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削减增长目标 超极本市场拓展遇阻

2012-07-20 13:57:12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点击:1183

 

  7月19日消息,英特尔18日发布的2012年第二财季财务报告显示,该季度英特尔销售总收入为135亿美元,净利润为3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129亿美元营收、29亿美元净利润的业绩。尽管如此,英特尔表示,由于宏观经济不稳定,将削减公司2012年销售增长目标,并下调下半年客户消费预测。

  IT商业新闻网获悉,在业内人士看来,英特尔超极本当前在市场上的表现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长,让英特尔始料未及。

  据英特尔的财报显示,第二财季的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是数字中心集团,净营收为28亿美元,同期增长达14%。相比之下,其他的业务增长缓慢。PC客户集团二季度净营收为87亿美元,同期增长仅为3%,其他架构集团净营收为11亿美元,同期增长也仅为3%。

  英特尔总裁兼CEO保罗?欧德宁表示,“总体上,上半年的业务情况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但他同时认为,客户消费的增长并不能在2012年下半年得到很快恢复。

  由于美国和欧洲的需求减弱,最近几个季度,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现在,这种增长开始放缓。

  保罗?欧德宁表示,2012年英特尔依然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增长,并继续预测下半年的业绩胜于上半年。但英特尔还是将2012年营收增长预期下调为3%~5%,具体销售额预期约556亿~587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受中国需求因素影响的并非英特尔一家。AMD此前预测第二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6%,但在上周却宣布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跌11%,该公司将下跌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和欧洲需求的疲软。英特尔最大的供应商应用材料公司日前也因中国需求下降而下调营收预期。

  业内人士认为,英特尔下调2012年增长预期与当前超极本销售不畅有直接关系。在2011年高调推出超极本后,英特尔今年年初预计超极本今年底在消费笔记本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40%,这一目标让业内吃惊。

  然而,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超极本并未对陷入停滞的PC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上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全球PC销量同比下滑0.1%,其中惠普和戴尔下滑幅度最大,出货量分别下降12.1%和11.5%。超极本的具体销量并未在公布的数据中提及,只以“很小”、“未对整体出货量增长产生影响”来形容。

  据另一家权威机构IDC的统计,上半年全球超极本出货量仅50万台,预估2012年全年顶多100万台。相比之下,苹果MacBook在今年上半年出货约280万台。IDC预计,截至2012年底,笔记本出货量将达到2.24亿台,超极本100万的出货量对于整个市场微不足道。

  IT资深观察家丁道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采访时认为,英特尔主导的超极本,由于配置过于标准化、价格过高,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脱节。他表示,超级本在价格上与MacBookAir差不多,但特点并不突出,导致销售不畅。

  而另一则有关英特尔的不好消息是,历时近两年的英特尔公司(异议人)与广州都乐电脑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一印科技集团(中国))(被异议人)关于“XP INSIDE”商标异议裁定终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近日下发裁定书,裁定英特尔公司所提异议理由不成立,“XP INSIDE”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为,“经审理,被异议商标"XP INSIDE"与异议人引证于类似商品上在先注册的“INTEL INSIDE”商标未构成近似。异议人称被异议人摹仿、抄袭引证驰名商标证据不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我局裁定:异议人所提异议理由不成立,“XP INSIDE”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这是继苹果赔偿赔唯冠6000万美元之后,中国企业又一次在与国外企业商标冲突中胜诉。

  知名IT行业律师赵占领分析说:“苹果之前高价购买了itouch商标,又与唯冠发生了IPAD商标转让纠纷,最终支付天价和解金,iwatch同样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加上之前的先例,iwatch商标转让的价格也会很高,苹果将会面临艰难的谈判。除非不使用这一商标,不延续i系列。由此可见,在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提前布局,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国内外已经有无数鲜活的例子,也都是惨痛的教训。”

  这场英特尔公司在中国内地首次类“INTEL INSIDE”商标的争议案,以英特尔完败,“XP INSIDE”商标权花落“笔电锋”而告终,无论对于因特尔,还是对于大陆同业、异类业者处理类似的高科技领域商标知识产权争议今后都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在速途网先前报道中还曾关注过苹果iwatch只能手表与北京网尚文化传播公司商标冲突的问题《iwatch商标已被国人注册 苹果或再陷商标纷争 》,由于iwatch只能手表还未在中国上市,问题还未凸显出来,但苹果不得不面临着下一个“唯冠”纠纷。

  “互联网领域很多创业企业这方面意识都比较薄弱,一旦通过辛苦经营打造了一定的品牌时,知识产权的问题将会凸显出来,这时往往面临高价购买或者更换品牌的两难抉择。”赵占领律师说。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