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伏巨头们的现状盘点
摘要: 纵观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需求跟不上产能使产业暂时性严重过剩,中美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板双反导致贸易战争形势一触即发、中欧太阳能双反或将启动、欧美国家乃至澳大利亚大幅削减光伏补贴等利空消息不断冲击已面临寒冬的产业,曾经的台湾光伏产业,也被业内认为是逆境生存的市场奇葩。
纵观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需求跟不上产能使产业暂时性严重过剩,中美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板双反导致贸易战争形势一触即发、中欧太阳能双反或将启动、欧美国家乃至澳大利亚大幅削减光伏补贴等利空消息不断冲击已面临寒冬的产业,曾经的台湾光伏产业,也被业内认为是逆境生存的市场奇葩。
而如今,据行业研究机构对台湾太阳能产业全年展望表示,台湾太阳能Q3产值又季增6.7%,在全球过剩产能仍未得到消化时,台湾光伏产量仍逆市递增,在全球市场仍然低迷的大环境里,似乎光伏寒冬里的一只独秀也“不堪寂寞”,也被“冰雪”笼罩,岛内的光伏巨头也大部分被寒冬“冻焉”。近来,台湾为抢救岛内太阳能产业,地方经济部也提出了3大策略,力挺光伏业的发展。
台湾的支持政策
经济部为协助太阳能厂商走出产业景气不佳现况,已拟订三大策略,包括由国发基金提供百亿元专案贷款;研拟海外抢单计划;公民营行库提供低利融资等,以用来协助太阳能厂商渡过难关,并且全力维持台湾排名全球第二的太阳能设备制造实力。
经济部表示,由于目前台湾的太阳能产业结构多集中于电池制造业,缺乏稳定出口,使得全球太阳能产业供需失对台湾的影响极为明显。因此,若是系统厂商若是积极至到海外设立电厂,预期将可同时带动中下游制造商,共同抢占海外出口市场。
经济部除了针对太阳能产业危机提出相关协助策略之外,也正针对面板、LED与DRAM产业研拟相关的产业协助计画。
岛内光伏巨头的现状
台湾茂迪上半年净亏损32亿新台币
台湾地区光伏电池制造商茂迪公布2012年上半年财务业绩。该企业在台湾地区的销售额为59.15亿新台币(1.976亿美元),不过净亏损达32.09亿新台币。茂迪上半年总销售额(含中国大陆销售额)为83.48亿新台币,净亏损为32.25亿新台币。
2012上半年,茂迪净亏损超过2011年的净亏损24.55亿新台币。受到多晶硅子公司AE Polysilicon关闭(五月宣布暂停)的负面影响,茂迪第二季度的净亏损就已达22.44亿新台币。
业内人士指出,6月订单良好,不过7月下旬订单开始被取消。8月市场情况还并不明朗,因此茂迪下半年赢利还颇具难度。
茂迪表示,201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1%。茂迪因暂停AE Polysilicon业务而损失14.92亿新台币。
茂迪指出,2012年上半年的净亏损也受到库存减计与长期材料供应合同取消的负面影响。
[#page#]
台湾新日光上半年净亏损22亿元新台币
8月20日,台湾太阳能电池商新日光能源科技宣布,2012年上半年净营收为70.55亿元新台币,净亏损为21.79亿元新台币。
“虽然第二季度太阳能电池的平均销售价格较第一季微幅下滑,但受惠于中国大陆、欧洲、日本及新兴市场等的强劲需求,使新日光第二季出货量持续增加”,新日光表示,公司的销货净额较第一季成长27.17%,销货净额为新台币39.49亿元新台币,但销售毛亏损为2.08亿元新台币,毛利率为负5.26%。
公司认为,来自于多晶硅长单的不利影响,已经在第一季度财报反应。因此,第二季毛利率较第一季已经大幅改善,公司第二季度营业费用为1.92亿元,故较第一季减少14.81%。
“虽然近期市场杂音甚多,但影响太阳能产业供需关系的主要指标将可望逐渐恢复平衡”,新日光能源科技表示,Solarbuzz仍预计2012年下半年市场需求有17.2 GW,全年约30GW,后市并不悲观,故新日光对第三季营收仍审慎乐观。
此外,新日光宣布,公司的子公司”永旺能源”近期于台湾取得十余件太阳能系统案,建置量约5MW。永旺将持续加强在台湾及美国电站的开发与投资,可望逐步推升未来电池与模块的需求。
中美晶6月营收继续走高 高效多晶硅加速量产
中美晶自结6月份合并营收为22.6亿台币,月成长率为6.95%,年成长率为77.77%,为近15个月营收新高纪录,而其中半导体贡献集团营收近8成,成为主要营收与获利成长来源。
在母公司太阳能硅晶圆业务方面,中美晶18%超高转换效率多晶硅片a4+超越目前市场普遍17%转换效率产品,吸引下游业者下单,中美晶正加速量产,预估a4+将占7月出货量的10-20%,并逐月成长,预计年底a4+将佔出货比重8成,成为主力产品,且a4+的单价较高,将有助改善中美硅晶太阳能晶圆业务的毛利率。
在半导体事业环球晶圆部分,6月合并营收为18.02亿,占集团总营收80%,成为主要营收成长动能。环球晶圆在台湾、美国、中国、日本皆设有生产基地以及研发中心,积极掌握产业脉动争取更多订单。
在蓝宝石事业部分,子公司中美蓝晶目前高亮度图案化蓝宝石晶圆(pss)占总出货量的99%以上,且扩产作业持续进行中,营收逐月走高,本月更开始转亏为盈,营收动能亦持续向上劲扬。
升阳光电光伏订单猛增 逆市扩招员工
近来,台湾光伏电池制造商升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olartech)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高位。该公司日前宣布计划于6月招募更多的员工。Solartech表示,今年5月产能利用率在75%左右。随着6月预计将达到满产,Solartech预计公司六月能达到收支平衡,但该公司拒绝对营收及利润做出任何预测。
据业内消息,随着订单的增多,光伏电池的平均售价不断上涨,Solartech认为六月订单能见度已十分清晰。
Solartech公布的5月营收为7.17亿新台币(2387万美元),较上月上涨8.99%,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76%。今年1月至5月,公司累计营收达30.58亿新台币,较去年下滑55.90%。
Solartech表示,由于人员数量的限制,一些设备并未投入运行。该公司认为三季度市场形势仍难以预测。
据该公司表示,大约有50%的订单来自于欧洲光伏市场。其余订单则来自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大陆。该公司指出,欧洲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然而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已迫使企业转战其他市场。由于相对较高的补贴额度,日本光伏市场的前景颇为诱人。
[#page#]
多晶硅跳水 台积电急撤茂迪
台积电在金融风暴后危机入市,入股茂迪,如今有意淡出。传统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面临原料、产品快速跌价两面夹杀,加上又得仰赖政府补贴,种种不健全的产业经营模式,应是台积电决定撤守茂迪,转战薄膜新领域的主因。
太阳能发电目前仅占人类总发电量不到5%,市场前景看好,但传统太阳能电池业技术门槛低,业界一窝蜂扩产,造成严重供过于求,业者财务压力大。在台积电之前,三星、英特尔等国际半导体大厂就已放弃传统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这片“红海”。
不仅台湾业者惨亏,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统计,大陆前十大太阳能厂累计债务高达175亿美元(约新台币5,250亿元),产业接近破产边缘。
传统太阳能电池业营运模式出了问题,是造成产业大灾难的最大原因。业界初期缺料,大家疯狂砸大钱抢料,随后竞争者愈来愈多,杀价抢单,不缺料之后,先前签下的高价料源成为庞大负担,加上产品快速跌价“两面夹击”,如同“挤牙膏”折磨业者,没人受得了。
昱晶太阳能稳坐台湾光伏市场的赢家
昱晶董事长潘文炎表示,太阳能2010年太好,昱晶当年大赚43亿元,是台湾赚最多的太阳能厂;但去年和今年第一季,昱晶都是在产业惨淡中,国内赔最少的太阳能厂,预估第二季亏损可望缩小,今年出货量上看1200MW,年成长4成。
昱晶去年出货量870MW,为全球第七大太阳能电池厂,对于整个太阳能市场,潘文炎表示,太阳能仍是成长很快的市场,2009年全市场仅8G、2010年倍数成长至17G、2011年价格不好太阳能安装市场仍达22GW,今年则预估将上看29GW的水准。
昱晶目前电池产能约1.5GW,今年预估会再新增一条高效率单晶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将在年底前完成。
昱晶总经理潘文辉则表示,因为中美的双反案,台湾电池厂受惠,去年到现在,昱晶稼动率都在9成以上,但他也提醒,台湾厂商不要重蹈大陆恶性竞争的覆辙,否则市场上将没有赢家。
昱晶于今(6)日公告5月份自结营收13.66亿元,月衰退7.7%。昱晶表示,为了要提升获利率,故昱晶拉升OEM代工业务的比重,降低固定成本分摊的压力。虽5月份营收较上月下滑,但5月份昱晶出货量仍向上成长5%,昱晶表示,近期公司感受到需求强烈,且产能利用率维持高档,随着新产能的开出,未来出货量可望再向上成长。
昱晶2011年营收188亿元,税后亏损15.89亿元,每股亏损4.69元。因亏损,昱晶2011年未配发股利。
友达光电或年底正式启动“欧盟计划”
友达光电本月15日表示正积极倡议其“欧盟计划”,此为业界首创的太阳能系统欧洲制造整合服务联盟,将以位于捷克的太阳能组件厂做为制造中心平台,提供欧洲所在地制造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太阳能组件,目前正积极与策略合作伙伴洽谈,预计今年年底可望正式启动。
友达光电太阳能事业本部总经理陈来助表示,欧洲太阳能市场近来正弥漫着反倾销的气氛,公司位于捷克的太阳能组件厂,拥有所在地制造的优势,能就近供应欧洲客户的需求,提升顾客竞争力。欧盟计划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利用资源共享的概念,将成为反倾销政策下的最佳解决方案。
据介绍,友达自2010年起于捷克的布尔诺设置太阳能组件厂,位处欧洲大陆中心。2012年产能为150MW,生产的组件更已获得UL、IEC、GSE与MCS等认证,并陆续与当地合作伙伴于德国、英国、意大利、斯洛伐克、捷克、保加利亚等地成功建立太阳能电厂。
友达光电是全球化的显示器及太阳能完整解决方案供货商。自2008年起进军绿能产业,建构垂直整合的高效率太阳能价值链,致力提供客户高效率太阳能解决方案。友达光电现有全球员工人数超过45,000人,分布于台湾、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世界营运据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