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ICT市场的‘新主流’技术,将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2-08-28 11:11:45 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

经历了2010年的经济与ICT市场复苏,2011年对于ICT厂商而言将是极为重要的一年——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政府的宏观政策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持续支持中国ICT市场的高速成长。“2011年中国ICT市场的主题是‘新主流’,即最近几年一直在提及的各类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设备与应用、社会化网络服务与商务智能等。它们将从早先的概念普及和实验开始逐步进入市场主流,这为ICT市场的下一个十年奠定了基础。ICT厂商和最终用户应充分掌握这种技术趋势,并结合国家宏观经济趋势与政策、行业趋势等特点,为下一个十年奠定基础!”IDC中国研究总监武连峰说。

IDC认为,2011年对于许多ICT技术至关重要,IDC对2011年中国ICT市场的10大预测如下:

预测1: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持续支持2011年中国ICT市场的高速成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以及“管理通胀预期”三大任务之间的平衡关系。总体而言,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将总体保持平稳和中性的原则,财政、货币政策将较为稳定,经济增速将保持在8%~10%之间。这样温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将为中国ICT市场发展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此外,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开展和实施,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这同样为ICT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综合以上因素,IDC预计,2011年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持续支持中国ICT市场的高速成长。2011年IT市场将较2010年保持14.5%的增长率,市场规模达到1,099亿美元;中国电信服务市场仍将稳步增长,增长率为4.4%,市场规模将达到1,317亿美元。

预测2:2011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和四至六级城市将成为IT市场增长的发力点

2010年中国IT市场从经济危机中恢复高速增长。从地域上来看,地级市和县级市在个人电脑消费市场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大型城市,成为推动IT市场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级IT市场增长平稳,地级市的企业级应用成为巨大的贡献力量,地级城市的制造业、公共事业、医疗行业的市场增长迅速。大型城市的企业级应用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开始关注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等新兴应用。进一步聚焦分析发现,中部地区和西部部分地区IT市场呈现出全面加速发展的势头,例如湖北、河南和重庆的各级城市。

2011年,这种趋势将会近一步凸现,即中小型城市的IT市场呈现全面加速发展的状态,大型城市市场稳定增长,中部地区和西部部分地区的IT市场全面加速。

预测3:云计算在2011年将进一步“开花结果”

同IDC去年预测的一样,2010年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已经由”播种”进入”开花”阶段。云计算在国内已不仅局限于概念炒作,一些云计算项目正在切实的实施,并且被更多的用户使用。IDC认为,2011年的云计算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中央政府的集中投入刺激云计算市场进一步爆发

2. 地方政府争相扶植云计算产业

3. 城市云的概念受到追捧

4. 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市场进行实质性的投入

5. 私有云促使虚拟化和绿色IT进一步发展

预测4:数据中心将迎来新的增长契机

商业数据中心市场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及全球经济周期循环的影响,从2010年初开始回归到稳定增长态势,2011年商业数据中心市场将以25.3%的增长率高速发展。IDC认为,2011年基于云计算的iDC服务将为国内商业数据中心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契机。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以及海外iDC服务商进入国内市场,iDC产业的整合会进一步加剧。

预测5:IT服务与业务服务融合渐成主流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后,企业对IT的期望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和产品层面,而是希望通过对IT的投资驱动业务增长,带来创新的动力,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渗透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及时捕捉和满足客户需求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一现实促使IT服务的本质从原来的理解业务、被动支持业务演变成为推动业务发展、创造商业价值。

IT服务和业务服务的进一步融合使IT成为业务运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IT管理成为业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企业与IT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模式将发生转变,不再是以IT部门为主导,而是业务部门、IT部门、服务商通力合作,共同优化业务流程、推动业务创新并建设具有前瞻性、灵活性、高效的IT系统。对于服务商而言,要秉承“一站式服务”战略,构建从前端业务咨询到系统建设和维护的全流程能力。服务商之间广泛合作、以及并购行为将会成为主流,尤其是用户需要的IT与业务融合的服务将会更加凸显。

预测6:三网融合——NGB之“大跃进”建设时代来临

2010年,三网融合试点在十二个城市顺利进行。广电总局专项组也加快了在NGB技术路线、运营机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启动了NGB示范区建设,其目标是通过改造、建设有线电视双向接入网络,建设连接全国部分城市的NGB核心网络,建设连接国内主要内容提供商的内容交换服务网,建设支撑跨域服务的业务交换平台,对双向互动、多业务和跨域业务进行运营示范。

综合广电总局颁布的NGB“三步走”策略中的第一阶段工作目标要求、相关产业的迫切和竞争程度、以及产业链各环节的准备工作来判断,2011年三网融合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NGB网络的快速和大规模建设时代也将到来。IP、传输及光接入设备、机顶盒制造商将在NGB的建设大潮中获益。IDC预计,2010?C2014年的5年间,广电系统在网络及机顶盒方面的资本投资将达到1300亿美元,其中将有60%的资本投资在2011?C2012年完成。

预测7:3G+WIFI——无线推动有线,助力运营商开拓企业市场

随着中国电信业的重组,中国三大运营商在基础网络建设方面的差距逐步减小,固有网络基本实现对现有业务的全覆盖。未来2?C3年内,3G无线网络主体建设及信号、热点覆盖将成为运营商的主要建设目标。WI-FI无线技术由于移动性好、价格低廉、中高接入速率等特点,必将成为运营商延伸有线及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载体,例如在机场、酒店以及热点商务区的覆盖等。

电信重组完成后,2009年电信运营商开始加大对WI-FI技术的投资力度,希望通过WIFI延伸其3G网络的覆盖能力,以及有效的分流快速增长的数据流量。2011年,随着WIFI热点部署进一步加快,3G+WIFI将助力运营商开拓和挖掘企业市场移动应用的需求。

预测8:媒体电脑(Media tablets)高速成长,商用市场孕育巨大商机

随着苹果公司推出媒体平板终端,2010年更丰富的移动终端应用出现在4?C12寸的媒体平板产品中。IDC预计2011年媒体平板中国销售量将超过250万台。尽管这个市场不到手机、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十分之一。但是IDC认为媒体平板市场的发展对现有IT行业的融合发展、个人移动的便捷性、商用市场应用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011年的市场竞争将是一种全方位的竞争——不仅是客户端厂商的竞争,同时也是操作系统、运营商、平台结构商之间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2011年客户将真正意识到购买客户端不是简单的参考处理器速度,而是将有更多的信息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同时消费者选择产品也更加游刃有余。

预测9:移动互联网将在消费者和企业市场升温,并推动社会化营销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概念的延伸,即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业务。IDC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将随着智能设备的渗透、手机网民和移动办公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交网络等各类应用的流行,在消费者和企业市场快速升温。与此同时,移动安全成为一个重要话题。IDC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持终端市场2009?C2014年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8%,这一增长速度高于商用台式机,且智能手持终端出货量大于商用笔记本。伴随着智能设备在消费者市场的渗透,更多的移动设备将连入企业网络和办公环境并成为企业IT资产清单的一部分。

社交网络应用(以微博和开心网为主要代表)作为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正在不断渗透到移动终端,成为杀手级应用。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提高了用户黏性,并能够汇聚更多数量和更多类型的数据。企业逐渐开始借助社交网络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IDC预计,企业通过社会化营销方式获取社会认同将逐步成为企业主流的营销模式;社会化的数据聚合应用成为企业知识传递共享的主要方式;大规模移动社会化应用给企业现有IT系统带来挑战。

预测10:感知计算和物联网走向进一步实用

虽然感知计算和物联网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在国家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IDC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较2009年增长30%。智能电网、交通等国家重点项目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家电网公司层面的系统规划已经接近尾声。根据规划,2011年到2015年智能电网建设将全面展开,智能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北京、河南、四川、浙江等地已经完成远程抄表、配电网远程管理、电力负控远采、电力调度等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在交通方面,铁路、航空也在2009年陆续建成铁路无线客票系统,自助值机等基于物联网的应用项目。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及通信行业竞争的加剧,2011年我国感知计算与物联网产业将进一步实用与发展。

关于IDC中国ICT市场10大预测

每年十二月,IDC的分析师们都聚集一堂,回顾过去一年ICT市场的变化,分析未来一年的趋势,将主要成果汇集成为IDC年度10大预测。预测从宏观经济、总体ICT市场、产品与技术趋势、用户需求和新兴市场等角度展开,为ICT厂商和最终用户预测未来一年的发展趋势,并分析相关领域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