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集成电路保护看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2010-12-07 10:18:37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自2001年4月2日《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正式颁布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保护工作已走过了将近10年的历程。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我国已累计申请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044件,颁证3723 件,预计今年登记量有望突破900件。

截至今年6月30日,在登记申请时即已投入商业利用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共计2374件,占总量的近65%。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些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中,来自国内的申请占87%,来自国外的申请占13%(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从国内的申请量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广东、北京和浙江这5省、市,共占总申请量的88%,其他省、市则共占12%。

2005年至 2009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额从702.1亿元增至110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7%,远高于同期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年均增长率。

近10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此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目前,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市场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都是国外IT巨头企业,如英特尔三星海力士、超微、东芝等。

上海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01年至2009年,其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额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的平均比重为16%,2009年更是高达24.8%。但和国外知名集成电路企业相比,上海集成电路企业目前仍然存在着产业经济规模小、企业年均生产率和人均生产率较低、企业能级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上海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说是我国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人以知名集成电路企业为主,如无锡华润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中颖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无锡日松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等,但这些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大都比较少;而国外知名集成电路企业则在我国大多申请了很多专利。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知识产权已成为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重要的竞争手段和博弈工具。当我国企业及产品属于主流产业、高新技术和朝阳产业,其市场份额和成长已经或潜在威胁到相关跨国公司或国外企业,而如果我国企业又没有起码的可以据以“诉讼对冲”或达成交叉许可的专利与其他知识产权储备时,就几乎一定会被相关跨国公司或国外巨鳄企业在中国本土或其母国推上知识产权侵权被告席——在此次研讨会上,多名代表提到了这一无数次被验证的“三一定律”。

不仅如此,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和积累后,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不仅布图设计登记数量快速增长,高质量的专利数量也不断增加。部分企业,如设计领域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和制造领域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专利实力。

从产业规模看,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和销售收入已分别从2005年的266亿块和702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411亿块和1110亿元。目前,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已占到全球的1/3,这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为“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飞速发展,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集成电路的晶元尺寸越来越小,器件越来越小,线路越来越复杂,一个集成电路除了布图,还含有大量复杂的算法、协议、嵌入式软件,简单的复制是不可能获得有生命力的产品的。对于集成电路企业来说,不如踏踏实实练好‘内功’,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

目前世界知名电子信息企业都在开始逐渐剥离非核心业务,专注于产品研发、整体方案提供等,除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品自己生产外,其他都外包。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还着力于组建以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为“要素”的各种联盟,实现强强联合,达到掌控未来技术和欲起新兴战略产业领域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也必须加强创新,促进联合,做大做强产业,才能在世界市场中掌握话语权。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