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大败局的罪魁祸首:产业空心化

2013-04-01 15:22:00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480

摘要:  产业空心化才是导致我国光伏产业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而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长期被忽视。

关键字:  产业空心化核心技术市场需求

无锡尚德破产了!这个早已病入膏肓的“巨人”终于等来了无锡市政府的宣判。与此同时,尚德电力于3月1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任命来自光大国际的范仁鹤为独立董事,无锡国联的周卫平为尚德执行董事兼总裁,这也标志着尚德进入了后施正荣时代。据悉,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过程分三个步骤,分别为司法审计、财务冻结和重组方案。

无锡尚德从零到全球前五,只用了五年时间,而从全球巨头到破产也只要五六年的时间,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来形容可谓恰到好处,而这种现象在光伏行业其它公司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现在,尚德成了光伏行业内第一家倒下的公司,但全行业企业均面临巨额亏损、负债累累的沉重压力。虽不可预知谁是下一个尚德,但行业大败局的迹象已然明显。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缅怀或清算,而是追问尚德之死与全行业陷入困境的背后原因,否则,“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历史循环又将在其他产业领域周而复始地上演。

施正荣:成败皆系光伏

回顾施正荣的个人奋斗史及无锡尚德的发展历程,令人唏嘘不已。

施正荣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的一个贫穷农村家庭,自幼被送予他家。然而,依靠出众的天赋与勤奋,16岁的施正荣考上了长春理工大学,4年之后又顺利考上中科院上海光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毕业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公派到澳大利亚留学。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他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1991年获得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研究领域的博士学位。

2000年,施正荣带着技术和在澳洲的40万美元积蓄,回国创业。然而,没有人相信他,施正荣本人也面临无人投资的尴尬境地。据传,他当时拎着一个小挎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国内地转了七八个城市,每次见到一个城市主管负责人他都会告诉对方自己的项目能赚多少钱,并称“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施正荣在无锡遇到了伯乐——时任无锡市主管工业的常务副市长毛小平,在那个几乎没有谁听说过太阳能的时代,毛小平相信了施正荣,认为可以此谋求无锡经济发展转型。于是,在政府的搓合下,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出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占25%的股权。传奇的故事也由此开始抒写。2002年9月,尚德在无锡建成了第一条1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其产能相当于此前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4年的总和。2005年,尚德电力成功登陆纽交所,施正荣身家达到了23.13亿美元,被《新财富》评选为2006年中国首富。

然而,这差不多也是施正荣与尚德由盛转衰的起点,在接下来的几年间,由于全国各地光伏项目一窝蜂似的大干、快上,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急剧凸现。“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欧洲、美国等全球光伏主要需求国纷纷削减补贴,直接导致行业景气度降到了冰点。而尚德此时作为光伏行业内“航母”级企业,转身十分不易,注定要为前些年的盲目扩张付出代价。

全行业巨亏如潮

从A股光伏行业已公布2012年报或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全行业陷入巨亏已成定局。事实上,光伏行业将“全军覆没”的苗头早已隐现,只是,2012年的巨亏风暴来得太猛烈,大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参见表1)。

表1光伏产业链典型上市公司2012亏损一览表

公司业务领域2012年净利润(万)同比下降

南玻A硅料2747476.68%

天威保变硅料/硅片/电池-152463.454436.35%

海润光伏硅片/电池207.5999.48%

向日葵电池-20000—-30000674.05%—961.07%

ST超日组件-90000—-1100001542.67%—1907.71%

爱康科技组件/电站-5000—-3500117.74%—125.34%

设备精功科技-13000—-18000132.36%—144.81%

设备天龙光电-38000—-46000710.35%—838.84%

截止到目前,还有一部分公司没有公布年报或业绩预告,但从主流研究机构的预测情况来看,情况很可能难以令人乐观。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上表中的很多个股都曾是沪深两市某个阶段的大牛股。以天威保变为例,在业绩大放异彩的2006年至2007年,股价大幅上涨,特别是在2007年,全年涨幅高达409.52%,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20%。而自2009年以后,公司业绩开始连年滑坡,股价也遭遇了“戴思斯双杀”。精功科技也是如此,是沪深两市2010年的超级明星股,涨幅超过200%,公司在2011年尚有4个亿的净利润,2012年即将亏损超过1.3亿,变脸速度之快犹如“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而更残酷的事实或许是,光伏行业的巨亏之路才刚刚开始,路有多长,谁也望不到边。

[#page#]

产业空心化是罪魁祸首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个个明星企业从天堂跌到地狱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来自市场方面的一个常见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是主要原因,而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的推动,又与企业的盲目扩张有密切关系。但记者所采访过的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信瑞能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的资深专家均不认同这一结论,认为有失偏颇。他们提出,产能过剩在国内很多行业都存在,比如,钢铁、水泥行业,但不见有钢铁水泥行业亏损得有光伏行业这么快、这么严重,产业空心化才是导致我国光伏产业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而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长期被忽视。据记者了解,光伏产业空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二是市场需求严重依赖欧美。

对于第一个问题,光伏行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也许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因为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头顶新能源、高科技的帽子。深信瑞能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国内光伏企业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硅片、硅锭的制造方面;日本及欧美国家的太阳能专利一半以上集中在太阳能光伏材料领域,我国在该专利领域的技术专利只占总申请量的1/3。而且,在高纯硅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技术水平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企业仅能制取纯度为98%-99%的工业硅,然后作为工业原料以极其低廉价格卖到国外,国外企业将其提纯至99.9999%以上后再高价出口至中国。与此同时,涉及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原料和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进口设备费用约占企业设备费用的80%。

对于第二个问题,市场需求严重依赖欧美,在出口创汇的年代没有引起企业与政府的重视,在金融危机之后才深刻感受到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滋味。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光伏需求中,意大利占28%、德国占25%、美国占10%,中国仅占8%,欧洲合计占70%以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欧美国家经济遭到重创,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均削减了对光伏上网电价的补贴或者压缩了光伏装机容量。这让供需矛盾立即尖锐起来,并愈演愈烈,最终结果是光伏产品价格暴跌,欧美国家对我国光伏企业实施反倾销调查。

分析人士指出,从世界各国的产业发展史来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技术、市场均受制于人的情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语中的,或许,这才是造成光伏产业大败局的罪魁祸首。

政府拔苗助长致无序竞争

对于光伏行业,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倾注了太多的爱,送土地、送税收优惠,以及送钱。各地政府之所以对光伏产业宠爱有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光伏属于新兴产业,很契合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二是光伏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对当地GDP的拉动效果非常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太阳城”和“光伏园”超过了300个,仅千亿级产业园就达到几十个。对于很多光伏企业而言,自然没有这么多钱来投入,那只能由政府这个“带头大哥”来掏腰包了。据一份《海南省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计划10月份进展情况表(海口市部分)》显示,有企业25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18亿元,但自筹资金仅1100万元;另一企业英利4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30.67亿元,自有资金仅9.67亿元。

而发生在光伏行业另一大块头江西赛维身上的“宠幸”则更为夸张。江西省新余市一位官员曾公开表示:“我们现在就是赛维的保姆,从其落地到如今的第7个年头,我们一直在提供‘全天候保姆式’的服务”。什么是保姆式服务,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拉了屎还得有人擦屁股。然而,保姆式的服务却并没有把江西赛维做大,反而使之成了被“宠坏的”孩子,现在,当地政府正在为坏孩子付出青春躁动的代价。

记者发现,发生在海南、江西新余身上的事情只是全国各地政府狂热支持光伏产业“大跃进”的一个缩影,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行为既让参与游戏的企业走上一条高风险的扩张之路,也在较大范围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在“僧多粥少”的情况,竞争愈发混乱与无序。

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同时,会议强调,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显然,最高决策层在反思政府行为,意欲减少干预,让企业重回市场轨道,只是时间略显过晚。

光伏电站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由于光伏产业中上游企业生存艰难,于是,许多光伏企业纷纷转型,开始向下游光伏电站伸升产业链。一方面,建光伏电站可以消化内部产能,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

2011年11月8日,爱康科技发布公告,为引进光伏太阳能终端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战略合作伙伴、延伸光伏太阳能产业链,公司与住友商事式会社、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合作设太阳能电站的《意向性协议》。此后,爱康科技在太阳电站领域的建设开始一发不可收拾。2012年4月26日,公司公告称,拟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签署《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暨江苏爱康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MW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投资总额约28亿元,土地使用面积约7500亩。2012年5月16日公告称,青海蓓翔三期20MW项目已经取得青海省发改委的同意,该项目总投资约为2.25亿元,其中青海蓓翔自筹7444.8万元,拟计划申请银行贷款约15115.2万元。9月份,公司全资孙公司新疆爱康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拟使用自筹资金2亿元,在新疆精河县投资建设二期20MW的太阳能电站。据悉,公司新疆精河县一期20MW太阳能电站项目已经开始动工,二期20MW电站建设项目已于2012年12月底前并网发电。

2012年8月份,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利科技发布了定向增发方案,拟发行不超过1.7亿股,募资约16亿元,主要投向甘肃光伏发电项目和波多黎各光伏电站。9月14日,海润光伏公告称将投资4.9亿元建两个光伏电站,一个是甘肃金昌的20MW光伏发电项目,另一个是新疆柯坪县的20MW光伏发电项目。

除爱康科技、中科科技以外,银星能源、海润光伏等均在摩拳擦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很多光伏企业或都将进军光伏电站运营。而这到底能不能拯救他们日渐式微的主营业务呢?市场没有底,或许连企业本身也不清楚,只是将“死马当活马医”罢了。而值得关注的是,建电站需要大笔的前期投入,为此,无论是爱康科技,还是中利科技,均背负了沉重的负债。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