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倾力打造薄膜太阳能帝国

2012-12-27 10:33:44 来源:大比特商务网 点击:1478

摘要:  汉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技术与产量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如今的汉能正抓住一切机会,誓要把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做大做强。

关键字:  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产量

汉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技术与产量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如今的汉能正抓住一切机会,誓要把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做大做强。

年产能达到3GW,这标志着汉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不仅如此,其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15%,居于全球领先水平。11月29日,汉能控股集团在北京的战略发布会上发布的这条最新消息,再次让汉能成为中外媒体的焦点。

加快转型发展,推进跨越提升,建设经济强市。在战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双鸭山引来了汉能,汉能选择了双鸭山。

2010年4月30日,双鸭山市人民政府与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投资开发协议》。

2011年8月10日项目正式开工;2012年11月30日,黑龙江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的第一片电池已在双鸭山正式下线。

日前,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黑龙江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电波博士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在双鸭山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可将产品快速覆盖东北、东北亚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同时,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家硅基薄膜电池制造项目,对东北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来说,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专访中,冯电波一再表示,要借助双鸭山日报这个媒介,代表汉能控股集团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项目建设和顺利投产的各级领导和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

“汉能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至少做的要比你们想象的好那么一点点。”这是当初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对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郑重承诺。“现在,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冯电波高兴地说道。

对话一:汉能控股集团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其产业发展战略架构是什么?

冯电波介绍说,汉能控股集团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北京,在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设有分支机构。集团历经18年的创业期和发展期,奠定了“一基两翼”的产业发展战略架构。即:以水力和风力发电为基础,以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为左翼,以太阳能光伏应用为右翼的产业结构。“一基两翼”的布局,形成了汉能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和价值链,使得汉能成为当今国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横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

从冯电波的介绍中记者获知,目前汉能已建、在建水电项目权益总装机超过6GW,风电总装机131MW。三年来,汉能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在四川双流、黑龙江双鸭山、广东河源、海南海口、浙江长兴、山东禹城、江苏南京和江苏武进等地投资建设了8个薄膜太阳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同时,还在全球进行光伏电站资源开发。目前已与新疆、内蒙古、宁夏、江苏、海南、山东、河北等省区(自治区)和欧洲、北美等地区签订了约10GW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协议。

汉能已成为全球唯一一家集工艺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光伏电池生产和光伏发电全产业链整合的光伏企业。

[#page#]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汉能的薄膜太阳能产业就占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4个,它带动了玻璃、钢铁、塑料、物流等85个产业、1026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为中心的8大光伏产业集群,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冯电波告诉记者,2012年11月29日,汉能控股集团在京举行战略发布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新能源商会会长、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正式宣布了汉能在光伏领域取得的两个第一:一个是汉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年产能达到3GW,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3GW的概念,就是每年新增发电量约40亿度,能够满足一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居民生活用电;另一个是汉能的薄膜太阳能工艺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其CIGS薄膜电池组件的量产转换效率达到了15%。

对话二:汉能为什么把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落户在双鸭山?投资双鸭山项目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谈到汉能投资双鸭山项目的战略意义,冯电波指出,生产力布局是一门科学,海南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区域,我们布了一个点。在珠三角、长三角、中原以及东北进行布局,可以兼顾到全国的各个区域,当然我们也考虑到了产品出口的因素。就双鸭山项目而言,它不仅可以覆盖东三省,还可以延伸到东北亚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除此之外,冯电波表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前瞻性判断与汉能控股集团的光伏产业战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加之省、市各级领导对汉能控股集团的信任与支持,这些都是我们落户双鸭山的重要因素。

冯电波介绍,项目自筹建开始,即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一项高科技新兴产业,也是黑龙江省重点产业项目之一,省委、省政府将会一如既往给予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希望企业要搞好远景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加强技术研发,使产品在全省广泛应用,为推动龙江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做出更大的贡献。”省领导们关怀的话语,冯电波至今记忆犹新。

项目开工后,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常务副省长刘国中等省领导都亲临工地视察过。副省长孙尧曾两次莅临汉能控股集团总部,与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就项目各方面的推进工作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与磋商。

建设期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显刚多次召集市委、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召开项目推进专题会议,亲临现场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市长武凤呈多次到访现场,检查项目建设情况,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明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凤阳10余次下工地指导工作,慰问参建人员,协调各项工作。市直各相关委办局以及开发区和尖山区、四方台区的领导,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帮助完善配套设施,解决各样大事小情。

12月28日,黑龙江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将举行首批产品下线仪式。

冯电波直言,黑龙江汉能今天所取得的成果,是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黑龙江省工行、龙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帮助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事实证明,汉能在双鸭山投资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page#]

对话三:光伏产业中,晶硅技术路线和薄膜技术路线两者的特点和差异是什么?光伏产业是否真的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

冯电波介绍,在光伏产业中,目前主要有晶硅和薄膜两种技术路线。简单地说,晶硅技术就是通过加热扩散原理在硅片上制作电池;而薄膜技术就是通过气相沉积原理在TCO导电玻璃上制作电池。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技术路线。晶硅电池的效率提升主要是通过改变电池结构来实现,而薄膜电池更注重光学带隙的匹配。因此,太阳能光伏被认为是高科技能源。

冯电波对记者讲解,晶硅电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晶硅电池;另一种是多晶硅电池。而主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硅基薄膜电池,如我们在双鸭山研发制造基地用汉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生产的非晶锗硅三结电池等;二是化合物薄膜电池,如CIGS、碲化镉薄膜电池等。

晶硅电池的产业化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被称之为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薄膜电池的产业化只是近些年的事,被称之为第二代及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冯电波形象地对记者比喻说,晶硅电池就像是黑白电视,而薄膜电池则像是液晶电视。液晶电视最终取代了黑白电视。因此,薄膜化、柔性化已成为全球太阳能发展的总趋势。冯电波继续解释说,与晶硅电池相比,薄膜电池具有重量轻、成本低、零污染、零排放、弱光发电性强、能源回收期短、光电转换效率提升潜力大、可生产柔性电池以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特别是柔性电池的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其影响力不亚于互联网的出现。

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人不了解薄膜电池,一提到光伏,就认为只有晶硅电池。很多政府部门甚至金融机构都把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混为一谈,使得本应快速发展的薄膜电池产业遇到许多困难。冯电波略带遗憾地说道。

关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说法,冯电波解疑道,过剩只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暂时的现象。此前,中国的晶硅光伏产品85%以上都出口到了欧美,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需求量少之又少。截至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占全社会用电总量还不到0.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欧美“双反”导致晶硅电池产品出不去,需要国内市场来消纳。而国内市场才刚刚启动,短期内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快速兴起,未来的市场空间之大是无法想象的。

据了解,目前欧美的光伏应用市场,仍以每年近30%的速度在增长。就总量而言,用不了多久,全球的光伏产品很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笼统地讲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是不严谨的。有没有过剩?有。那就是落后的工艺技术的产能过剩以及规模不经济的产能过剩。这部分产能必须予以淘汰,或转型升级。否则,它很难活下去。此外,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的应用市场也并不完全相同,因而薄膜电池的市场不但没有过剩,反而是刚刚开始。

为此, 2012年6月,汉能控股集团收购了德国光伏电池制造巨头Q-Cell旗下的全资子公司Solibro,获得了其先进的CIGS薄膜电池技术,组件量产转化效率高达15%,居世界领先水平。这样,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并购,市场上两种主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艺技术,汉能全部掌握,而且都是全球最先进的。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产品的性价比竞争,而性价比竞争的核心就是技术的竞争。冯电波自豪地说,去年8月22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到我们四川汉能研发制造基地视察,勉励我们要永远保持技术领先,勇攀科学高峰。

[#page#]

对话四:欧美“双反”政策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汉能的薄膜电池产品是否也会受到冲击?

光伏遭遇“寒冬”?

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政策带来的“光伏寒冬”对于从事薄膜技术路线的汉能而言,非但没有寒意,反而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质疑,冯电波从容解答。

“双反”,是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统称。冯电波解释道,受美国“双反”关税和欧盟“双反”调查的影响,国内晶硅光伏企业均出现了大规模亏损。

冯电波特别强调,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政策,针对的只是晶硅电池产品,并不包括薄膜电池产品。

目前,中国晶硅光伏产品的年产能超过30GW,说明此前的年出口量超过25GW。至少短期内,欧美的光伏发电市场会受到电池组件供不应求的影响而放慢新能源发展的步伐,并将承受高成本之痛。因此,欧美的“双反”,对其自身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损人不利已。冯电波一语中的。

他指出,受制于欧美“双反”,国内的晶硅光伏产品出不去,其空出的海外市场空间正好由薄膜电池产品来弥补,而汉能明年实际释放的产量也只有2.5GW左右,即使全部出口也仅仅占了之前出口量的1成左右,况且我们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冯电波认为,欧美“双反”不一定就是坏事。既然该来的早晚要来,那么晚来还不如早来。他说,欧美“双反”不仅有表面上的经济动因,还有背后更深层次的政治动因,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由于中国的晶硅电池技术水平本来就不逊色于欧美,加之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等都大大低于欧美同类企业,中国的晶硅光伏产品以其高性价比快速占领了欧美市场,使得欧美的晶硅光伏企业在与中国的晶硅光伏企业竞争中纷纷倒闭。此前,中国的晶硅电池产品占据了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并大有独占全球光伏发电市场之势。谁都清楚,随着一次性的化石能源的减少和枯竭,新能源中公认的最佳替代品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如果未来欧美的能源供给要依赖于中国,对他们来说,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欧美已把此问题上升到未来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双反”也就成为必然。

冯电波分析说,欧美“双反”直接导致了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大规模启动和快速发展,中国将从光伏制造大国快速转变为光伏应用大国。新能源不再是传统能源的补充,而是一种替代。同时,欧美“双反”也加快了国内晶硅光伏企业的转型升级,即由一代的晶硅技术路线转向二代、三代的薄膜技术路线,并迫使我们不断地提升光电转换效率,持续生产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当然是好事。

对话五:汉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黑龙江汉能将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谈到未来发展前景,冯电波信心十足。他说,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其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汉能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做强做大。

欣喜之余,冯电波也清醒地指出,眼下光伏企业最大的挑战是市场容量与产能的矛盾。他认为,我国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虽已由15GW调升至21GW,但对于年产能超过30GW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国内市场5GW的年装机容量还是难以消纳如此大的产能,尤其是在欧美“双反”,晶硅电池组件出不去的情况下,明年的市场竞争可用“惨烈”二字来形容。因此,扩大内需迫在眉睫。

冯电波说,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应用:一是大规模集中式发电;二是小规模分布式发电。大规模集中式发电主要指地面电站,土地资源稀缺和并网难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小规模分布式发电主要指屋顶电站和建筑立面电站,就是把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屋顶和墙面相结合,每个建筑物就是一个小型发电站,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既不用占地,也不用远途传输。

冯电波指出,目前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和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在这个市场上,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相比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东南西三个太阳光可照射到的立面上,几乎是薄膜电池独占的发电市场。第一、薄膜电池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而晶硅电池不透光,在有窗户的地方无法安装;第二、薄膜电池对于光的直射与斜射在发电效能上差异不大,而晶硅电池主要是直射,差异非常大;第三、薄膜电池可做成能够弯曲的柔性电池,在任何安装条件下都可以使用,而晶硅电池无法弯曲。

冯电波认为,欧洲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已超过了市场安装量的80%,美国也达到了67%,我国大规模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条件也已成熟。从技术上看,汉能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锗硅三结薄膜电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内及欧美国家权威部门的严格认证;从成本上看,如果比照欧美的税费等扶持政策,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国际通行的电网净电量结算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有条件的实现平价上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约为890亿平方米,若以东、南、西墙面积的15%、屋顶面积的20%以及10%的光电转化率计算,全国约有10亿千瓦装机容量,直接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人民币,间接市场规模达30万亿人民币。按太阳能平均每年1300发电小时计算,可替代全社会30%左右的年用电需求,相当于368个葛洲坝或45个三峡。二氧化碳排量每年可减少约13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年排放总量的20%左右。

[#page#]

由此可见,我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的空间巨大,因此,大力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既节省了国家每年用于电网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同时还解决了偏远山区老百姓用不上电的难题,实现了以全社会特别是老百姓消费用电的方式拉动内需,是“调结构、促升级”、“节能减排”、“变投资为消费”最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战略目的。

冯电波指出,汉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已探索出自己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跟传统的晶硅光伏企业有很大区别。我们不是卖电池板,而是提供全套系统解决方案,是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我们的最终产品就是一个个清洁的光伏发电站。

对话结束前,冯电波表示,汉能立足双鸭山,其薄膜电池产品将覆盖东北、东北亚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我们将力求把黑龙江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打造成东三省独一无二的硅基薄膜电池生产企业,并带动产业上游和下游企业在黑龙江地区的投资与发展。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浪潮中,通过应用黑龙江汉能的薄膜电池,在东北地区建设许许多多的光伏发电站,使东北的能源产业朝清洁、健康、高科技、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汉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践行“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使命,倡导“全球替代行动”,相信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目标,或能提早实现。

“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冯电波坚定地说。

黑龙江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简介

2010年4月30日,汉能控股集团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经济开发区设立“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该项目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能够有效拉动新材料、太阳能应用、物流等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对双鸭山市以及黑龙江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新能源具有深远意义。

黑龙江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年产能1000MW。项目分三期进行,一期建设年产能300MW。项目于2011年8月10日正式开工;2012年9月30日,首批生产线设备搬入、安装、调试;2012年11月30日,实现首批产品下线。该项目的建成,助力了汉能3GW产能格局的形成。

黑龙江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采用汉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叠层非晶硅锗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该项目产业链短,能耗小,能量回收期短,无污染;弱光发电性能好、温度系数低、应用广泛,能做成半透明和柔性电池。在发电应用上易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具有其它电池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黑龙江汉能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达产后,将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其产品将覆盖东北、东北亚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Big-Bit 商务网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陆

x
凌鸥学园天地 广告