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企相继倒下 产业加速洗牌整合

2012-04-19 09:38:41 来源:半导体器件应用网

摘要:  补贴日益下调、价格持续下跌,让从诞生就需要依靠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行业日子越发艰难。曾经辉煌的光伏巨企终于不堪重负一个个倒下。近期,继Solarhybrid、Solar Millennium和Solon后,德国Q-CELLS也申请了破产保护,成为德国第四个申请破产保护的太阳能企业,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全球太阳能行业正在经历着震荡与洗牌。光伏行业的深度整合真正来临。而我国光伏产业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内光伏电池企业数量不会超过两位数。

关键字:  光伏,  太阳能,  

补贴日益下调、价格持续下跌,让从诞生就需要依靠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行业日子越发艰难。曾经辉煌的光伏巨企终于不堪重负一个个倒下。近期,继Solarhybrid、Solar Millennium和Solon后,德国Q-CELLS也申请了破产保护,成为德国第四个申请破产保护的太阳能企业,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全球太阳能行业正在经历着震荡与洗牌。光伏行业的深度整合真正来临。而我国光伏产业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内光伏电池企业数量不会超过两位数。

巨企倒下释放空间 国内企业数量不超过两位数

外媒直言,巨企的破产缘于中国同行的竞争,这一观点也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同。迪思普研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廉锐说:“与国内光伏企业相比,目前Q-CELLS的竞争力明显偏弱,根本竞争不过中国光伏企业。当前国内光伏企业无论在技术领先、规模效应显现,还是成本控制上取得的成绩都是全球有目共睹的。从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的光伏市场份额也可以看出,2011年,中国内地加上台湾的电池片产量占据了全球74%的市场份额,早已超过了国际光伏行业的半壁江山。”

廉锐说:“近期Q-CELLS申请破产保护让国内同行感慨,但从其发展脉络来看,其破产的传闻一直存在,申请破产保护也在预料之中。”

湖南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CEO文建华时表示:“2008年德国太阳能产品占据其新增市场份额的60%,中国企业只占到21%。当光伏产业‘国际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中国后,情况发生了逆转,中国企业在德国市场份额直线上升。随着国外企业的陆续破产,一部分国际市场将被让出来。”

据了解,去年Q-CELLS的全年出货量在783兆瓦,目前这部分的市场有望被中国企业分享。廉锐表示:“尽管Q-CELLS会释放部分市场空间,但空间非常有限,不会对国内企业有太大影响。2011年Q-CELLS产量是783兆瓦,仅相当于今年全球29-30吉瓦(预计)的1/30。 但目前来看,中国光伏企业完全有实力分享这部分市场空间。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巡视员王勃华日前在“第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去年我国光伏产业依旧面临着投资过热、创新能力不足、市场高度依赖国外市场等问题,未来,我国光伏产业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内光伏电池企业数量不会超过两位数。

在今年2月底公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我国光伏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其中,《规划》提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王勃华表示,《规划》历经两年最终出台,至今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多个产业发展集群,然而,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例如产业投资过热、技术研发落后、国际贸易保护案件频发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多家电池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认为,虽然国内产业投资过热,受到美国等“双反”调查,但是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困境并非十分严重,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光伏企业可以借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企业的整合和技术进步,同时打开国内市场,实现我国光伏产业“两条腿”走路。

对于未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王勃华预计,虽然产业处于困难期,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仍将会呈现增长态势,价格竞争不可避免。同时,产业仍将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李河君认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将会是下一步产业发展的重点,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条件已经具备,市场大规模利用的时机已经成熟。

光伏行业加速洗牌 整合过程漫长

巨企的倒下让国内同行感觉到一丝寒意之时,也引来一阵唏嘘,发出了“连Q-CELLS也倒了”的感慨。据了解,4月2日,在大股东Solar Millennium开始启动破产程序后,太阳能信托因为失去了大部分的流动资金随之申请破产保护。时隔仅两天,同样的原因也使得Q-CELLS走到这一步。有相关数据显示,在德国政府将光伏补贴不断下调和难获融资的双重打击下,几年前名噪一时全世界最大的电池制造商Q-CELLS,2011年亏损的数据已经超过了8.46亿欧元。

这既是一次大浪淘沙,将拥有研发能力、管理团队和规模的企业留下来,也是大中型企业深度调整的催化剂。最近有关光伏制造业的负面消息不断传出。江西赛维被爆大规模裁员、中盛光电关闭硅片厂、多晶硅企业大批停产、国内主要光伏组件品牌报价下探至每瓦5元的低点……可见自去年4季度开始光伏行业发展受挫的趋势仍在加深。再加上美国双反和德国大幅下调光伏电价补贴对行业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光伏企业日子非常艰难。

其实,困难局面的背后正透露出的行业整合的契机,这一新兴行业的深度整合真正来临。深度整合既是一次大浪淘沙,将拥有研发能力、管理团队和规模的企业留下来,将规模小、注重短期利益的投机企业淘汰出局;也是大中型企业深度调整的催化剂,他们将更多地考虑提高技术研发力度,谋求降低成本,如英利现在已经开始优化生产结构,联合上下游企业进行大范围的资源整合,针对新兴市场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

对于多集中在进入门槛较低的组件生产环节的小企业来说,规模小且技术无优势,很难激发大企业的并购意愿,最终将在市场竞争中退出。但不排除某些具有特点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成为部分意欲延伸产业链的大企业的并购对象。

这场整合更大的看点还是在大中型企业间的调整上,因为调整的结果将最终影响光伏行业的格局走势。在今年2月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支持光伏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而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的一线企业约有七八家。谁将笑到最后,对不少企业内人士来说,目前整合的走势还看不太清。

不过可以厘清的是,同质的大企业间的强强整合可能性较小,交流合作增多、共度时艰有可能,但是兼并整合不太可能。目前的光伏一线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且各自的品牌、生产规模、销售区域、售后服务等已自成体系,很难整合到一起,最终可能还是在市场竞争中见分晓。但是不同生产环节上的大企业整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生产硅料和硅片的企业间进行整合。

整合最大的竞争在国内企业间

海外的竞争对手一个一个减少,让我们看到国际企业的竞争残酷的一面,但廉锐却表示:“与国外之间的竞争相比,国内光伏企业间的竞争才是最惨烈的战场。”

据统计,国内光伏企业的数量近500家,“企业数目的减少是光伏行业整合的方向。未来国内几百家企业中,竞争力弱的企业必定面临淘汰,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并且未来企业间的竞争,不再简单依靠价格战,企业品牌、技术、运营成本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他说。

整合过程中,竞争力差的小企业在淘汰数量上将占大多数,但一些大企业也将面临淘汰,“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一定淘汰的都是小型企业,一些大型企业也同样面临淘汰,目前国内企业要做的是争取不要掉队。”廉锐说。

文建华表示:“光伏产业短期内不确定因素较多,前途却一定是光明的。目前国内市场发展很快,最近两年都在不断增长。2011年,国内是全球第三大市场,今年是第二大市场。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各方的博弈增加,整体资源配置不断打破平衡,势必增加企业的产销不平衡和不确定性,在粗放型生产与粗放型政策以及单一的应用市场体系架构下,都将埋下透支未来市场的种子,德国企业会这样,中国企业也不会例外,中国光伏行业现在就要有意识摆脱这样的困境。”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也在密切关注德企破产事件,其秘书处相关人员表示:“任何产业都将面临市场的优胜劣汰的选择,光伏市场也不例外。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是很正常的,国内企业在技术上领先国际且对成本有效控制,国际企业破产是必然的。我们现在应该注意的是,国外以此为噱头,炒作德国企业破产的事情,用本土贸易保护来打压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发展势头。未来,在WT0框架约束下,如何发展国家的光伏产业是政府和行业应该思考的。”

文建华表示:“光伏市场发展趋势正在向一个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正处于从政策市场向持续市场过渡的阶段。同时,光伏装机容量受单一地区政策影响的时代也将会过去,光伏全球一体化,光伏产业大循环,光伏全球一盘棋,光伏产业大分工都会随着各国之间和各企业之间的博弈取得新的平衡。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多元化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综合研发的先行者将会成为最终的市场主导者。”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