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光伏需摆脱欧盟依赖症
摘要: 对于新兴的海南光伏制造企业而言,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峰回路转,无疑将给严重依赖欧盟市场的光伏产业带来重大利好。
7月27日,中国光伏产业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达成价格承诺,双方或确定0.57欧元/瓦的价格承诺底线和7吉瓦(1吉瓦=1000兆瓦)配额,结果好于征收高额关税。这意味着赶在8月6日欧盟关闭磋商窗口前双方达成共识,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原则上无需征收47.6%的高额反倾销税。
对于新兴的海南光伏制造企业而言,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峰回路转,无疑将给严重依赖欧盟市场的光伏产业带来重大利好。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中欧贸易争端双方达成和解,给了包括海南在内的中国光伏企业喘息之机,但并不意味整个产业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对我国光伏产业甚至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失为一记警钟,甚至是一种倒逼。
倒逼企业寻求多元化市场
对于中欧光伏“双反”案获突破性进展,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英利绿色能源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29日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形成新的价格机制之后,中国光伏企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规则。”他说,价格提升后,中国光伏企业针对欧盟的出口量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集团不会放弃对欧洲市场的开发,还将会寻求更多的机会,继续扩大欧洲的市场份额。近两年企业加大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开拓,以摆脱对欧盟的单一依赖。
事实上,包括英利、晶科能源这样的业界大佬在内,他们虽然有过对“欧盟高额关税”的担忧,但对欧盟市场却一直保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
“欧盟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启动较早,价格机制和运营机制都很完善,当地的居民环保意识很高,普遍接受能力很强,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王志新解释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欧洲市场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销售网络体系,这些也正是相较于在别的市场发展的优势。”
据介绍,英利2012年针对欧盟的出货量占总出货量的比重为62%,今年一季度为53%,二季度可能大幅下滑到35%或更低。与此同时,来自南非、约旦、秘鲁、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订单已经越来越多,英利集团今年3.2吉瓦至3.3吉瓦的出货量目标不变。
海南基地重要性与日俱增
在欧债危机阴霾未散、欧盟“双反”案影响及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国内光伏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英利集团的四大产业园区之一,今年以来,海南英利在重重压力之下,及时调整策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较好地实现了计划目标任务。
海南英利相关负责人说,尽管国际经济尚有不确定性,但国内已形成稳增长的主旋律,光伏行业下滑基本触底,经历这两年的整合后,将于2014年呈现大幅反弹。在此阶段,海南英利将靠品牌、靠规模、靠技术去支持,等待光伏行业黎明的到来。
据透露,英利集团已决定分别在天津、海南两基地新增1吉瓦的能力,并于2014年末形成5吉瓦的规模。其中,利用海南的资源、区位等优势,英利集团短短三年就将集团总部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核心的综合能源产业群成功复制到海南,初步建成海南综合能源产业集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