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下猛药 浮现“光伏应用大国”前景

2012-11-28 10:19:41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246

摘要:  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国将由光伏生产大国向应用大国转变,大面积使用新能源、大面积推广光伏发电的时代可能即将到来,使我国成为光伏制造、应用强国。

关键字:  光伏发电成本技术政策应用

据塞维LDK、晶科能源和开阳光电等光伏生产、发电企业介绍,目前包括组件、安装在内的分布式电站和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每千瓦时只需7---8元,光伏发电的投资回报率甚至已经高于水电和火电。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国将由光伏生产大国向应用大国转变,大面积使用新能源、大面积推广光伏发电的时代可能即将到来,使我国成为光伏制造、应用强国。

若按照每千瓦时1元的标杆电价,在光照时间长的西北地区,最快可以在3---4年收回成本。在光照时间略短的南方地区建设分布式电站,也可在5---6年内收回成本。如果获得国家“金太阳”工程等相关补贴,收回成本时间将更短。

赛维高级副总裁姚启强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光伏产品价格已经企稳回升,整个光伏市场特别是中国光伏市场将出现不会低于30%的增长。”

多位业内专业人士向本刊记者建议,下一步,有关方面要认真落实现有政策措施,出台配套办法推动光伏电站发展,努力开拓光伏内需;相关企业也应直面挑战,抓住机遇,整合自救,沉淀技术,加强管理,“合力促进我国从‘光伏制造大国’转型为‘光伏应用大国’,真正走向‘光伏强国’。”

“新政”提振行业信心

“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国家对于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重视和支持,让人们对中国光伏业重拾信心。”采访中,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赛迪智库光伏所所长高宏玲对本刊记者介绍说,近期,为应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困境,国内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电站建设机构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旨在促进光伏制造业健康发展,扩大国内光伏产业规模化、多样化应用。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院长周浪告诉本刊记者,“这给跌入低谷的光伏产业带来了希望,国家针对光伏产业的鼓励政策愈加清晰。”

其一,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国家能源局8月下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GW,是目前实际规模的6倍、原规划目标的4倍;9月国家能源局发文,在每个省建立500MW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将光伏发电引向更具市场空间的分布式发电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估算,国家正在计划投资的光伏产业项目总投资将超过700亿元,“这块投资的迅速启动,将有力弥补中国光伏企业退出欧美市场后的部分损失。”

其二,破解“并网难”瓶颈。建设容易“并网难”、太阳能电站晒太阳,这是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多年难以解决的顽疾。10月26日,国家电网出台《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提出免费并网、富余电力全额收购。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大大提振了行业对开启国内市场的信心。

其三,缓解“六大六小”资金链。缓解资金链紧张是当前我国光伏行业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国家开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重点确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涵盖赛维、中能、尚德等技术领先、产业链全面的光伏企业。

[#page#]

“此外,商务部发起对欧盟、美国和韩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反制欧美贸易保护,既有利于扩大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又给了行业欧美外需市场的希望。”周浪认为,这是一个系统性、市场化的“驰援”,中国光伏业或就此迎来转机。11月以来,塞维LDK、无锡尚德等在美国上市中国概念光伏企业的股价企稳回升。

浮现“光伏应用大国”新前景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光伏之所以陷入困境,内因是2009年前国内投资过度导致阶段性产能过剩;外因是我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外需,一旦遭欧美贸易保护打压便迅速“入冬”。自2011年初欧盟削减光伏电站补贴以来,我国光伏业就提出要开拓国内市场,但受资金链吃紧、并网难等制约一直进展缓慢。

最近一段时间的“光伏新政”对症下药破除了瓶颈,正吸引资本进入光伏发电,或引发一轮“光伏发电投资热”。从目前国家强力启动内需的决心来看,困境或“倒逼”我国从光伏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应用大国,从根本上告别过去“两头在外”的积弊。

比如,赛维近期密集选择合作伙伴共同进入发电领域,先后与中材国际、奥科股份、中国恩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和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其中,中国恩菲已获得国内累计达20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核准,拥有8.5GW的光伏发电项目储备;还与平顶山易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12.5MW光伏发电项目,并已于近期开建。

近期,海润光伏投资2.46亿元在甘肃金昌建造一个20MW光伏电站,随即又在新疆柯坪县准备投资建设一个20MW光伏电站。公司CEO杨怀进说,国内的电池组件企业把业务延伸向下游的电站业务已成行业趋势,做光伏电站是目前行业唯一的出路。

目前,国内市场的依赖度高低正与光伏企业的经营状况优差成正比。去年初开始,位于江西上饶市的晶科能源就逐渐减少欧美市场,大力开拓其他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份额,成为当年在美上市中国光伏企业中仅有的两家盈利企业之一。今年到目前为止,晶科能源国内市场销售额已经占其总销售额约30%。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说,公司已经成立专门团队开拓国内市场。

实际上,由于硅片、电池组件价格下降,建光伏电站已有利可图。生产光伏组件的江西升阳光电有限公司2010年在江西新余市自建了一个2.59MW的地面光伏发电站,投资8800万元,今年前10月发电230万千瓦时,若按每千瓦时1元的标杆电价,如无国家投资补贴理论上需要30多年才能收回成本。但按照现在的电池组件价格计算,收回投资只需要几年时间,后面约20年使用期将坐收盈利。

打造“光伏强国”仍需合力

尽管区内15家光伏企业只剩晶科能源和光电高科两家还在苦苦支撑,但国家级上饶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郭锦亮仍然向本刊记者表示,近期看光伏寒冬还将持续,长期看新能源尤其是光伏的替代趋势不可逆转,“光伏产品价格的下行正使产业由高增长、高利润时代回归正常、理性的发展,市场正由欧美发达国家单一市场向新兴市场国家多方拓展,光伏前景依然光明,但实现美好前景还需合力。”

[#page#]

目前,建设光伏电站收益稳定可期,不但可成为有资金实力的光伏制造企业的“避风港”,甚至将踏入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不过,郭锦亮认为,由于现有光伏企业大都深陷资金危机,对光伏发电有心无力,仅仅依靠这些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时间有限、空间不大,“国家也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鼓励银行积极投放光伏发电环节的信贷。”

同时,郭锦亮建议,要提高电网消纳能力和积极性,“国家电网的态度和消纳能力事关国内光伏电站投资成败,事关国内需求能否启动,应切实承担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改造现有电网,大力建设智能电网,提高对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必要时,还可立法制定国家电网绿色能源使用比例,使其逐年提高清洁能源的应用和采购。”

同时,在郭锦亮看来,还应调动和提高地方政府对光伏应用的积极性,“应加大各地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监督力度,将光伏应用比例纳入考核指标,促使各地挖掘光伏发电资源和潜力,推动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学校、保障房屋顶和高速公路沿线、危旧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银行也应转变观念积极扶持,尤其不能抽逃资金,雨中收伞,使正与欧美‘作战’的中国企业‘腹背受敌’。”赛维CEO佟兴雪告诉本刊记者,国家有关部门已划定“六大六小”企业给予信贷扶持,但至今未见实质性举措。针对当前的光伏危机,我国银行业也可采取措施救助核心光伏企业。

在佟兴雪看来,对分布式电站上网和信贷还需出台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由于光伏企业产能阶段性过剩,出货意愿强烈,当前国内“金太阳”示范工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计成本低价倾销的情况。他建议,“金太阳”工程招标可改目前按最低价中标法为最接近平均价中标法,遏制无序竞争,促进国内光伏电站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尽管我国光伏产业现有的困难主要是行业盲目投资、依赖国外市场、遭贸易保护围剿造成的,但专业人士在接受采访中指出,也有舆论“唱空”的“功劳”。比如,去年以来,我国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被国外评级机构持续唱空,导致股价接连下跌。在国内,一些媒体和专家也跟着唱空,无视我国光伏产业在打破国外垄断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一些地方政府针对光伏企业的困难给予帮扶,也被一些媒体批评炒作,无视国家新能源战略和大局,导致行业内外对光伏前景信心缺失,企业经营更为困难。

赛维创始人、董事长彭小峰表示,光伏危机是暂时的,能源危机是长期的。美欧围剿中国光伏产业,折射出国家之间在未来经济增长新领域里争夺主导权的博弈日趋激烈,社会与媒体舆论应该有高度的认识并积极给予帮助。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