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ED行业亟待核心技术扩充产业链
摘要: 正当led照明产业春潮般发展过后,出现了投资过热的争议,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下,狂热的发展将透支未来的产能和市场。
正当led照明产业春潮般发展过后,出现了投资过热的争议,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下,狂热的发展将透支未来的产能和市场。
在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概念的推动下,LED成为热点产业,引来嗅觉灵敏的投资人热力追捧。高盛证券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LED市场规模从2008年到2010年的年复合成长率预计为18%。
LED行业井喷产业链缺失
作为全球瞩目的新一代环保光源,LED以其高亮度、低热量、长寿命等优点,被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绿色照明光源。目前,我国已将半导体LED照明列入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现在已经形成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封装集成、LED应用的产业链。
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国内LED产业以井喷之势迅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我国LED照明产业,上游企业有近60家,中游器件封装企业有1000多家,下游应用企业有2000多家,就业人员超过80万人。2009年半导体照明上中下产业的产值为827亿元。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调研报告显示,如今,LED照明已经超越背光源成为LED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市场。到2015年,LED在国内照明市场的产值渗透率将达到1/4。
与此同时,不少投资机构也看好了LED行业的美好前景。“正如数码产品代替胶卷一样,LED灯将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代替传统白炽灯。”北京申安投资集团董事长庄申安说,“在市场的吸引下,很多企业都想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南方很多制药厂、酒厂都在做LED照明。”
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LED企业3000余家,其中,年产值上亿的只有140家。然而,在这140家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的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超过5亿元的也只有少数几家,大部分在1亿-2亿元之间。可见,虽然我国LED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
除了规模较小之外,目前国内LED的产业链也不完整,关键环节往往缺失,面对德国、日本、美国的专利问题时,国内LED企业不得不绕路而行,另辟蹊径。
目前国内光电企业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下游的应用领域,在上、中游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大公司和我国台湾的一些企业已经垄断了大部分LED核心技术,国内企业只能把目光转向技术含量较低的下游应用市场。
缺乏核心技术,尽管市场预期如此之高,但现阶段,由于盲目发展,我国LED照明产业暴露出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一边是LED产业迅猛地发展,一边却是技术与设备的捉襟见肘。这是中国LED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来自日、美、欧的五大国际厂商代表了当今LED的最高水平,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收入上,更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垄断,50%以上的核心专利都掌握在这五大厂商手中”。
目前,LED外延片生产技术主要采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而MOCVD设备主要被两大寡头德国的AIXTRON公司和美国VEECO公司垄断。相关数据表明,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了92%。并且,美欧国家掌握着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制造环节的核心技术,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企业拥有LED产业链上游区域85%-90%的原创性发明专利。
相关调查显示,封装是我国的主要研发和申请领域,专利申请数占总体的39%,而在产业上游的外延和芯片方面,我国研究和生产起步较晚,专利所占比例较少。
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认为:“就整体水平而言,我国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两年左右的差距。”
加强研发重视专利
市场竞争压力下,LED产业要想真正突破发展瓶颈,在市场上掌握话语权,就必须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以及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够具备发展后劲。同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把重点放在新产品的开发,专利的申请和质量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上,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市场机会,调整本公司的市场及产品定位,突出自己的优势,与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和拓展市场。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中心专利开发和授权许可部部长王华钧表示:“面对国外公司的"虎视眈眈",国内企业更应苦练"内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重点研发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新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与国外公司展开许可、合作。”
对于专利研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金生指出,“可以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模仿创新,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改进,提高其技术效果,申请改进型专利,这是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此外,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也是促进我国LED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毛金生表示,国内有些研究机构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有些企业则具有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要强化合作意识,促进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