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如何突破增长极限 阿梅里奥任务绝不轻松

2005-12-26 09:00:41 来源:财经
  联想换帅 
  北京时间12月21日凌晨,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PC)厂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992)突然宣布易帅——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CEO)兼总裁斯蒂芬M沃德(Stephen M Ward)正式离职;接替他的职务的,则是威廉J阿梅里奥(William J Amelio)。
  就在美国时间12月20日上午9时之前,阿梅里奥的头衔,还是全球最大的PC厂商戴尔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及日本业务总裁。
  这是一个颇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消息。刚好在一年前的12月8日,联想才正式宣布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并购行动。
  沃德的成绩单
  早在联想宣布并购后不久,原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就曾对记者表示,“最大的问题就是高层分裂,队伍崩溃,这是最严重的问题。只要不出现这种问题,即使出现客户流失等状况,都不会是不及格的分数。”
  按此标准衡量,沃德的成绩不算糟糕。从联想截至2005年9月30日中期财报的情况看,新联想的营业额达到了481亿港元,净利润也超过7亿港元;虽然其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超过5%被摊薄到只有1.5%,然而,能不被此前巨额亏损的IBM个人电脑业务拖垮,已让联想松了一口气。
  今年11月,杨元庆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专访时,也对联想此番整合作出高度评价。他指出,当年惠普和康柏合并的时候,客户一度流失了20%,而联想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局面。
  从IDC公布的数据看,2005年三季度,联想的全球PC市场份额为7.7%。这个数字,比2004年同期联想加上IBM PC的8.0%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同期戴尔和惠普的市场份额仅微升了0.1个百分点,整合阶段没有被竞争对手乘虚而入已属不易。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联想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激增了30%。
  据《PC WORLD》最近在美国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联想台式机的可靠性,与惠普、戴尔等众多厂商一起被评定为“平均水平”级;而其笔记本电脑,更与苹果一起,成为仅有的两个被用户评定为“优于平均水平”的厂商。
  总的来看,投资者对于整合的表现还算满意。过去一年中,联想在香港联交所的股价几乎翻了一倍,一度上升到3.90港元;目前虽有调整,但仍维持在3.50港元以上。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联想面临的压力比收购时减轻了。
  分析人士指出,联想之所以整合顺利,除了自身因素,也与大势密不可分。2004年,人们一度以为全球PC市场的增长已到顶点,但事实是,在低价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的推动下,2005年全球PC的增长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德意志银行以及投行贝尔斯通均预测,2005年全球PC销量将增长16%。
  联想避免了最坏的结果,但由于销售费用及管理成本急剧增加,联想1.5%的净利润率令人难以安枕。同期(2005年前三个财季),戴尔的净利润率超过了6%,惠普也超过了5%。
  联想什么时候能恢复到5%以上的盈利水平?留给它的时间并不长。业界普遍预测,在2006-2007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内,全球PC市场仍有望保持长期增长势头。这也应是联想完成艰难调整的“最好窗口时间”。
  继任者阿梅里奥
  12月22日,联想恢复交易当日,其在香港的股价下跌了超过四个百分点。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担心沃德离开之后,原有的企业客户会降低忠诚度,因而将联想的评级从“跑赢大市”调低为“中性”,反映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担心。
  投资者担心的是,沃德的离开,会引发联想中原来IBM高层的连锁反应,进而导致仍在观望中的客户选择“用脚投票”。
  《商业周刊》12月21日的一篇文章也强调,原IBM高级管理层的留用,对联想仍至关重要。因为阿梅里奥虽然也有19年的IBM经历,但进入联想之前,其所服务的戴尔从来不是以技术创新著称的,它的“杀手锏”只有一个——低成本。
  在美国硅谷的很多人士看来,沃德的离任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他们认为,在IBM效力26年的沃德业绩乏善可陈,并不属于“一流的”的领导者。
  “沃德对于新联想而言,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合作态度。”一位曾在IBM工作过十多年的硅谷分析师告诉《财经》:“这在整合过程中肯定很有用,但仅此而已。”
  但是,中国公司想在美国寻找一流的领导者,目前仍相当困难。当年,日本企业在美国就曾遭遇到同样的困境——让美国的主流商业界接受这样一家外国公司,总是需要时间。
  阿梅里奥出现的时机刚刚好。在2001年加盟戴尔之前,阿梅里奥的职务是NCR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负责该公司两大业务之一的零售及金融业务。此前,他还曾在IBM公司、AlliedSignal公司以及Honeywell公司工作。从1979到1997年,阿梅里奥在IBM先后担任过一系列的高级管理职务,其中包括个人电脑业务部门负责全球运营的总经理。
  今年1月,戴尔负责企业业务集团的副总裁斯蒂芬-菲利斯(Stephen J Felice)被派往新加坡,以“双总裁”之一的身份,与阿梅里奥一起负责亚太及日本业务。10月25日,来自新加坡、与阿梅里奥同一年加入公司的戴尔中国总裁符标宣布辞职。符离职之后,业界普遍猜测,已经被架空的阿梅里奥的离开,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导致阿梅里奥离开的,是2005年三季度戴尔在中国以及亚太区的市场表现。IDC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戴尔仍然占据第三名的位置,但其市场份额比前一个季度下降了1.4%;联想的份额则增加了0.7%,以34.5%的市场份额牢牢掌控着市场。方正也把其市场份额从上个季度的12.1%提高到12.7%。
  戴尔的三季度“忧郁症”,也传染到了整个亚太区以及日本市场。今年三季度,戴尔的PC出货量只占7.8%的市场份额,比上个季度下降了1%;联想的市场占有率则提高了1.9%,达到20.4%;惠普的市场份额也增加了0.4%,达到12.4%,进一步拉大了与戴尔的差距。
  《财富》在11月27日的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几乎在一夜之间,戴尔发现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其股价已从2005年年初的40多美元,一度下跌到11月的不足29美元;目前虽略有回升,但也只有30美元左右。
如何突破“增长的极限” 
  对于阿梅里奥而言,担任联想这个新兴巨人的CEO兼总裁,显然是一个突破“天花板”的机会。但摆在他面前的任务并不轻松。
  在阿梅里奥的任期问题上,杨元庆表示:“只要公司的业绩能够符合董事会的要求,那就是无限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董事会的要求会是什么,但如果不能尽快实现突破,实现两倍于市场的增长;阿梅里奥所扮演的,也注定是另一个“过渡者”,而不是“革命者”。
  在杨元庆看来,联想在中国之外的市场上,有两个存在交叉的主要增长点:一个是中小企业市场,自1999年之后,IBM在美国就退出了这一市场,只面向大企业以及在线销售市场;其二,则是诸如印度、墨西哥、巴西这样的新兴市场。
  今年11月,联想与美国OFFICE DEPOT连锁店正式合作,试图通过其向中小企业出售THINKPAD的笔记本。然而,这种试探是小心翼翼的,联想仅投放了有限几种型号的产品。
  短期之内撼动美国市场格局并非易事。目前,戴尔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33%,惠普也超过了20%,联想则只有不足5%。
  相形之下,市场更加细分和多元的欧洲市场的机会可能要大一些,尤其对于整体实力略逊一筹的后来者而言。台湾华人电脑先驱宏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目前它已成为欧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厂商,整体PC出货量也进入了前三位。
  根据计划,2006年2月,随着都灵冬季奥运会的开幕,首批联想LENOVO品牌的产品将进军欧洲。这也将是新联想,以及阿梅里奥要面对的最为现实和迫切的考验。
  就杨元庆所关注的中小企业市场而言,无论在中国还是整个亚太地区,都有着充足的增长空间。据市场调查公司AMI-PARTNER的统计,在中国,目前仍有超过60%的小企业(员工人数在1人-99人之间)未在日常运行中使用电脑。在俄罗斯,中小企业PC的普及率只有不足50%;而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这个比重更是低至27%和18%。
  而就新兴市场整体而言,增长空间显然更为可观。以中国为例,目前PC普及率只有4%多一些。在经济相对发达一些的巴西,PC的家庭普及率也只有17%。更诱人的是印度,目前的PC普及率更是只有1%多一些。今年二季度,根据IDC的统计,印度PC出货量首次突破了100万台。印度已连续两年保持了30%以上的PC增长幅度。
  目前,印度PC市场的领头羊为惠普公司,其市场份额为19%;排名次席的则是本土的HCL公司,约为13%;联想正以9%的份额紧随其后。在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联想仍有机会后来居上。
  然而,对于联想而言,挑战同样严峻。戴尔虽然面临增长的瓶颈,但仍处于上升区间,2005年三季度高达18%的全球PC市场占有率,比联想高出10%以上。惠普在经过近两年的徘徊之后,也呈现出强劲复苏的势头。联想要获得很高的“加速度”,才有可能完成这种超越。
  而在身后,除了日本、韩国厂商,以台湾宏基公司、明基以及华硕为代表的“台风”也来势汹汹;其中,又以经历过十多年国际市场磨砺的宏基最为抢眼。今年三季度,它在全球PC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达到了4.7%。
  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崛起,更加深了未来的不确定性。无论是IDC的预测还是GARTNER的预测都显示,2005年亚太地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的增长速度,都将超过30%,相当于台式机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
  现在的悬念是——联想能抓住这样的机会么?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