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开拓新市场摆脱对欧盟依赖

2013-06-09 11:34:13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428

摘要:  晶澳在初裁结果公布的前一天,举行了一场“中科院—晶澳2013光伏发展研讨会”,会议主要就未来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进行了研讨,其间,与会专家和业内高层也谈到此次欧盟双反对世界光伏行业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光伏企业如何在逆境中突围。

关键字:  晶澳光伏反倾销关税税率

据江苏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负责人表示,江苏作为光伏大省,此次欧盟“双反”涉及其100多家企业,金额近百亿美元。作为欧盟双反的强制应诉企业,位于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企业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对欧盟双反的强制应诉企业之一,其在初裁结果公布的前一天,举行了一场“中科院—晶澳2013光伏发展研讨会”,会议主要就未来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进行了研讨,其间,与会专家和业内高层也谈到此次欧盟双反对世界光伏行业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光伏企业如何在逆境中突围。

晶澳太阳能生产车间一角

图为晶澳太阳能生产车间一角

企业应对

开发区晶澳开拓新市场摆脱对欧依赖

“几个月前,我们就将市场重心从欧洲转向其他市场。”晶澳(扬州)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王月朝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出货量日本市场占四成,国内市场占三成,欧美外的其他市场占三成,而出口到欧洲的已经很少。”

去年10月,欧盟公布了对华光伏反倾销调查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其中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6家为强制应诉企业。这与晶澳将市场重心从欧洲转移的时间大抵相同。

根据惯例,强制应诉企业将获得单独关税税率。欧盟将对强制应诉企业分别计算倾销幅度及关税税率。“税率高低对企业而言意义不大。”某光伏行业业内人士参照去年美国“双反”的情况告诉记者,以光伏企业毛利率在10%左右来说,30%的税率和200%的税率对企业而言,都意味着一扇大门的关闭。

不过,就像扬州晶澳所做的,国内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欧美外的新兴市场以及迅速启动国内市场,以此来应对欧盟“双反”。晶澳太阳能首席运营官谢健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行业复苏勾勒了一幅谨慎乐观的图景,“在全球太阳能市场上,中国在政府强力支持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买家。”

业内声音

光伏行业低谷恰是技术研发好时机

“从美国的双反开始,现在又是欧盟的双反,这对太阳能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CTO刘勇表示,这种影响体现在对光伏行业和中国光伏企业的巨大冲击。中欧间每年在光伏行业的贸易额有上百亿美元,在自有贸易中横加限制,导致的是双输的局面。”

[#page#]

“光伏行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清洁能源的使用起到了非常积极、有益的作用。”刘勇直言,中国光伏企业在过去几年对光伏行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让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因而对一些国家的竞争对手提出了强力挑战。”

“面临这样的困难,大家都在想办法渡过这个难关。”尽管身处光伏的“寒冬”,但是刘勇所在的晶澳太阳能却在逆势中发展,积极开拓世界其他新兴市场,同时快速启动国内光伏市场,这是一个相对行之有效的对策。

刘勇同时表示,“希望国家能够把各部委的力量协调到一起,把好政策落实到位,迅速启动国内市场,这能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真正解决中国光伏企业的现实困难。”刘勇认为,更加重要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方面取得进步。“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地发展,必须要以科学技术作为根基。”

“在光伏行业发展遇到低谷的时候,正是技术研发的好时机。”刘勇毫不讳言,欧盟双反其实“危中藏机”。“行业比较好的时候,很多资源都被用来抓产能,反而是行业低谷时,企业才开始重视科研。”

专家支招

推广光伏应用,迅速启动国内市场

“这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院士褚君浩表示,坏事是欧盟双反可能将世界很多地区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进程无限推延了;好事是可以促进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发展。在褚君浩看来,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最近确实碰到一些困难。“能源和环境在当今世界是两个特别重要的发展问题,而太阳能利用是可再生能源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尽管近期有一些困难,但是前景和未来发展还是很好的。”

“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讲,现在不是寒冬,而是从寒冬走向春天的一个转化过程。”褚君浩认为,国内市场是很重要的,同时太阳能也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和创新转型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双反对我们光伏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阻碍,但是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发展国内的太阳能市场,来架起更多太阳能发电站,来消化这部分产能。”

对于在“双反”背景下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褚君浩认为重点是要抓好两方面的事情。一是推广应用,二是加强研发。

褚君浩表示,通过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来提高光伏企业的技术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尽管目前的太阳能电池价格已经比较低,但这是企业为了将产品卖出去而降低利润的结果。技术降成本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