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双反”是转败为胜的唯一筹码吗?

2013-07-15 10:14:30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点击:1017

摘要:  目前,中国的多晶硅行业像是交了霉运一样,一方面,持续下跌的价格导致国内为数不多的企业陷入了“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另一方面,又迟迟等不来我国对欧盟等国多晶硅“双反”调查的最终落地。很显然,“内忧外患”已经成为了多晶硅行业的真实写照。

关键字:  多晶硅太阳能

多晶硅价格从去年年初的230元/公斤下跌到102-135/公斤,且这种下跌趋势还在继续。目前,中国的多晶硅行业像是交了霉运一样,一方面,持续下跌的价格导致国内为数不多的企业陷入了“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另一方面,又迟迟等不来我国对欧盟等国多晶硅“双反”调查的最终落地。很显然,“内忧外患”已经成为了多晶硅行业的真实写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告诉记者,经过他们对国内多晶硅行业的调研后发现,目前,国内多晶硅已经陷入了大规模的停产境地。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已投产多晶硅企业为43家,仅剩6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企业均已关闭生产线,既有86%企业已经停产。

记者了解到,情况更遭的是,多晶硅其产能利用率也大幅下降,如果考虑已经关停的企业,那么,国内整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30%。

在行业研究员李俊华看来,多晶硅行业的大规模停产,主要是因为产业扩张过快,在短短几年就成为了全球多晶硅产能大国,这远远地超过了需求的增长速度。使国内多晶硅产业竞争激烈,价格也越打越低。

李俊华告诉记者,国内多晶硅企业目前正在遭受着国外大量低价多晶硅的冲击,可以说,国内多晶硅行业举步维艰。

据海关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7265吨,环比增长12.93%,同比增长17.46。

大量国外多晶硅进入中国,且数量逐年增多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决策层的关注。2012年11月1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及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11月26日,商务部再次公告称,将对向原产于美国、韩国以及欧盟的进口太阳能及多晶硅收反倾销税以及对上述多晶硅追溯征收反补贴税进行调查。

据硅业分会相关人士表示,4月份国内多晶硅进口重现量增价跌的态势,要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对欧、美、韩三国启动多晶硅双反调查相关措施必须加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对美、韩国及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裁决的预期,我国多晶硅价格从2月份价格上涨至13.8万元/吨,到了3月份,价格也在持续增长。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国内多晶硅企业并没有等到“双反”的利好消息,前期这种预期效应开始慢慢减退,多晶硅价格从4月份也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落。此时,国内多晶硅企业再次面临来自美、韩等国进口多晶硅的“打压”。

多晶硅行业分析认为,由于中国对进口多晶硅实行“双反”调查一拖再拖,也使国内企业陷入尴尬境地。

2013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较去年有明显下滑。国内多晶硅产量2.8万吨,同比下滑23.6%。其中仅国内最大生产企业江苏中能一家产量已超过2.2万吨,占国内总产量78.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多家多晶硅企业处境艰难,对外,多晶硅双反措施如不出台,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近8成的进口多晶硅,仍将以低价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

当前,进口多晶硅价格要比国产价格要低,且物美价廉,受进口多晶硅的冲击,现在国内企业像江苏中能这样的大企业都在低于成本销售,也就是说,在做着贴钱的生意。

那么,中国面对国外大量低价倾销的多晶硅,“双反”是拯救国内行业的唯一筹码吗?

李俊华认为,多晶硅行业现在需要借助政府力量,除了要推进“双反”调查,阻止国外多晶硅倾销加剧外,还要提升国内内需市场,解决市场结构失衡问题。

班文文表示,“双反”也并不一定是唯一的筹码,目前国内企业应用比较多的是改良的西门子法技术,这种方法成本最低也在18美元/公斤,而美国REC应用的是流化床技术。这种技术能降低成本至10美元/公斤。目前,国内企业应该对技术进行改良,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使我们的多晶硅产品比进口的更有优势也是一条出路。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