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产力”在电力工业中得到充分释放
2008-12-17 12:15:2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点击:1210
2008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对我国核电、火电、大型船舶、国防军工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极具意义的先进技术纷纷亮相。博览会上展出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代表当今国际火力发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30年来,在电力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方针指导下,电力行业的科技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绩,为电力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电网电压等级迈上新台阶
特高压输电示范项目是我国电网先进水平的代表。
目前,晋东南—湖北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即将投产,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开工,云南—广东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变电示范工程按计划推进。这些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将推动我国电力设备制造走向自主创新新阶段,抢占世界电力科技和设备制造技术的制高点。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力布局逐步改善以及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电网技术较快发展。
为实施“西电东送”,将西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我国于2003年9月启动了750千伏输电示范工程(青海官亭—兰州东),2005年9月线路投运,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高海拔下750千伏工程设计、制造、施工、调试、运行技术及工程建设管理的国家。
为确保三峡电力外送,我国推动以三峡电站为中心的全国联网。从1997年10月长寿—万县第一条±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到2007年湖北荆门换流站扩建完成,历时10年已有44项线路工程、55项变电工程、3项大容量、远距离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实施了150余项重大技术改造和20余项重大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全国联网,实现了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火电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在不到6年的时间,我国国产超超临界机组的总台数已经是国外研制17年投产的超超临界机组总和的4倍以上,最大程度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
3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旺盛,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对火电机组能效、污染物排放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火电技术飞速发展,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应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我国启动了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工程计划,“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列入国家“十五”863计划洁净煤技术主题研究课题,确定了玉环电厂作为100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的第一个工程。进入21世纪,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和发电侧竞争共同促进了超超临界快速上马,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技术引进或技术合作、国内制造、安装投产全过程。目前,全国已投产100万千瓦机组10台,在建或拟建项目超过50个、100台机组。
回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少数20万千瓦机组,到十多年前,我国30万千瓦火电机组尚需进口,再到现在30万千瓦、60万千瓦的大型国产发电机组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并逐步向100万千瓦级发展,火电机组的参数逐步向超(超)临界方向发展,在建的机组与发达国家的新建机组的效率、可靠性、环保性能等基本持平。
成绩令人欣慰,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公司一批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相继投运,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铜川电厂1号机组是我国首台国产60万千瓦空冷机组,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白马电厂和中国大唐公司开远电厂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实际运行标志着我国火电技术装备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大型空冷机组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的关键设备———气化炉的自主化研制已进入工程试用阶段,F级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整套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
水电技术进步取得突破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事之一,也是水电技术进步的典范。
三峡工程设计安装26台70万千瓦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居世界之最。
国家在采购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为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创造了条件,哈尔滨电机厂和东方电机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了水轮机水力设计、定子绕组绝缘、发电机蒸发冷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各自承担了三峡右岸电站四台(套)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任务。
运行实践表明,国产机组主要指标上优于左岸进口机组,实现了国产化7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突破。另外,左岸电厂的计算机控制装置系统,采用与国际先进制造商共同开发产品,在右岸电站完全采用国产化计算机监控系统,标志着我国的水电站自动化、信息化达到了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跨入了世界技术的先进行列。
通过15年的三峡工程建设,在截流和围堰技术、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双线五级船闸高边坡和金属结构技术和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与安装技术等许多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创造了百余项工程技术世界之最,谱写了水电史上的新篇章。
正是依托一个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我国水电技术进步明显。在大型水电机组国产化方面,我国水电机组国产化道路选择了一条引进先进设备和引进核心技术并举的方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型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控制自动化技术正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未来我国水力发电发展又迎来了新的黄金时期,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危及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一大批大型、巨型水电站正在建设中,电厂站群和流域梯级水电站的监控技术要求更高,对智能化、人性化、可选择性、用户二次开发技术的需求,电厂设备运行中状态监测、事故诊断以及状态检修技术的需求,成为今后电厂运行中的热点技术,也是技术发展的方向。
新能源技术取得良好开端
我国核能发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引进型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控股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开工,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区的一批项目处于开工前准备阶段,为实现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十几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2007年3月,我国第一台国产单机0.15万千瓦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在新疆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风电机组国产进程步入新的阶段。根据我国发展的要求,2010年左右要实现陆地单机800千瓦~2500千瓦自主创新风电机组的产业化,2015年实现海上单机容量3000千瓦风电机组的产业化,才能保障我国风力发电的顺利发展,实现预期目标。
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技术密集型基础性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进步,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可持续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力工业在优化电力结构和技术等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应对国内国际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等方面,科技进步将继续发挥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30年来,在电力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方针指导下,电力行业的科技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绩,为电力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电网电压等级迈上新台阶
特高压输电示范项目是我国电网先进水平的代表。
目前,晋东南—湖北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即将投产,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开工,云南—广东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变电示范工程按计划推进。这些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将推动我国电力设备制造走向自主创新新阶段,抢占世界电力科技和设备制造技术的制高点。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力布局逐步改善以及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了电网技术较快发展。
为实施“西电东送”,将西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我国于2003年9月启动了750千伏输电示范工程(青海官亭—兰州东),2005年9月线路投运,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高海拔下750千伏工程设计、制造、施工、调试、运行技术及工程建设管理的国家。
为确保三峡电力外送,我国推动以三峡电站为中心的全国联网。从1997年10月长寿—万县第一条±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到2007年湖北荆门换流站扩建完成,历时10年已有44项线路工程、55项变电工程、3项大容量、远距离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实施了150余项重大技术改造和20余项重大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全国联网,实现了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火电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在不到6年的时间,我国国产超超临界机组的总台数已经是国外研制17年投产的超超临界机组总和的4倍以上,最大程度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
3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旺盛,同时资源环境的压力对火电机组能效、污染物排放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火电技术飞速发展,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应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我国启动了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工程计划,“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列入国家“十五”863计划洁净煤技术主题研究课题,确定了玉环电厂作为100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的第一个工程。进入21世纪,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和发电侧竞争共同促进了超超临界快速上马,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技术引进或技术合作、国内制造、安装投产全过程。目前,全国已投产100万千瓦机组10台,在建或拟建项目超过50个、100台机组。
回首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少数20万千瓦机组,到十多年前,我国30万千瓦火电机组尚需进口,再到现在30万千瓦、60万千瓦的大型国产发电机组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并逐步向100万千瓦级发展,火电机组的参数逐步向超(超)临界方向发展,在建的机组与发达国家的新建机组的效率、可靠性、环保性能等基本持平。
成绩令人欣慰,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公司一批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相继投运,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铜川电厂1号机组是我国首台国产60万千瓦空冷机组,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白马电厂和中国大唐公司开远电厂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实际运行标志着我国火电技术装备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大型空冷机组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的关键设备———气化炉的自主化研制已进入工程试用阶段,F级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整套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
水电技术进步取得突破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事之一,也是水电技术进步的典范。
三峡工程设计安装26台70万千瓦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居世界之最。
国家在采购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为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创造了条件,哈尔滨电机厂和东方电机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了水轮机水力设计、定子绕组绝缘、发电机蒸发冷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各自承担了三峡右岸电站四台(套)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任务。
运行实践表明,国产机组主要指标上优于左岸进口机组,实现了国产化7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突破。另外,左岸电厂的计算机控制装置系统,采用与国际先进制造商共同开发产品,在右岸电站完全采用国产化计算机监控系统,标志着我国的水电站自动化、信息化达到了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跨入了世界技术的先进行列。
通过15年的三峡工程建设,在截流和围堰技术、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双线五级船闸高边坡和金属结构技术和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与安装技术等许多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创造了百余项工程技术世界之最,谱写了水电史上的新篇章。
正是依托一个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我国水电技术进步明显。在大型水电机组国产化方面,我国水电机组国产化道路选择了一条引进先进设备和引进核心技术并举的方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型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控制自动化技术正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未来我国水力发电发展又迎来了新的黄金时期,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危及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一大批大型、巨型水电站正在建设中,电厂站群和流域梯级水电站的监控技术要求更高,对智能化、人性化、可选择性、用户二次开发技术的需求,电厂设备运行中状态监测、事故诊断以及状态检修技术的需求,成为今后电厂运行中的热点技术,也是技术发展的方向。
新能源技术取得良好开端
我国核能发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引进型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控股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开工,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区的一批项目处于开工前准备阶段,为实现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十几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2007年3月,我国第一台国产单机0.15万千瓦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在新疆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风电机组国产进程步入新的阶段。根据我国发展的要求,2010年左右要实现陆地单机800千瓦~2500千瓦自主创新风电机组的产业化,2015年实现海上单机容量3000千瓦风电机组的产业化,才能保障我国风力发电的顺利发展,实现预期目标。
电力行业作为重要的技术密集型基础性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进步,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可持续发展,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力工业在优化电力结构和技术等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应对国内国际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等方面,科技进步将继续发挥支撑保障作用,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