下注光伏电站,又一起步入巨亏行列。

2012年,在中报盈利151万元之后,下半年东方日升也步入巨亏之列,预计亏损1.8—2.6亿元。

而对于亏损原因,二者也是出奇的一致,“光伏产品价格同比出现大幅下跌,部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

二者的相似之处还在于二级市场上。东方日升股价从上市之初的42元下跌至4.52元,跌幅近 9成。向日葵的股价则由上市之初的26.03元下跌至6.91,下跌7成多。

超日太阳玩“惊悚”变脸

好戏还在后头。

从半年微利到年度亏损荣膺创业板第一亏,东方日升只是一个预演。

1月17日,超日太阳给人们上演了一场“惊悚”的变脸喜剧。

当日,超日太阳共发布了7条公告,其中一条公告,直接将其2012年业绩由去年三季报中预告的盈利1000万元-3000万元,修正为预亏9亿元-11亿元,让市场大跌眼镜。

对于这样的夸张变脸,公司解释为“经营状况的严重下滑导致公司2012年度正常经营损失达3.0-3.5亿元,公司对坏账、存货、机器设备和电站资产计提减值合计约6-6.5亿元。”

“正常经营损失亏损3个亿不意外,但坏账、存货、机器设备和电站资产计提减值的部分,恐怕是外界压力所至。”上述光伏人士表示。

正如其所言,从老板出国讨债,到债务逾期,再到电站模式曝光,一个月以来,超日太阳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在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看来,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意外,“这两年,超日在投资电站上的战略的确有些冒进。”

据苏维利介绍,早在2009年光伏行业出现低谷时,超日就已经开始谋划进军海外电站。

根据当时消息,当年12月,超日太阳受让了德国天华旗下超日捷克100%的股权。但还未等超日开发这个项目,光伏市场就已转暖,于是超日又将这个电站转手他人。

2011年,光伏寒冬再次降临,超日再一次打起海外电站的主意。作为曾经的合作伙伴,天华阳光和超日太阳再次走到了一次。二者成立合资公司,在国外共同开发光伏电站。

“对于组件企业而言,投资光伏电站的好处显而易见,既可以增加相应的组件销售,又能够获得电站的投资收益。”苏维利对记者表示。

但除了和天华合作的电站,超日还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又建了不少电站。正是这些疯狂的电站让超日深陷囹圄。

“这些电站投资都很大,并未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超日只能通过贸易投资的方式。”天华拥有电站资源是运营商,而超日则以其光伏组件做投资是投资者和供应商。

但在这种模式下,超日的组件不是按照正常销售渠道输出,这也导致项目将不按照正常账期回款,只有在该电站项目销售出去后,才会回款,巨额应收账款由此形成。

根据超日三季度财报,截至2012年9月30日,超日太阳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3.42亿元,账龄集中在2年以内,占总体应收账款比例超过99%。

“如果他把项目作为长期投资来处理,他的供应商营业额就不能被当期确认。”据悉,超日有超过90%的组件销售是采用这种模式的。

但超日作为一家以组件销售收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外销组件如果不能确认为销售收入,其当期业绩就会很难看。

于是超日做了巧妙的会计处理,既然卖出去了,就可以作为应收账款确认,从而做大当期营业收入。

但完整的来看,超日的组件尽管卖给了包括天华在内的合作伙伴,但最后又到达了其实际股权控制的公司。实际上等于自买自卖。而如果这部分销售收入被处置成长期股权投资,那么并表后超日的业绩会很难看。

“这一模式遭到曝光后,很可能超日重新调整了记账方法。”上述光伏人士表示。公告中大幅计提的减值部分,或许就是为此前注水的营业收入买单。

苏维利表示这个现象很普遍,对于上游组件企业来说,不做下游电站是死,做的话又面临销售收入确认问题,进退维谷。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