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靠财政补贴保风电是行不通的

2012-12-17 16:00:36 来源:大比特电子变压器网 点击:1397

摘要:  需要注意,政策为了鼓励刺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仅是刺激其中一环,而忽略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当前市场的产能过剩很好地说明了这样的做法行不通。必须建立连贯的产业链,互相推动和影响,才能形成循环和互动。

关键字:  可再生能源,  产能过剩,  财政补贴

被“双反”的光伏、“弃风”的风电、“入不敷出”的生物质发电,看上去很美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为什么发展成了如今这般模样?记者专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技术装备委员会秘书长陆军,陆军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充分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贯通和能源市场的发展,在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时,说明政策扶持的初衷与延续性,并建立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

记者:生物质能源生产型企业患上“政府补贴依赖症”,光伏企业依靠地方政府出手“救市”,为什么会如此依赖补贴?这些政策性补贴可以化解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困境吗?

陆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是需要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建立完善的调整机制,适当且有效地扶持政策也是合理的。财政补贴是对创业艰难的新兴产业的一种扶持手段,随着技术的成熟、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运转稳定,财政补助就应逐渐减少直至取消。但政府有关部门在出台相应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时并没有明确补贴的初衷、持续的时间,收效有限,反而让企业产生依赖。

很多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尤其是生物质发电厂,在建厂之初,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就把盈利模式建立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建立起来的企业没有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即使享有这种刺激或扶持的补贴政策,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生存或者发展问题。

政府帮助企业找到最优发展路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在产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取代,有责任保证不能把财政补贴作为少数企业的盈利来源。不过,补贴政策还是要保障在一定时间内的延续性。

之前出台的燃料乙醇的补贴公式就很值得借鉴。它是按照和油价的能源比价来确定补贴的力度,当油价升高时,补贴的力度就减小;当油价下调时,政策补贴的力度就加大。这样,至少给了企业一个预期:补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力度也是在恰当的时期会有所调整的。企业应该在规模、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下苦功夫,以建立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机制。

建议企业端正投资心态,在建厂或是投资时明确盈利是要以市场化为基础而非依赖补贴,保持正确的出发点,有助于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建立项目的持续发展和盈利的可行性。

记者:您怎么看光伏、风电发展过快,产能严重过剩,而国内市场又迟迟未打开?

陆军:产能过剩的原因在于没有把握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节奏。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规划思路设计,应该是建立在对当前我国能源经济形势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能源现状,对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节奏进行预判,而不是盲目地以补贴和喊口号的方式刺激促进,一拥而上不利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开采技术手段是否成熟,能源利用效率是否可以达到要求,能源比价等,排列优先发展顺序;其次,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效益的评估,以及现行产业链条能否支持行业健康发展;最后,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

可再生能源企业在顶层设计并不完善或缺乏可行性时一哄而上,必然会接连不断地出现问题,企业迟早陷入困境。一手捂住电价,死保CPI不过限,一手刺激可再生能源发电,靠能源企业自身消化中间成本难以弥补顶层设计缺陷;风电装机后才发现电网线路建设不完备,这些对企业的积极性伤害很大,也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损失。

记者: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和《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规划中,不是已经对可再生能源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吗?

陆军: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并不缺少,太阳能、风能、水电、生物质能等都有各自的规划,相关文件描绘了一幅看上去很美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蓝图”,但顶层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数字叠加实现预期以及对方针、原则的阐述。光伏遭遇“双反”,超五成“弃风”,生物质亏损,这说明并不是单纯的企业问题,而是整个可再生能源产业出现了共性问题。

当前,亟须解决“顶层设计”。政府在鼓励资本进入可再生能源产业时应有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路和框架,考虑资源、能源结构、环境等多重因素以及技术成熟度、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比价等;既要有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还要有市场推广政策,要对不同的发展方案进行优化。

此外,政府不应仅是审批核准,可以采取划定区域、利用招标投资的模式来吸引企业,并在此过程中利用市场手段自然地完成优胜劣汰。但项目投产后要对政策是否对路和模式是否可行进行评估、反思。同时,还需建立后续评估体系,及时对可行性模式进行评估和推广。

需要注意,政策为了鼓励刺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仅是刺激其中一环,而忽略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当前市场的产能过剩很好地说明了这样的做法行不通。必须建立连贯的产业链,互相推动和影响,才能形成循环和互动。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