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不能再做政府“宠儿”

2013-07-30 09:59:1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  7月27日,中欧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达成价格承诺安排,预示着这场历经波折的反倾销调查争议,终于在双方努力下找到了“双赢”出路。

7月27日,中欧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达成价格承诺安排,预示着这场历经波折的反倾销调查争议,终于在双方努力下找到了“双赢”出路。

这次中欧以协商方式化解光伏贸易争端,为中国处理贸易摩擦提供了一个良性样本。中国充分借助了欧盟内部的分歧,如欧盟光伏产品原材料与生产设备制造商等反对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同时适时推出对欧盟多晶硅和葡萄酒发起反倾销调查,增加了博弈筹码。政治层面上,仍处在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欧盟各国也需考虑“贸易战”对双边关系影响,如主要由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推动的反倾销调查,就遭到德国等的明确反对,这为中国提供了借力打力的机会,享受到了自利博弈衍生的利好。当然,近年来中欧双边贸易摩擦均以合作博弈方式良性解决,也凸显双方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共生共荣关系。

不过,目前双方尚为最终签署和解协议,且即便最终签署协议也仅是暂时缓解了光伏行业的危机,而其内含的深层问题必须得到应有的反思和处理。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命运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起初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战略产业高速扩张,导致产能过剩,然后是在美欧分别发起的“双反”调查下爆发全面危机,江西赛维、尚德等领头企业从地方政府的宠儿变成累赘,甚至濒临或已宣布破产。从试图“超车”到“翻车”,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违背市场规律,而导致企业盲目扩张产能。这一错误必须得到纠正,但其根本是改革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机制,并降低地方政府对企业事务的参与和干预程度,使其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度条件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来。

一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保护主义风潮抬头的情况下,这一做法风险太大。7月中旬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八条),主旨是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开发国内市场的思路值得肯定,但路径选择必须谨慎。一些光伏业内人士开始借国八条推出之机,呼吁政府给予补贴或融资支持,但事实上政府很难替代市场来甄别不同产业的发展潜力,补贴等扶持不仅不能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还会打乱市场价格信号,造成资源低效配置,因而或许应当预见性地摒弃过度依赖补贴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免重蹈覆辙。

还应看到,这次中欧协议只是避免了最坏结局,但中国仍将面临价格下限和数量限制,产能过剩短期内难以缓解,不少光伏企业仍将经历痛苦挣扎。随着光伏企业竞争激烈化,希望政府能摒弃选择优质企业扶持和在企业重组中“拉郎配”思路,使企业在公平竞赛场上实现自然的优胜劣汰,纠正过度扩张弊病,实现整个产业的健康重整。而政府的作用应集中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尤其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场外部危机转化为机遇。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