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开启 十年将拉动40万亿元光伏投资
摘要: 随着城镇化大幕的拉开,中国光伏产业也获得市场破冰的“利器”。
随着城镇化大幕的拉开,中国光伏产业也获得市场破冰的“利器”。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等10多个部委正在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初稿中,绘出建设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1万多个城镇,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元投资的蓝图。
“中国光伏应用的春天刚刚启动。”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预测,随着“光伏下乡”不断成熟,未来10年可以带动40万亿元的投资。
但是,“光伏业可以说是刚刚入冬,如何度过冬天还不知道,春天还远着呢。”中投顾问研究员任浩宁告诉记者。
多数专家表示,虽然有国家政策扶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光伏业的现状。
不管能否搭上城镇化的快车,光伏行业都要面对产能过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光伏业将如何应对?
城镇化策略
一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走的是“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近80%的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又将超过90%的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出口到国外去。这样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的光伏产业极大地受制于国外市场。也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光伏业应该瞄准国内市场,而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将是最好的契机。
事实上,光伏下乡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据了解,工信部自2012年5月份开始便密集调研太阳能光伏产品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情况。调研发现,除极少数农村公立机构及偏远山区农村在零星使用外,农村地区几乎是光伏发电开拓的“真空区”。因此,工信部决定牵头组织实施一项庞大的“光伏下乡”计划,旨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
该计划将以目前已深入实施的“节能惠品工程”为依托,分批次遴选符合市场需求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及企业目录,选用目录中产品的农户及开发商将获得国家补贴,以此来唤起农村对于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处于相对困难时期,工信部的做法释放出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信号,这将对全行业日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研究员江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绿色农业、循环农业,而光伏产品的大范围应用,将在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中担纲重要角色。
仅以光伏与设施农业结合为例,就存在巨大前景。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光伏农业大棚这个潜在市场。光伏农业大棚是指利用塑料大棚的倾斜面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形成“棚内种菜,棚外发电”的“植物工厂”。这样的大棚不仅可以种菜,而且可以发电,还冬暖夏凉。在技术上,还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光伏电池技术,让适合植物生长的光谱如红光透过大棚以促进光合作用,而让不利于植物生长但却利于发电的蓝紫光直接被大棚屋顶的光伏电池吸收。
据了解,目前全国标准化的农业大棚面积达5000万亩,如果全部建成光伏一体化系统,意味着将带动起2500亿元的市场。
[#page#]
光伏大棚只是光伏下乡市场大蛋糕中的一小部分,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更具前景的地方在居民屋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可供光伏发电开发的屋顶面积占20%左右,而其中大部分可供开发的面积集中在农村居民屋顶。
“城镇化无疑会给新能源一个新的利好空间,但商机有限。”江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光伏在农村市场的推广条件是不成熟的,光伏配套措施和经验都不具备,比如制度建设、技术问题等存在欠缺。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投资回报周期的考验。“从投资回报上看,建设一套完整的光伏系统,动态投资回收期接近20年,这将打击人们使用光伏电站以及光伏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任浩宁说,“农村家庭可能无力承担建设简易家庭光伏电站的数千元成本,这将严重阻碍光伏下乡的推广力度。”
尽管目前业内对农村市场对于光伏发电的承受力还存在诸多疑虑,但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国内企业的经验,一个占地半亩的农村塑料大棚,装上几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总投入须达12万-13万元,财政可补贴3万-4万元,农民投入2万-3万元,剩下的靠银行贷款解决,这对于开发商来说仍属可承受的范围。
并网瓶颈
尽管利好消息不断,但似乎并未唤醒“冬眠”的光伏业。
日前,科技部针对光伏产业的调研工作已经完成,本次调研选取了江苏、浙江和青海为样本地区,代表南北两线分别进行,目前调研已经完成。科技部将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形成最终报告,预计6月份将递交国务院。调研结果显示,有些光伏发电站被“弃光限电”的比例达到40%,处境好的企业开工率尚不足80%。
光伏“入冬”,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光伏业产能过剩,但并网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也是原因之一。
“多余电量并入当地农村电网时,涉及到并网审批及技术障碍,确实是光伏下乡亟须解决的棘手问题。”江平告诉时代周报。
为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上网,国家电网公司已于2012年10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6兆瓦以下太阳能发电项目可并网,国家电网承诺,将免费提供接入服务,并且全额收购这些项目富余的电量。
“并网难题的突破,能够有效刺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国家在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方面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这将为今后光伏下乡的并网逐步扫清政策障碍。”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主任林伯强表示。
不过,林伯强强调,目前规模较小之时,电网或许没什么利益损失,但一旦市场起来了,规模扩大了,电网的压力就大了,电网公司在配电网接入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建设光伏发电站一直是光伏业的主要市场,但“在实现大比例接纳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同时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控制成本”,这是全球电力发展的共同难题。
为此,国家电网能源学院副院长蒋莉萍认为,必须加强规划、建设方面的发展协调。“具体而言,是指加强电源项目与电网规划建设之间、变动性电源(风电、太阳能等)与常规电源(尤其是具备可调节能力电源)之间的协调。”
[#page#]
蒋莉萍表示,这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预测技术、大容量输电技术、智能用电互动技术、系统控制与调度运行技术、储能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技术手段。同时,还应注重从双向提升“友好性”,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具备接近传统电源的“负荷跟踪”能力,提高常规可调节电源的运行灵活性和调节能力。
“实际运作中,并网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光伏发电是有季节性的,甚至每天都不一样,现在小规模并网可能还好一些,但大规模发电站的并网对电网的要求就非常高。所以必须加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电力系统。电网在能源系统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构建跨区大电网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等方式来实现。”任浩宁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重新洗牌
光伏行业自2007年开始,出现了盲目扩张的“增长的陷阱”,过多的投资扰乱了市场的供给需求平衡。
“如鼓励光伏行业兼并重组方面,这对目前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来说是个很有效的措施。除此之外,产业间的兼并重组也将有利于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有效解决产能过剩、产品技术创新等问题都将产生很大影响,不过这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多的鼓励措施来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任浩宁如是说。
“从企业角度讲,解决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不过,整合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发展,通过这次教训,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更好地把握市场风险。”林伯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林伯强表示,光伏行业是新能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期望在国际上站在产业前沿的朝阳行业。不能由于一些国家、一些市场的贸易保护使其受挫。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政府需要对光伏行业施以援手。
林伯强强调,“救市”不是救企业,而是救行业。政府应该在光伏企业整合的过程中,尽量把手从企业当中抽出来,将企业的优胜劣汰交给市场决定。目前政府最需要做的是,从产业链的终端把国内市场做大,采取优惠政策和补贴支持,把光伏利用迅速做大,从而扩大对光伏设备的需求,弥补国外市场萎缩造成的损失。
“政府就是要看怎么救,光补贴是不行的。光伏产业最大的问题是产品过剩,补贴之后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将会产生新一轮的产品过剩。”为此,任浩宁建议,“政府应该为光伏业制订一个行业规范,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更好地发挥优势企业的竞争力。落后企业也会自动淘汰。”
除开拓国内市场、兼并重组外,光伏企业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优势,也将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江平认为,解决光伏产业当前困境,上游制造企业要发展壮大,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下游应用企业要抓住这次光伏应用的机遇,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的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系统解决方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