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未来发展探析
面对缤纷多彩的 MCU 世界,如何在新品设计,老产品更新换代中正确的选择芯片和供应商将是要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题目,因为无论是产品的更新还是 MCU 的更新速度都远远超出设计者预想,正确把握 MCU 发展趋势,利用 MCU 帮助产品创新是电子设计者正在考虑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半导体公司纷纷表现出对 MCU (微控制器 / 单片机)市场的关注,相继推出新型的 MCU 芯片,飞思卡尔公司在 6 月 17 日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 飞思卡尔技术论坛上宣布 MCU 将是他们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产品线,除了继续引领汽车电子领域 MCU 的优势外,将重视通用 MCU 的发展; ARM 体系结构在嵌入式微处理器市场高速增长带动了 ARM 在 MCU 市场优势的领先,继 ARM7TDMI 获得成功后, Cortex-M3 以高性能,低功耗和低费用正在成为新一代 32 位 MCU 的主流; 8/16 位 MCU 继续保持市场产量的优势,各种 8051 结构依是 8 位 MCU 的主流,传统 8 位 MCU AVR 、瑞萨 R8C/Tiny 也纷纷发布新品, 16 位的 MSP430 在低功耗无线应用表现出众。
32 位大行其道
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和工业应用三大行业正在推动 32 位 MCU 的广泛采用, Gartner 的数据显示,到了 2012 年, 32 位 MCU (加上 32 位智能卡)的整个数量将非常接近 8/16 位 MCU 总合,但是销售额将超过 8/16 MCU 。(见图 1 )。这也不难看出老牌的 8/16 位 MCU 厂商 2008 年纷纷进入 32 位市场,推出和其 8/16 位保持兼容的 32 位 新品的真正原因了:谁也不想放弃 32 位 MCU 的这道大餐,况且盛筵还远没有开始呢。比如 Microchip 2008 年发表了 PIC32 就是希望在稳定其用户在向 32 位升级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